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消化性溃疡要如何用药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期   作者:李旻
[导读] 消化性溃疡PU,作为临床方面发生率较高疾病,即为胃肠道黏膜被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的溃疡,

        李旻
        蓬安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南充      637800
        消化性溃疡PU,作为临床方面发生率较高疾病,即为胃肠道黏膜被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的溃疡,在较多致病因子条件下出现黏膜炎症反应、脱落,逐渐形成溃疡且病变能够深达黏膜肌层。该病男性发病率>女性发病率,会于不同年龄段发病,发病原因为受到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时间服用NSAIDs及胃酸分泌较多等因素所影响。临床表现:上腹痛、反酸、疼痛等。临床方面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比较多,涉及抗胃酸、黏膜保护、根除幽门螺杆菌等类型药物,因而需联系该病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有效保障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
1 消化性溃疡抗胃酸药物的应用情况
        胃酸,作为可满足人体生理所需的物质,但如果胃酸过低易发生消化不良情况,所以当前相关研究人员认为适度抑酸非常必要,胃酸pH=3、治疗时间1个月,溃疡就可以达到愈合的效果。相关报道显示,夜间一次性使用大剂量西咪替丁,不会对日间胃酸酸度构成不利的影响,而且符合人体生理需要,治疗2个月溃疡愈合率约为90%。
1.1 抗胆碱药物的应用
    抗胆碱药物涉及三铵化合物、四铵化合物,前者容易被肠道吸收,后者多为人工合成,比方说:普鲁苯辛,肠道应用前者的吸收速度非常快,而且能够确保治疗的安全性。抗胆碱药物的药理:有效阻断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对胃壁细胞乙酰胆碱受体拮抗效果理想,从而降低胃酸分泌量。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方面比较常用的为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对于全身M受体拮抗的效果理想,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运用效果较佳,给予口服阿托品、颠茄、普鲁苯辛的剂量分别为:0.5mg、10mg、15mg,如果患有心血管疾病、幽门梗阻及胃排空延缓者,应禁止采用H2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
1.2质子泵阻滞剂的应用
    质子泵这类药物常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以及泮托拉唑等几种,因作用在壁细胞分泌的环节为H+、K+-ATP作用较强,口服给药后胃酸pH=3能够保持>18h,治疗时间为14d治愈率约为92%。不足:这一药物价格较高,所以需联系患者实际经济状况、家庭情况,严格控制治疗的时间,进而确保整体治疗效果。
1.3 碱性抗酸药物的应用
    临床方面应用频率较高的为碳酸氢钠、氢氧化镁及氧化酶等碱性抗酸药物,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而不同碱性抗酸药物的药理为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采用口服方式给药可提高胃液pH值。
1.4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该类药物中常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以及法莫替丁,抑酸效果最理想的为后者,然后按抑制效果的好坏排序分别为: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每日给予雷尼替丁300mg口服抑酸12h,可达到pH=3的效果;每日服用20mg法莫替丁抑酸12h能达到pH=3效果。

经调查了解,消化性溃疡治疗1个月、1.5个月,溃疡愈合的效率分别为:60%、65%。
2消化性溃疡黏膜保护药物的应用情况
2.1 胶体次枸橼酸铋的应用
     这类药物没有抗酸作用,一般应用剂量为120mg/次、4次/d,连续治疗1个月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约分别约为72%、80%,治疗2个月两者愈合率均约占85%。
2.2 前列腺素类药物的应用
    为避免因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应用,造成胃黏膜受损情况,尤其为非甾体消炎药物所致胃溃疡的效果显著。保护因素涉及粘膜屏障、前列腺素细胞保护,以及黏膜血流量等因素,建议使用米索前列醇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给予药物剂量为200ug/次、4次/d,连续治疗1个月。针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来讲,治疗1个月愈合率约为85%,而胃溃疡患者治疗1个月愈合在50%左右。
2.3 黏膜保护药物的应用
        这一药物和胃黏膜附着作用、pH作用存在直接的联系,胃液为pH=2/3的时候,附着能力比较强。pH≥4时减弱,可见硫糖铝抗溃疡的作用为覆盖溃疡面,同时对胃酸、胃蛋白酶侵袭溃疡面加以抑制,以此促进黏膜上皮细胞再生,阻断氢离子于黏膜内逆发生扩散,加速溃疡愈合的速度。需要注意的是,铋剂和硫糖铝、抑酸药物避免同时应用,如果必须联合用药应在使用抑酸药物前30min后给药。
3 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经胃镜活检确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分别占88%左右、65%左右,所以建议通过抗菌药物处理,应用率较高的为克拉霉素、庆大霉素,以及甲硝唑和替硝唑等抗菌药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单独通过1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可采取联合≥2种药物方式治疗,旨在有效确保根除率。质子泵抑制剂+抗菌药物方案,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利于加强抗菌药物杀灭幽门螺杆菌效果,这和胃肠内pH值增加存在联系。如果为胃溃疡患者因黏膜保护因素下降,所以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实行治疗,常用的到的为制酸剂、胶体铋剂,以及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衍生物等,不但能实现覆盖黏膜的效果,且有助于中和胃酸、促进HCO3分泌,加强对上皮紧密连接的保护。使用硫矿铝对黏膜细胞分裂构成刺激,可以加速纤维细胞增殖、新生血管形成,这一类药物的应用起效的速度不会很快,但是利于提高溃疡愈合率,加强对胃黏膜的保护,因而可辅助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加以治疗。
4  消化性溃疡维持治疗要点
  因消化性溃疡患者疾病复发率比较高,因而为避免发生复发情况,建议以长时间/间歇维持方式给药,主要应用400mg西咪替丁/150mg雷尼替丁/20mg莫替丁口服,在每晚临睡前给药,Hp根治后溃疡病的复发率得以有效控制,Hp治疗间隔1周。若溃疡完全愈合同样需连续给药,防止发生临床症状再次出现的情况致使溃疡愈合、原溃疡恶化,通常情况下需连续给药1~1.5个月,待疼痛症状改善后巩固治疗1~2个月,具体需联系患者的病情考虑实际治疗时间。
结语:消化性溃疡治疗时,需秉持抑酸适度、严格控制治疗时间的原则进行治疗。如果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建议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通过联合抗菌药物方式治疗;顽固性溃疡使用泵抑制剂治疗。除此之外,需要正确看待溃疡愈合效率、加强对胃黏膜的保护,从而严格控制复发情况的发生,保证用药治疗的规范性、合理性,防止产生复发状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