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6期   作者:刘丹
[导读] 目的:分析对心内科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方法对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刘丹
        合阳县医院   陕西 渭南 715399


        摘 要:目的:分析对心内科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方法对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中8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标识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及护理风险管理,标识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方法强化风险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包括护理差错、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标识组中发生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的人次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满意度调查显示,标识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86.05%),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标识方法强化风险管理措施与内容,能够较好的减少临床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的出现,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着良好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标识;风险管理;心内科;

引言
        护理质量的高低是患者和医院赖以发展的基础[1],护理风险的发生会给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带来许多的不良影响。本次研究对 心内科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方法对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希望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心内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纳入标准:患者病情明确;住院治疗;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标识组(n=43)与对照组(n=43),其中标识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为43岁,最大为86岁,平均(56.32±7.19)岁。疾病类型:冠心病11例、心肌梗死10例,高血压13例,其他心血管疾病9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为40岁,最大为85岁,平均(55.78±7.06)岁。疾病类型:冠心病12例、心肌梗死9例,高血压14例,其他心血管疾病8例。本次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及护理风险管理,标识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方法强化风险管理,具体包括:(1)护理标识规则制定与标识制作。回顾心内科近两年内护理差错、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分析存在的护理风险,根据风险相关的影响因素制定护理标识规则,并制作不同颜色标识:红色标识为高风险;黄色为中风险;蓝色为低风险或无风险;(2)患者标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年龄、病情病史、合并症等对其临床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给予相应颜色的标识手环进行佩戴,并在标识上注明风险管理内容,如预防压疮、管道留置护理、注意预防心血管风险事件等,根据风险标识给予相应程度的护理风险管理、巡视频率。(3)药物标识。对心内科各类药物等进行风险分级并进行标识,对于高风险药物应放置在专门柜子由专人进行分类保管管理,并在相关标识上注明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如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需要注明使用禁忌等内容;注射药物应注明注射速度等。(4)器械、设施标识。对护理工作中可能使用的各种器械、设施做好警示标识,例如注射器械、锐器应标识小心刺伤;氧气瓶等设备标注“防火、防油、 防热、防震”等字样;进行病房、治疗时消毒时应做好标识防止他人误入;做好病床升降标识、病房照明标识等。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的发生人次。(2)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本院自制问卷进行,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层次,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差错与护患纠纷发生情况
        标识组中发生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的人次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满意度调查显示,标识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86.05%),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有较多的因素会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例如,心内科患者以心肌梗死、心律不齐,心力衰竭、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为主[2],其大多具有突发性、多变性、病情凶险等特点,且中老年患者数量较多,临床风险较大;部分患者出现负面情绪、不遵守医嘱、不按时吃药、擅自离院或提前出院;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难度与复杂性较高、工作繁重、压力大等[3]。有效的控制心内科临床护理风险是促进患者治疗康复和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一个重要要求。
        本次研究通过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标识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风险程度进行评估预测并给予相应标识,并借助相关标识对患者展开个性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和风险管理,以及在心内科药品、器械、分区管理等方面进行风险标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显示, 标识组中发生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的人次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满意度调查显示,标识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综上所述,护理标识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该方法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避免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或不良影响,减少护患纠纷出现,对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洪碧云.护理警示标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19(2):100-102.
        [2]姜冬华,孟晓霞.心内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办法与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7(25):140-141.
        [3]蔡媛媛,夏珊珊,卢华萍.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的实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5):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