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发展—— 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游戏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4期   作者:许金成
[导读] 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以“生本化”为理念的设计原则,以帮助学生“适应新生活”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以“自主发展”为标杆的弹性的评价方式而设计的游戏最适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
        许金成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党山小学 311245
        【摘要】 随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课堂游戏的大量引入,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已经成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懈的追求.合理运用游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达成教学目的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以“生本化”为理念的设计原则,以帮助学生“适应新生活”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以“自主发展”为标杆的弹性的评价方式而设计的游戏最适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
【关键词】 游戏   一年级  道德与法治  教学  思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年级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生活。然而,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在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游戏中虽然能积极参与,但对自己的行为却缺乏约束力,教师也疲于应付课堂纪律。看似热闹而快乐的游戏教学成了一种形式和过场。如何让游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获得最大实效,已经成了我们所直面的问题。游戏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游戏教学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衡量游戏是否合适的标准是什么?成了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以下就是我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浅见。
        
以“生本化”为理念的教学设计原则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推行“以人为本”的原则,聚焦儿童的生活与成长,以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内容的“原材料”。它们的课程资源都来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它们的设计角度都是从儿童的生活角度出发。笔者总结这些游戏并制定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游戏设计原则。
一、童心——符合儿童心理的游戏视角
    一年级的儿童经常被趣味性强,参与度高,形式丰富的游戏所吸引,对教育性强,思维要求高的游戏却不太感兴趣。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视角设计游戏,这样的游戏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这些游戏,使用的语言都是平时学生会用的稚言稚语,游戏的方法也是平时学生经常会采用和熟悉的方法,有些甚至是直接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玩起来是那么亲切无拘束。
        如《玩个课间小游戏》教材大胆的在课堂中加入了游戏教学, 教学生怎么玩扔沙包的游戏。这个游戏变化多,可玩性强,非常为学生所喜欢。
二、知心——贴进儿童实际生活的课程资源
        游戏虽然被学生所喜欢,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为学生所需要,教师设计的游戏即要迎合一年级学生的认识和兴趣点,也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游戏大多都是为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即适应新生活而巧妙设计的。学生在快乐地玩当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了知识,解决了学生适应小学生活的难题。
        如《“网”到一个新朋友》正是为了解决学生刚入学,没有朋友想交到朋友的心情所设计的。整个游戏活泼自然,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克服了害羞的心理,交到了好朋友。
三、匠心——寓学予玩,以玩促学的设计理念
        怎样在游戏中巧妙地融入教育目的,就需要老师精心去设计。好的游戏不是学生有目的地特意地去学,而是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而形成的一种能力。教材中的游戏形式多样,设计灵活不会让人产生厌倦感,学生每天都在玩的气氛中学习,真正做到了快乐学习。
        如《铃声告诉我》,游戏让学生听各种不同的校园指示铃声,让学生猜这是什么铃声。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学校各种号令的再熟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适应了学校生活,学会听着号令执行命令。
          
以帮助学生“适应新生活”为目的的教学设计
   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后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一时间难以转换角色。究其原因是一年级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以致他们无法融入集体,跟不上学校的生活节奏。游戏多为集体形式出现,且具有规则性强的特点。通过游戏不断地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有助于他们适应新生活,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目的。
一、借游戏促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
  小学生活没有了老师和阿姨在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更多的是和同学之间的相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一起分享,一起游戏,会让学生对集体生活产生依赖感和归属感。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不懂得怎么与人交流。更不知道怎么融入集体。于是,游戏便成了沟通孩子与孩子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1、游戏让学生融入集体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小学生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刚入学的学生有的在新环境里表现的很害羞,不敢说话,不敢与人交往,更不敢表现自己。游戏是学生之间最轻松最喜欢做的事,让学生在游戏中慢慢认识,慢慢产生友谊,有利于他们集体意识的形成。
        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网鱼》小游戏就是为了让学生之间打开心扉,了解彼此而设计的。认识了朋友之后,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如游戏《从实招来》。
        2、游戏让学生热爱集体
        一年级是学生跨入集体生活的起点。良好的集体环境能够克服他们自身行为的随意性,令他们更适应小学生活。

游戏为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搭建了适宜的平台。学生在集体游戏中交流、玩耍,能促使他们更热爱集体生活。所以在课堂内外,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集体中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快乐。
        如《两人三足》游戏就是非常适合集体活动的游戏。在大家都熟悉和玩过《两人三足》游戏后我们可以把游戏难度一步步升级。把游戏改为《五人六足》、《十人十一足》……每一次游戏的成功都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学生也在游戏中体会到什么是团结,什么是默契,从而更热爱集体。
二、借游戏促学生规则意识的建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一二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提出了要求: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然而小学生年龄小,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强,在从幼儿园到一年级这个转换过程,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不适情况。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对学生适应小学生活产生重大的帮助作用。
    1、在生活场景中融入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以具象发展为主,如果单纯一味地向他们强调规则,不仅收获甚微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腻烦心理。教师要善于把规则放在学生所熟悉的场景里,让学生在玩当中自己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针对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走的规则,我设计了情景游戏,《我们最快》以小组为单位,用手指模拟自己。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发现,只有一个人接着一个人排着整齐的队伍才能又快又避免碰撞地到达目的地。接着游戏升级,两组小朋友反方向上下楼梯到达不同的目的地,学生便意识到只有大家遵守一个规则:上下楼梯排好队靠右走,这样才能又安全又迅速地完成挑战。
        2、在实施过程中培养
        一年级学生天性自由,行事自我,需要家长、老师和外界不断给予监督和提醒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游戏规则性强,学生在玩的时候处处能反映出他们是否具有较好的规则意识。教师如果能在游戏之初就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并在游戏过程中时刻监督学生的游戏行为,学生很快就会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如在课堂游戏教学“玩个课间小游戏”——丢沙包游戏实施过程中,我先强调玩游戏的规则,再请几个学生示范游戏,最后在学生自己游戏的过程中就全程观察学生的行为,对不符合规则的行为在一轮游戏结束后立刻指出,对守规则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长此以往,学生便养成了守规矩的好习惯。
              
以“自主发展”为标杆的弹性评价方式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最终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所以凡是对学生有利的游戏内容、形式、过程,教师都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弹性设置,以让游戏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游戏内容评价:创造>改编>遵守
   教师是游戏的设计者,也是游戏的引导者,但毕竟不是游戏的参与者,所以在实施游戏时势必会有一些地方让学生感到不适。这时,教师要允许学生在不改变游戏的目的下大胆改编,让他们真正做到快乐地学习。
    如一年级第一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在上学路上》这一课,教材运用了童谣的形式让学生记住交通标志。班级里的学生看到教材插图,竟然自己创编了游戏——《红绿灯》。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做成一个拱门。当电脑指示是绿灯时,其余小朋友排队通过他们,红灯时,其余小朋友就停止前进,谁弄错了指令,就被拱门扣住。这个游戏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成了一种能力并再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二、游戏价值评价:娱乐和教育未必1:1
   教师在针对一年级设计游戏时,往往想着要设计一个兼顾娱乐和教育为一体的游戏,恨不得一个游戏即能教会学生大量知识,又能带给学生极大快乐。其实大可不必,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制定游戏目的。
        如课间玩的游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设置像“一、二、三木头人”,“跳房子”,“摸人”等纯娱乐的游戏,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地玩。一些比较严肃的,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我们可以设置教育倾向性大一点的游戏也未必不可。
三、游戏过程评价:公平+公正≠完美
        游戏规则性强,参加游戏的人必须以守规为最重要的条件。然而时间久了,我们也会发现相同规则和难度的游戏,有的学生轻易就能完成,有的学生却难以完成,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就应该弹性地制定游戏规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如在集体游戏《穿越火线》中,我制定的规则是要求全班学生在10分钟通过所有的障碍物到达终点。但在游戏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同样的障碍物有些学生很容易就过去了,有些学生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以至于一些同学觉得游戏毫无挑战性,一些同学又觉得自信心受挫。于是我设计了有梯度的多条路线,有最难的,有普通的,有简单的。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路径,只要在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即可。
                        
结束语
        总之,以游戏这种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为手段进行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和接受的。它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但在设计时我们也应该遵循着“生本化”为理念的设计原则,以帮助学生“适应新生活”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以“自主发展”为标杆的弹性评价方式,这样才能让游戏教学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