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颜
南部县中医医院 四川南部 637300
足跟痛,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大多数都是出现在40~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当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一侧或是双侧的足跟部位,会出现疼痛感。通常疼痛会来自足跟的掌面位置及后面,有时,也会出现在内外两侧。其发病原因,大多适合患者的骨质情况,或是关节处发生了病变所引起的。而在中医理论中,患有足跟痛的原因,是由于患者出现外伤,或是劳损过度,亦或是肾气亏虚等所造成的,从本质上分析,就是足跟内部的脉络发生损伤,导致气血运行出现阻碍,造成疼痛。往往在患病后,患者不但生理上疼痛,还会影响其基本的生活。为了让更多的人对足跟痛有正确的认知,文章从常见的足跟痛疾病、其针灸和推拿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如下。
1.常见的几种足跟痛疾病
常见的足跟痛疾病有多种,以下简单举3个例子说明:首先,是足底筋膜炎。出现此病症的原因,大多是患者自身有高足弓或是扁平足。患病后,患者往往会感到疼痛感递增,且为锐性的疼痛,没有向外扩散。在治疗上,主要是结合了传统的治疗+休养+拉伸锻炼等等,严重者会进行手术。其次,是足跟垫萎缩。此病症大多出现在50岁以上的患者中,患病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足跟垫中水分、胶原开始流失,造成萎缩。疼痛大多表现为“深部痛”,且痛感没有向外扩散。在治疗上,往往选择矫正的鞋子及鞋垫。最后,是跟骨应力性骨折。此病的发病概率并不高,大多都是出现在职业运动选手、军人或是老年人,其发病原因,往往是长时间负重,导致骨吸收出现问题。
2.常见的针灸及推拿疗法
2.1针灸疗法
方法一:取穴位置:在患者的压痛点及跟痛穴。操作方法:先寻找出患者足跟部位的压痛点,进行消毒工作后,将中火针放在酒精灯上烧红,然后进行刺入,深度在0.2~0.3寸即可,且快速拔出,不留针,此方法主要用于疼痛严重并有肿胀者,一般2~3次即可痊愈。当采用此方法连续治疗3次,患者的疼痛依旧没有改善,则用峰勾针勾刺压痛点,并在患者的大陵,后溪等穴位进行刺入,留针15min,同时让患者走动。
方法二:取穴位置:患者的压痛点,太溪等穴位。同样,在找到压痛点后,将穴位进行消毒,并将细火针放在酒精灯上烧红后,轻轻点刺压痛点,同时选择跟痛穴,太溪穴等位置进行迅速刺入,且不留针。当此方法治疗3次后效果不佳,则进行压痛点勾刺,并取患者的大陵,小天心等位置,留针15min,叮嘱患者来回走动。此方法主要用于有腰膝酸软的患者,一般治疗2次左右即可痊愈,严重者需要治疗5次。
方法三:取穴位置:患者的压痛点。首先,医师在患者的足跟周围进行按压,找出数个压痛点,并将穴位进行消毒。其次,将细火针放在酒精灯上进行烧,直到针变得白亮。针迅速点刺进压痛点,深度在骨膜位置即可。且不留针。最后,在拔出针后,对进针处进行按压,并用创口贴贴上,在治疗后,3天内都不能碰水。此方法主要用于跟后滑囊炎,当针刺进后,能够明显看到患者足跟位渗出液体,可每周进行1次治疗,一个疗程为3次。
方法四:取穴位置:患者的夹脊穴、足跟穴。一方面,将细火针点刺患者的颈部,深度在2~3分即可,要快速刺入不留针,另一方面,将亳针放置到酒精灯上烧红,随后,对患者的手掌、足跟穴进行点刺。以上两种方法可以搭配使用,效果更佳,一般一周内要进行3次治疗,5次为一个治疗周期。
方法五:选择的主要穴位有:阿是穴、大钟等。配穴包括两种情况。(若患者为实证,则选择悬钟、金门等穴位,若患者为虚证,则选择太溪、肾俞等穴位)。操作的方法与其他方法差异不大,都是将穴位进行消毒,然后选取适当的针放置到酒精灯上烧,针通红后,将其迅速刺进患者的阿是穴,且快速拔出,深度在0.3~0.5寸,或是选择患者的太溪、大钟穴进行刺入,但刺进的深度相对而言浅一点,在0.1~0.2寸即可。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治疗方法,例如可在患者健康的一侧,用毫针刺进其大陵穴,同时让患者做好相关康复运动。之后,再交替在患者的健康一侧和患侧进行针刺,一天1次,3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2.2推拿疗法
推拿的方式有许多,以下列举常见的五种:①让患者保持仰卧的体位,医师或是家属用拇指指腹,将患者的足跟沿着沿跖筋膜进行按揉,当患者感到部位酸胀即可,每次可按揉3遍。重点是揉在申脉、照海、然谷等穴位。②让患者保持俯卧,将患侧的肢体进行屈曲,将足底朝上,医师可在其足跟底部,进行有效的按压和按揉,每次5min即可,随后,再结合掌擦法,对其足底进行掌擦3min。③让患者保持俯卧,家属或是医师站到一旁,用两只手的拇指,从患者的跟腱及其两侧向着足底部进行推拿,力度可稍微重些,反复十几次即可。④让患者俯卧,医师或是家属对患者的小腿腓肠肌进行按揉,并逐渐移动到跟骨基底位置,每次3min,之后,对患者的三阴交、中封、太冲等穴位进行推拿,当患者明确感受到有热、胀的感觉即可。⑤让患者保持俯卧体位,并将足心朝上,医师可找到其压痛点,一只手将患者的脚踝固定,另一只手则拍打患者的压痛点10点,力度从轻到重,之后,并掌擦足跟位置1min。
3.足跟痛的预防
关于足跟痛的预防,要从以下几点做起:①青少年者,其足跟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若长时间进行跑跳,或是从高处跳下,从而引起骨外伤,进而造成骨骺炎,因此要引起注意。②老年患者出现足跟痛,大多是劳损过多,导致其足跟的结节发生异常,造成病变。因此老年人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是长时间走动,最好是在行走时,将足跟适当抬高,或是穿上用于矫正的鞋垫,从而将重心向前移动,降低其足跟部位的承受力,预防疾病。③同样,临床上还有平足症患者患有足跟痛,主要是因为其足弓部位异常,长时间将足跟骨向前倾斜,容易引起疾病,最好使用专门的矫正鞋垫和鞋,最大程度上减少发病概率。④若患者本身有类风湿性根骨炎症,则要将类风湿治疗好后,再治疗足跟痛。⑤出现外伤性跟骨痛者,大多都是因为其石膏的固定不佳,因此制作时最好将石膏的重心放在足心处,并适当进行锻炼,都能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综上,总结了关于足跟痛的疾病,治疗方法及预防等等内容。临床上,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除了针刺外,医护人员也要提醒患者,尽量做好日常保健,治疗期间,可对其足跟部位进行按摩,以加快内部的血液循环,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时,患者要避免长时间站着或是走动,尽量将足跟垫高,从而减少其足跟位置的发力,或是适当减重,减少对足跟的压力。条件允许下,患者应该进行循序渐进的下肢锻炼,从而加强其下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