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分析对策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期   作者:胡春成
[导读] 水利工程的修建,不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也可得到加快

        胡春成
        华北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2
        摘要:水利工程的修建,不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也可得到加快。为切实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需充分重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就目前来讲,很多地区在河道治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要探索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对策,持续提高河道治理水平。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对策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原则和要求
        1.1系统规划与治理
        河道治理实践中,要将流域特征纳入考虑范围,科学分配与利用水资源。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促使河道治理效果得到显著改善。相关人员需依据流域特征系统、全面规划河道治理工作,协同推进河道治理与环境保护,促使地区流域内自然生态的平衡性得到维持和保护。
        1.2坚持生态水利原则
        新时期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要求、标准显著提高,工作人员需将生态水利理念全面贯彻于河道治理实践中,协调发展河道与周边自然生态。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自然植被合理种植,将自然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区域生态系统得到改善,生态系统的适应调节能力得到增强,高效解决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工作人员需科学规划河道宽度与河漫滩面积,最大程度上提高河道承载能力。
        2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的常见问题
        2.1河流污染严重
        河道在治理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河流污染严重,主要是由于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生活中的废水、垃圾倒在河道里,甚至有的企业还会将废水、废渣排泄在河道里,这些举动都会对河道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垃圾在河道里产生出新的微生物,影响了河道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水污染,影响了河道的水质。再加上人们日常饮用的水资源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经过污染的河道很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2.2河道植被过少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涉及的项目比较多,有很多项目需要多个企业联手共同完成。然而有的企业在完成水利工程相关项目时,为了节省经济付出成本,在河道绿化经常选种一些价格低廉的植被,这些植被的存活率比较低,有的植被不能起到过滤杂质、净化水质的作用,从而对河道的生态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的植被长时间没有人进行管理,出现大面积枯竭的现象,从而不能很好地减缓水流速度,对河道周围的居民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3防洪能力不足
        水利工程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等因素皆会影响到河道,严重降低河道防护功能,导致河道护岸厚度不足等问题出现。部分水利工程建设较早,没有设定较高的建设标准,与防洪要求不相适应。部分河道经长期运行后,受自然因素的作用,导致坍塌、凹陷等问题容易出现。
        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重视生态护岸建设
        生态护岸工程建设之前,工作人员需全面调查河道污染状况,避免污染问题的进一步严重化。要依据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系统考虑城市内部河流情况,统一整理现有河道,促使河道通畅性得到改善,河道整体观赏价值得到提高。同时,要将鹅卵石等具有较强渗透性的材料设置于河道的护岸、护底等部位,这样河道内部即可转换物质与能量。要结合地区环境状况,将植被、树木等种植于河岸位置,优化河岸两侧条件。要将植被生态作用充分利用起来,促使人工湿地系统得到形成,逐步改善河道区域环境。此外,要将荷花、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种植于河道上,这些水生植物能够高效吸收河道中的污染物,促使河水得到逐步净化与改善。目前,一些社会主体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随意倾倒于河道内,显著改变河道水质,加大治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要将生物技术运用过来,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水质。也可对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搭配种植,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3.2制定完善的河道治理质量管理制度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要求不断提高,开展河道治理工作,要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高质量落实河道治理措施。根据治理方案与任务,制定管理制度,明确河道治理质量管理的职责与内容,由专门的部门与人员落实质量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对河道治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排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河道治理的质量水平。将河道治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与人员利益挂钩,切实提高的河道治理工作质量水平,实现治理质量目标。
        3.3加强河道岸堤的植被种植
        因为我国区域不同,温度也不同,所以每个河道在治理的过程中,负责河道岸堤的企业在动工之前,应组织经验丰富的河道治理人员和种植工作者一起讨论河道岸坡的种植植被,将一些适合在当地种植的植被挑选出来,这样可以防止有的植被不适应当地的气候,造成大面积枯竭的现象。再者,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植被管理制度,安排相应的植被种植人员对其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在植被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对其进行维护,提升植被的存活率。为了防止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懒散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对植被进行照料,企业可以不定期派遣相关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现场实地调查,将调查结果及时进行汇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管理植被的质量。另外,管理人员在决定植被的时候,尽量挑选多样的绿色植被,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梯次交叉的方法进行栽种,这样可以在一种植被出现问题时,管理者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其进行重新栽种和培养。
        3.4实施河道疏浚作业
        通过河道疏浚作业的实施,能够促使河道的抗洪效果得到改善。在具体实践中,工作人员需综合考虑河体流速等内容,对河道疏浚方式合理确定,促使河道泄洪问题得到解决。通常情况下,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后,即需将河道疏浚作业开展起来。一般利用大型挖泥船清理河体底层的淤泥,但需注意的是,淤泥清理工序实施之前,要提前彻底清理掉河体底层的杂物,如大体积混凝土块等,避免影响到河道疏浚作业的顺利实施。为提高清理成效,可将分层、分片清理技术运用过来,也可对槽断面边坡进行开挖。通常情况下,按照2m左右的标准控制边坡挖掘高度。完成特定位置的挖掘任务之后,需对挖掘位置的水深进行测量,借助于抓斗挖泥船等将定位挖掘工序开展起来。要提前固定船体,避免受水流作用而出现船体漂移现象。
        3.5提高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工作质量把控,具有任务重和任务艰巨等特点,必须要做好全面把控,切实保障治理工作扎实落地,实现质量管理效益。从质量管理实践分析,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各个部门与人员的相关配合提供平台。将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作业现场的数据信息,传输到管理群或者管理系统,使得管理部门能够掌握真实全面的信息,动态优化质量管理工作,促进管理任务的实现。若需要可积极开展智慧工地的建设,引入视频监控系统与其他现代化装置,构建具有可视化功能的管理系统,拉近管理与现场的距离,实现对工程现场情况的有效掌握,督促作业人员规范作业,切实保障管理任务高质量落实。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数据信息,对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与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促进河道治理质量管理工作的优化,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实现。积极创新与优化质量管理方法,促进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质量管理,要贯彻精细化与全过程理念,采取严格有力的把控措施。本文结合实践,提出做好前期的调查;选择适宜的河道治理方案;制定完善的河道治理质量管理制度;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把控;提高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等建议。
        参考文献:
        [1]丁玉娜.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设计的运用与分析[J].冶金丛刊,2020,5(4):241-242.
        [2]简永刚.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J].决策探索(中),2020(2):42-43.
        [3]李淑珍.基于生态景观理念的河道治理与城市防洪工程设计:以额敏县城市防洪景观工程为例[J].水利水电技术,2019,50(增刊2):133-137.
        [4]李超,张世元.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19(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