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教学改革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4期   作者:李伟
[导读]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是制造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

        李伟
        寿光市技工学校(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是制造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但以往的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加大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设计;教学改革策略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是制造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学科。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本应该是一门课程,然而受传统该教学观念影响,很多教师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划分为两个单独的部分进行学习,要么只注重学生的制图、绘图能力训练,忽略相关理论知识,要么只注重学生制图、绘图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整合课程内容,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有机融为一体
        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学好机械制图的关键在于要掌握好画法几何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空间观念,因此教学过程中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分开来讲,先讲机械制图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在学习计算机绘图设计,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以机械制图为主线,将计算机绘图内容贯穿到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机械制图是计算机绘图设计的基础,计算机绘图设计是促进机械制图的教学手段[1]。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建立模型,利用更加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绘图效果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机械制图原理和规定,同时在各章节穿插进行计算机绘图设计教学,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完每个章节后都能熟练掌握徒手绘图、读图与计算机绘图的知识和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的学习兴趣。
        如教师在进行《三视图绘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建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旋转、剖切向学生讲解三视图的相关概念,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之间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三视图的标注等相关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观察物体自己手绘三视图,当学生能够熟练用手绘制三视图后,教师在带领学生到计算机绘图教室,让学生根据三视图的相关知识运用计算机绘制物体的三视图,讲解计算机绘制三视图所用到的工具、需要注意问题,比较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中三视图绘制时有哪些异同和优缺点,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加板书演示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费了很大力气讲了一节课,学生学的毫无兴趣还没听明白,不会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尤其是学到组合图、补视图、补缺线等机械制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辅助软件的作用,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将图形、文字、声音、图像等结合到一起,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或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模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掌握相关知识,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
        其次,教师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的“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虽然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抽象的制图知识和原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导致学生上课看懂了、听懂了,但是课下不会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只有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和练习,才能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并熟练运用。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受教学时间的限制,课上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很少会让学生实际操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完相关知识的讲解后,随即转入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动手操作,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时间和地点并不只限于课堂和上课时间。例如教师在讲解《零件图及装配图》的教学时,可以准备一些零件让学生观察,并根据零件讲解零件图的具体绘制和识图方法,课上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设计并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要求学生既要手绘,又要利用计算机绘图,而这一过程一部分可以在课上与教师进行讨论交流,一部分可以留在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并针对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和学生通过社交软件互相交流讨论,等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过程,并进行互相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改革考核方法式
        考核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以笔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制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应当逐步建立起以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考核方式改为过程性评价加终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应当包含学生平时的手工绘图作业、上机练习成绩、课堂表现情况、章节笔试测试成绩四部分。期末成绩应当包含笔试期末成绩和笔试上机成绩两部分,每部分成绩各占50%。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应当增加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比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至40%或50%。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对学生平时学习起到督促的作用,又能较为客观的检测出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结语:
        为了能从制图学角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能识图、会制图、具有空间发展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21世纪人才,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设计教学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宁欣, 胡志刚, 田峰.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梁德平, 刘燕蓉, 程小蓉.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