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锦婧
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抽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62例患者,依据抽样法进行分组,就对照组纳入的31例采取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纳入的31例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取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中咽喉不适、干呕呛咳、SBP、DBP和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和心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无痛胃镜检查;个体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
前言
无痛胃镜属于临床上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常用手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无痛胃镜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应激刺激,且检查后需要一定时间苏醒,患者在此期间极易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对患者身心造成一定损伤。为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1]。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实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正文内容如下:
1 研究材料及应用方法
1.1临床资料
时间:2019年7月~2020年9月,对象:抽取我院62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对其分组。对照组男:女=17:14例,年龄段介于23~68岁,平均(45.5±1.37)岁;观察组男:女=16:15例,年龄段介于21~72岁,平均(46.5±1.41)岁。纳入指标:均符合无痛胃镜检查的要求;研究获委员会审核,患者均知晓并签字。排除指标: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者;存在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者;依从性差者。组间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包括告知患者检查后注意事项、协助摆放舒适体位、建立静脉通道等对症干预。
观察组个体化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措施如下:
(1)正式检查前,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无痛胃镜检查的目的、相关技术、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耐心为其解疑答惑,消除其抵触情绪,尽可获取患者信任与支持,减轻其紧张及担忧等情绪,同时准备好胃镜室的相关检查设备,如吸氧装置、吸引器以及抢救急救等物品。
(2)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协助患者摆放合理且舒适的体位,并且叮嘱患者使用腹内呼吸,降低呼吸的节奏,尽量使其处于放松状态,给患者套上牙套且进行固定,固定患者的头部及上肢,避免患者在检查中无意义的动作影响到检查的流程,密切关注患者进入麻醉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3)在检查结束后,对检查的患者进行注射催醒剂以帮助其清醒,同时引导患者进行淡盐水漱口,以降低其不适感,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且身体并无明显不适感、思路清晰后便可在家属的陪同下离开;同时护理人员需告知其在2 h内不能进食、驾车、骑车、机械或高空作业等。
1.3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各临床指标,包括咽喉不适、干呕呛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2)就护理满意度结果展开对比。判定: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分值100分,≥90分表满意,60~89分表一般,<60分表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测得结果以SPSS22.0录入评测。计量资料采用(x±s)的形式表述,t值对结果检验;计数资料在表示时用(%)表述,经卡方值检验,检验值为P<0.05提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观察组中咽喉不适、干呕呛咳、SBP、DBP和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较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测评,其护理满意度结果呈更高显示(96.77%>65.71%),P<0.05,见表2。
3 讨论
胃镜检查属于临床常用的诊疗手段,虽效果确切,但在检查过程中机体处于刺激状态下,易出现呛咳、恶心、呕吐、肢体躁动等应激性反应,加剧患者机体不良损害和并发症,如血压升高、心率加速等症状,严重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促使患者对胃镜检查心怀恐惧和抵触情绪,继而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耽误病情治疗的最佳时机[2]。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麻醉技术同胃镜检查相结合产生的新型检查技术——无痛胃镜检查由此诞生,其在患者睡眠状态下操作,极大程度避免或减轻患者检查带来的刺激和痛苦,避免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为临床检查提供新的便利条件。但是,虽然患者无痛检查时已失去知觉,但检查过程中仍存在较大刺激,从而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实行无痛胃镜检查中需配以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机体刺激、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3]。
健康教育属于临床护理模式中的一种重要护理模式,其作用机制在于采取系统化、全面化的教育活动,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减少并预防疾病的发生,也是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可对患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促使患者对无痛胃镜有正确的认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继而避免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属于一种互动模式,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主,调整患者心理、行为与躯干功能状态,进而缓解患者机体刺激,便于降低胃镜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有效提高患者其家属的自信心,提升护理满意度[4-5]。
实验结果指出,观察组中咽喉不适、干呕呛咳、SBP、DBP和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个体化联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杜心美.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对肺癌化疗患者消极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 2020, 33(03):130-133.
[2]刘丹. 多媒体健康教育模式对应用IFN β治疗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数字医学, 2019, 14(11):115-117.
[3]李晋霞. 个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认知性及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04):688-690.
[4]贾亚锋. 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护理干预效果及护理质量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49(06):92-93.
[5]朱珠, 赵晶, 王花,等.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健康教育, 2018, 34(0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