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芳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 内窥中心 上海市 200940
【摘要】目的:探讨为接受无痛胃肠镜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根据硬币法将76例在我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施护,观察两组护理结局。结果:护理期间B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B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满意度较A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结论: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为接受无痛胃肠镜的老年患者施护能有效减少患者护理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提升满意度。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老年患者;护理效果
无痛胃肠镜是一种痛苦、创伤皆较轻微的消化系统疾病检查、治疗方法,在临床范围内的应用十分广泛,因老年患者普遍具有身体机能下降、耐受性较差的特点,故较易在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期间发生意外情况,十分必要寻找出一种能有效确保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顺利度的干预手段[1-2]。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对象为76例在我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全部病例皆选自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时间范围内。所有患者中42例男性、34例女性,年龄61-75岁,中位年龄(67.34±3.28)岁。根据硬币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8例)、B组(38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基本情况未见有明显差别,临床表现可见为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A组
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具体包括体位指导、健康宣教、注意事项告知等内容。
1.2.2B组
为B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①嘱患者接受检查前2h禁食禁水,教会其正确的吐痰方法,防止患者于检查过程中发生呛咳、误吸。②予以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担忧、恐惧情绪,提升患者对于检查过程中各项操作的配合度。③患者待检时对其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预先将相关急救药品、器械准备妥当,一旦患者检查过程中出现血氧指标异常、呼吸困难等症状,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实施对症处理,抬高其下颌以确保呼吸道畅通,如情况必要则以具体医嘱为依据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④患者接受检查时予以全程陪护,麻醉起效后借助约束带确保患者安全,避免无意识乱动导致摔跌。⑤检查结束且患者意识恢复至正常状态后帮助其调整至半卧体位,密切监测患者的神志状态和生命体征,行一段时间观察无异常表现后,辅助患者坐起、站立、行走,期间注意对患者进行细致看护,防止跌倒。⑥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与无痛胃肠镜检查相关的护理知识、注意事项,嘱患者家属在检查结束24h内对患者予以密切看护,予以患者清淡饮食,忌刺激、辛辣、生冷食物。
1.3观察项目
①观察护理期间两组患者包括呛咳、误吸、呕吐、摔跌在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②借助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对所接受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其中共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可选,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计算
使用X2完成对计数资料的检验,研究中所涉及数值皆加入SPSS 21.0进行计算,P<0.05代表数据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对比护理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下表1:护理期间2.63%(1/38)B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显著低于A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1.05%(8/38)(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满意度
下表2:94.76%(36/38)B组患者对所接受护理干预表示满意,较A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满意度73.68%(28/38)明显更高(P<0.05)。
3讨论
无痛胃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的一种,因老年患者意识状态、生理功能均较差,故十分容易在检查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3-4]。
为更好降低老年患者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所面临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本研究为38例B组患者实施了护理安全管理干预,收获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相较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施护的A组患者来说,B组护理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比例更低、对所接受护理干预表示满意的患者例数更多,说明护理安全管理干预的实施能帮助老年患者更好规避检查过程中呛咳、误吸、呕吐、摔跌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确保其检查过程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范围内予以广泛应用。
可见,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为接受无痛胃肠镜的老年患者施护能有效减少患者护理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提升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素欣,刘小丽,甘婉儿.对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1):149-150.
[2]谌根妹.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23):189-190.
[3]岳增如.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2019,(16):17-18.
[4]何娅芝,王丽莎.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探讨[J].智慧健康,2020,6(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