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技术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冀哲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提升。
        冀哲
        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提升。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对交通系统的要求也在增加,高速公路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路面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建设的整体水平。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较多,且货车的载重量较大,给高速公路路面带来了较大负荷,且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病害问题,所以这就需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加强对高速公路的养护,运用高效的养护技术,减少路面损坏、延长使用寿命,保障出行安全。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常见病害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养护技术的运用策略。
关键字: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病害问题;养护技术;运用策略

引言:高速公路是两个城市连接的桥梁,是现代化基础建设中不可缺失的部分,路面是高速公路的主要部分,其承载着行驶的车辆,高速公路路面的好坏是影响高速公路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也决定着公路安全。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高速公路事故都是因路面质量问题引起,所以必须充分重视起路面养护,如果高速公路路面都平顺、整齐,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会明显下降。高速公路在长期运行的条件下,坑槽、塌陷、裂缝、车辙等都是常见现象,要及时根据路面情况,做出相应的养护手段。
一、我国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及其成因
        我国高速公路路面多数由沥青混凝土材料铺设,之所以利用沥青混凝土的原因在于其耐磨、平整、不易引起扬尘污染等优势,除此之外,利用沥青混凝土铺设速率较快且易于养护。但也有相应的缺陷,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容易受到温度、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冬季,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容易开裂,而在太阳暴晒的高温下,沥青混凝土就易软化,经过载重量较大的货车就容易留下痕迹,加速龟裂。所以因其固有的缺陷,会形成以下几种常见病害。
(一)裂缝及其成因
        裂缝是沥青混凝土铺设路面最容易出现的现象,路面裂缝大都出现在公路铺设完成的短时间内,且随着路面使用时间的增加,路面裂缝也会随之加大,沥青混凝土路面经常出现两种裂缝,其成因各不相同。分别是疲劳型裂缝和反射型裂缝,疲劳型裂缝顾名思义就是受到车辆碾压的影响,主要成因是外界环境影响,在高温的条件下,沥青混凝土会变软,加上雨水冲刷、汽车碾压等影响,长此以往路面承载力下降,就产生了疲劳型裂缝[1]。反射型裂缝是因内部原因引起的,高速公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路基、基层和面层,分布在上中下进行铺设,基层处在路基和面层的中间,当基层受到挤压出现开裂时,就会影响到路基层和面层,形成连锁的反应,出现反射型裂缝。虽然成因各不相同,但最主要的原因都在于沥青混凝土的材料性质。
(二)水损害及其成因
        水损害指的就是高速公路路面受到雨水渗透引起的病害。沥青混凝土在铺设完成后,其内有着一定的空隙,而雨水是不可避免的外界环境,相应的就会形成孔隙水,使沥青混凝土长期处在孔隙水的浸泡之下,而在这样的前提下,经过汽车碾压就会形成水压力,一部分孔隙水就会穿透沥青膜,侵入到沥青和集料的界面,导致沥青和集料界面附着度下降,在持续的水压力作用下,渗透而来的水逐渐取代了沥青膜,导致沥青膜脱落,路面的坚实强度下降,最后形成了坑槽、路面松散、辙槽等病害。
(三)车辙损害及其成因
        车辙也是较为常见的病害,高速公路的作用就是供车辆行驶,所以高速公路路面一直处在汽车反复碾压的过程中,车辙形成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根据分类不同,车辙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磨耗型、结构型和失稳型,车辙损害的出现原因在于沥青混凝土、车辆负载量、环境变化等。


二、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技术的运用策略
        养护技术的运用是为了预防和改善路面病害,在长期经验积累和科技支持下,我国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针对常见病害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路面的完整、安全。
(一)常规性养护技术
        常规性养护技术指日常广泛应用的技术,主要针对的是已经产生病害的路面养护,主要包含以下四种:一是局部填充法,这一养护技术针对于路面裂缝病害,将沥青乳化后直接灌入已经出现裂缝的路面,将裂缝修补完整。如果路面裂缝已经较为严重,就不能直接进行乳化沥青的关注,应先填充沥青混合材料,捣碎后利用烙铁封口,最后进行撒砂。
        二是罩面法,这一养护技术针对于轻微裂缝和车辙等病害,这一养护技术的优势在于能促进路面平整、增加路面抗滑性、延长养护周期等[2]。罩面法的实际操作就是在已经出现病害的高速公路路面铺设混合料,铺设厚度不能超过8cm,以保障路面的平整,在进行罩面法养护之前,应对公路路面进行修补,在路面基础养护后在进行罩面法。
        三是洒铺法,洒浦法的作用是增强路面的防水性和抗滑性,主要是针对水损害造成的病害问题,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存在孔隙,所以会出现孔隙水浸泡而引发病害,所以利用洒铺法,改善防水性能,实际操作方法是将聚合物改性沥青和防水性能较强的混合材料进行洒铺,进行洒铺过程中,需注意均匀的洒铺材料,必须保障路面平整的前提下。经过了洒铺法养护后,路面的防水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更具有排水的功能,且增强了路面的防滑性能。
        四是路面再生法,高速公路的使用是长期的,在长期承受车辆碾压后,虽然整体强度影响较小,但开裂、老化等问题较为常见,而针对这一问题,就可以利用路面再生法进行养护。路面再生法指不破坏原有的高速公路路面,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审,路面再生法看分为两种:厂拌再生法和就地再生法[3]。在实际的操作方面,需结合路面的实际情况选择两种养护技术之一。路面再生法相较于其他养护技术优势较为明显,不仅材料消耗少,且成本低,应被广泛应用于路面养护。
(二)预防性养护技术
        预防性养护技术指的就是通过有效措施,预防可能会出现的高速公路病害,这也是路面养护工作较为关键的一环,预防的方法能减少后期的维护,降低养护成本。目前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是微表处技术,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项技术已经逐步完善,有着较强的实效性。具体操作为利用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矿料等材料,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制作成稀浆,然后将稀浆直接铺设到高速公路路面进行养护。根据实践经验证明,利用稀浆铺设的方式,只需要2小时后就可以恢复通行,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施工效率快,所以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预防性养护。但相对而言,微表处技术适用于轻微病害,如微小裂缝、车辙等,已经出现严重病害的裂缝,也需要经过修补、养护后在进行使用,主要作用就是预防裂缝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从而形成更严重的病害。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速公路路面的养护不仅影响着高速公路的质量,更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高质量的高速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体现,所以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作需充分重视起来,从多角度进行考虑,降低路面病害,降低行驶事故发生的概率。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病害主要由材料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影响,所以应从这几方面入手,针对已经出现的高速公路路面病害进行详尽的分析,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总结出完善的养护技术,通过多样化的养护解决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并预防路面病害的产生,综合提升高速公路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东.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适用性分析[J].四川水泥,2020(06):61.
[2]周航.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及养护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19(13):34-35.
[3]睢向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养护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8(07):149.
[4]毕聪.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与养护对策研究[J].交通世界,2021,(Z1):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