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淑京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研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血液疾病患者应用风险管理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将本院接入的100例血液疾病患儿作为课题对象,遵循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原则,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课题对象并分别设为常规组(一般护理)、研究组(风险管理),各50例。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血液疾病患儿加强风险管理,能够进一步减少不良事件,赢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青睐和好感,值得临床大范围借鉴普及。
【关键词】小儿;血液疾病;风险管理;不良事件;满意度
在小儿群体中,血液疾病发生率逐年呈倍增趋势增长,虽然输血治疗技术非常有效,但是事实期间存在诸多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源自于治疗方面、环境方面、护理方面,而且还与患者自身病情以及身体质量有关[1]。血液疾病患儿低龄,治愈难度大,且存在较多的诱因,加之身体情况特殊、进展快、变化多,临床诊疗期间加强风险管理,保证血液疾病患儿安全,显得很有必要[2]。作为现代临床中的新型干预模式,风险管理主要通过评价、识别风险,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来规避风险造成的不良结果的过程[3]。故而本研究特此以100例血液疾病患儿作为课题对象,着重观察分析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20年01月--2021年01月接收入院的100例血液疾病患儿均通过临床检查确诊,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根据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要求,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课题对象并分别设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包括29例男性和21例女性,年龄3-10岁,均龄(6.5±1.7)岁;常规组包括30例男性和20例女性,年龄4-11岁,均龄(6.8±1.9)岁。两组基本信息经过统计学检验,P值均>0.05。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50例患儿一般护理,不加入风险管理,只要求护理人员遵医嘱落实相应的护理操作即可,而研究组50例一般护理的同时加入风险管理,包括(1)评估风险。①血型输注不合、输注的血液受污染、感染、成分输血错误等操作加重了工作负担,未细致校对。②护理人员对患儿输血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不能很好的识别输血治疗期间的异常情况,给患儿治疗带来风险。③血液疾病患儿通常需要留置静脉针,而患儿血管薄弱,护理人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穿刺静脉操作不当或者是无菌操作未落实到位,容易引起静脉炎。④护理纠纷。该病迁延难愈,容易反复发作,而且家属心理十分脆弱、担忧,在不了解血液病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容易因为护理人员态度问题或沟通问题而产生冲突或矛盾,恶化护患关系。(2)风险管理。①完善健全风险管理小组,包括责任护士、科室负责人以及护士长,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并将责任分配到每个人的头上,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去分析、去观察潜藏的风险,并根据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引导各层护理人员注意防范,保证患儿治疗安全。②强化安全意识。对风险管理小组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定期考核;与此同时,主动向患儿及其家属科普风险管理知识,进而赢得患儿及其家属的理解、配合。③健全监管制度。日常护理过程中,健全交接班以及分层护理制度;规范书写护理文书,确保各项记录资料完整,护士长随时抽查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贯彻落实审核、检查工作;定期消毒环境,让患儿在无菌环境下放心的、安全的接受治疗。④日常护理工作繁琐,为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建议弹性排班,重点安排关键环节的护理内容;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实施难度较高的护理操作,做好特殊患者以及重点患者的护理,优化人力资源,规避不良风险。⑤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血液病患者治疗期间有可能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比如静脉炎、溶血、高血压、紫癜、高热不退等等。因此,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其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使护理人员能够正确面对、合理解决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留置静脉针可以避免患儿承受频繁穿刺静脉的痛苦,但是患儿血管薄弱,容易因为移动或哭闹而使得留置针滑脱;穿刺静脉期间贯彻落实无菌原则,预防静脉炎。⑥规范操作。治疗前认真核对患儿身份,完善体制恒检查,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输注的血液中禁止添加药物,治疗期间密切留意患儿变化,警惕不良事件;血液疾病患者感染风险较大,所以需要护理人员按时消毒灭菌环境,预防交叉感染。⑦要求护理人员人性化关怀患者,与家属紧密沟通,尽力满足其合理需要;耐心指导、讲解,赢得家属好感,消除其不良心理,规避护患矛盾。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有无静脉炎、护患冲突、感染等不良事件;以问卷调查表统计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100分总分,0-59分不满意、60-85分基本满意、86-100分非常满意,总满意度=1-不满意。
1.4数据统计处理
将本课题研究获得的计数资料导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并进行数据检验处理,计数资料包括不良事件、满意度,均以%(率)形式表述,组间X2检验,组间数据差异判定结果以P值描述,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不良事件 见表1
3.讨论
血液疾病会导致患儿出现明显的出血以及贫血症状[4]。输血疗法是现代临床治疗血液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是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将会严重危及到患儿安全健康[5]。小儿正在不断发育成长,免疫抵抗力薄弱,相较于成人而言,承担着更多的风险[6]。因此,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减少不良事件,改善患儿预后,意义重大。本研究特此尝试了风险管理,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更少,满意度更高,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风险管理作用重大,值得临床将之大范围应用于血液疾病患儿护理中。
【参考文献】
[1]叶文燕,周燕,方文娟.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口腔感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07):1198-1200.
[2]雷秋,范菊红.风险管理在对血液系统疾病患儿进行输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4):279-280.
[3]纪庆红,邸伟.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4):139+141.
[4]张秋芳.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病区有院内感染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9):200-202.
[5]夏琳,陈明.血液病患者输血前护理干预与输血不良事件风险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05):542-544.
[6]段颖,傅倩倩,赵春娥.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疾病输血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7):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