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飞
浙江华尔达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200
摘要:土建工程完成后,装修的有序实施有助于保证建筑空间的居住体验,拓展建筑工程的居住功能,增强室内环境的整体视觉美感。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 模型房的施工形式,以检查初步设计方案和操作技术的可行性。在样板间施工期间,有效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施工过程的有效性,然后进行了大规模施工,取得了可观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抹灰;防水;吊顶
1建筑工程装饰装修运作的基本特征
1.1专业性
土建工程施工完成后,借助装饰工程,提升建筑空间的功能完善性,同时完成防水、防火等安全工程,使其位于建 筑空间的隐蔽区域,给人带来审美的视觉体验。该类工程对装饰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了专业要求。所以施工队伍要加强自身专业建设,提高解题效果。
1.2规范性
装修工程的操作项目很多。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基础上,注重设备使用的便利性,保证设备运行的高效率,从而提高装饰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在进行装饰工程施工时,应加强设备协会,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工程施工的标准化[1]。
1.3流程性
装修工程流程多,流程类型多样,存在多专业交叉的可能。同时在工程中纳入安全排除项目,提高了工程施工难度,增加了工程质量受干扰的可能性,对工程施工质量有一定影响。加强项目计划、施工队伍管理、进度控制等。,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有序完成。
1.4经济性
新时期,装饰材料多样化,从材料和性能上显示出新装饰材料的应用优势。在新材料迅速涌现的背景下,形成了差别化的材料价格体系。基于装饰工程的服务,以业主的喜好为出发点,综合选择经济适用的装饰材料,保证材料性能,完成材料优化。
2建筑装饰施工的关键技术
2.1抹灰施工技术
2.1.1室内抹灰
室内抹灰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内容完成。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加强基层处理,用水使基层处于湿润状态,然后在底层 、中层等地方进行抹灰,完成后加强工程清理,有序实施后期养护程序。
(2)抹灰施工时,对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抹灰施工初期,底层应涂刷塑性水泥浆。
(3)水泥砂浆操作规程。结合各种建筑工程的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金属网格模型。
(4)面层施工时,应综合考虑底层的干燥情况,底层应采用湿处理,并为其设计管道孔洞、水暖设备等区域,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5)室内抹灰所用的砂浆原材料应按试验标准进行配置,以保证砂浆的标准性能,如凝结时间、坍落度等。
(6)抹灰过程中,应加强工作面的平整度,减少凸凹度,改善工作面的色彩平衡。
2.1.2外墙抹灰
外墙抹灰施工前期,应科学进行基层处理工作,采取洒水 湿润措施,预留孔洞位置,铺钢网时粉刷底层抹灰,抹灰完成后实施养护措施。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泥砂浆材料配比标准,以提高抹灰施工质量,使其符合施工标准。外墙抹灰区域如有裂缝,应采取填充措施,包括水泥砂浆、环氧树脂等。,减少墙体裂缝,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能力,促进工程具有视觉美感和功能性防渗。
2.2水泥砂浆施工技术
砂石料以中砂和粗砂为主,水泥首选硅酸盐规格,应加强水泥搅拌的配合比控制。在进行水泥砂浆面层施工工程时,应系统地完成初凝水泥的压实工序,使其处于有效的压实处理状态。加强水泥和石灰用量的控制,确保水泥终凝前期完成面层施工。水泥砂浆面层的施工标准是:工作面的 平整度,减少凸凹现象,加强面层的防裂处理。
2.3卫生间防水施工技术
卫生间区域水流较多,作为装饰工程的重点工程,应加强防水施工。卫生间区域的防水性能直接影响到居住建筑的舒适度。
如果马桶的防水性能不好,马桶里会有太多的水,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应加强卫生间的防水效果,严格遵守装修施工标准,全面推行干湿分离施工程序,以提高混凝土浇筑作业效果[2]。
在指定区域完成管道安装。施工初步完成后,有序进行防 水试验,针对卫生间实际渗漏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措施。在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水层的施工效果,使其平整,避免乱操作现象。同时,在容易漏水的区域,完成涂防水胶,如排水管壁区域、地漏位置等。工程施工完成后,应调查防水区域的透水性,确保卫生间的防水能力符合工程施工标准。
处理卫生间渗水时,使用的主要防水材料是水泥基水晶和聚氨酯。聚氨酯材料性能优异,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工程施工前期,应完善混凝土浇筑施工程序,有序进行基层清理工作,保持基层表面清洁效果,及时进行湿处理,使含水量不低于9%。
(2)避免基层隐患,减少裂缝、空鼓等问题,提高质量保证效果。
(3)防水层涂防水膜时,应加强防水材料的配比控制。一般情况下,甲、乙双方分配比例为1: 1,二甲苯物料比例为5: 0.2。同时,应将涂料放入搅拌桶中,使其处于均匀混合状态,电动搅拌周期调节为5分钟。防水涂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用量的标准化。刮涂量一般为0.9kg/m3。油漆完成后,应采取自然风干措施4小时。
2.4地面施工技术
地砖施工时,应保证地板的清洁度,并加强污垢的处理。地砖应采取湿处理措施,铺设地砖时应预留孔洞区域。砌砖应保持秩序,减少切割次数,提高整个地面铺设的美观性,增强地面施工的视觉连续性。地砖铺设时,通常采用素水泥浆作为建筑材料,以提高地砖的处理效果,保证地面地砖的平整度,加强连接部位的平整度。由于地砖之间有轻微的色差,所以在选择地砖时,要提醒业主色彩选择的自然性,以减少色彩夸张、过渡生硬等问题。
2.5吊顶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装修程序中,吊顶装修的施工程序是通用的。吊顶施工程序,具体指装修工人,以室内装修为审美效果,有效处理吊顶,提高吊顶处理的技术效果。吊顶施工通常有两个程序,表现为以下两点。
(1)预算和连接。施工人员应科学获取吊顶施工前期的承载力参数。在吊顶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石膏板被广泛使用。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承重结构的施工和生产工序时,应加强铝挂板与轻钢龙骨的连接有效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吊顶坠落的发生。
(2)吊顶安装。安装吊杆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灯具与线路之间的冲突。吊顶附加结构实际安装时,应采用龙骨和铝扣板加固。龙骨安装时,应保证安装的标准化,铝扣板 的安装程序应在龙骨安装完成时完成[3]。
3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建议
(1)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在装饰工程施工的前期阶段,应科学地进行图纸会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质量控制管理与装饰工程全过程的整合,减少施工中错误和遗漏的发生。
(2)加强装饰工程的安全管理。针对装饰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工艺试验,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在使用新型装饰材料和装饰工艺的前期,应结合工艺和材料性能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流程,便于施工人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装饰工程施工的安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装饰单位应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系统分析施工工艺方案,以确保工程装饰施工的可行性。同时,以用户的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提高装修的整体效果,营造人们生活空间的舒适性,在装修及装饰工程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装修及装饰相关行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福中.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15.·28·
[2]徐丞.探析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施工的关键技术[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7):144-145.
[3]王若泉,张德民,李长青.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1):209-211.
[4]吴祥英,沈国彬,徐柳英 . 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J]. 建材与装饰,2019(21):1-2.
[5]李翔 . 论装饰装修施工的现场管理与协调 [J]. 建材与装饰,2019(3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