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健康服务对策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6期   作者:吴敏魁 吴升 王茜 谷成晓 石镇东 郭骁勇
[导读] “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方面内容
        吴敏魁  吴升   王茜   谷成晓   石镇东   郭骁勇通讯作者
        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一区     浙江 杭州     310007
        摘要:“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方面内容,该理论贯穿于保健、预防、医疗、康复的全过程,成为预防保健方法、防治疾病措施以及愈后调护手段的指导原则。本文立足于“未病”的三个状态,即“前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和“愈后未病态”,对这三个“未病态”所需的中医预防保健健康服务进行系统的整合,达到优化中医预防保健系列健康服务的目的。
        关键字:中医预防保健;未病;服务 ;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我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 年)》明确提出“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标准研究”的重点研究任务。“治未病”的理念和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内容,已逐步成为研究热点[1]。“未病”包括“前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和“愈后未病态”,本文针对三种状态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对策建议。
1 前病未病态的预防保健健康服务
        无疾病状态或有疾病的先兆状态,称“前病未病态”。其预防保健服务目的在于未病先防。现代医学轻视防病和缺乏整体观念,常常使脏器、系统等功能更加紊乱。所以,应该在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时就应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才能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
1.1中医健康教育服务
        “治未病”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是健康教育,实现“治未病”的根本途径是普及全民健康教育。可利用报刊、电视、网站等媒体进行“治未病”健康文化推广;开展义诊、讲座、知识比赛等中医药科普教育活动;利用中医专家坐诊、咨询门诊,进行咨询指导,提供辨体施养方案、亚健康状态调理方案、慢病防治与调摄方案等健康教育服务。
1.2 中医体质辨识服务
        中医学提出的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和体质可调论,为病前状态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确认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九种体质的辨识分类,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进行中医辨证、综合分析、个性化评估,把握健康与疾病的个体差异,提供风险评估结论,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因人制宜进行干预[2]。
1.3 中医养生服务
        中医养生服务具体有精神调摄指导、身体锻炼指导、饮食起居指导、科学的药食预防指导等。其中重要的是时令调补,随着四季的变迁,人体气血功能状态亦因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结合四时养生的理论,在不同季节运用中药汤剂、制剂、膏方等进行调养,调摄精神活动,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平衡的生命状态。
2 传变未病态的预防保健健康服务
        未发生传病或已病的早期状态,称“传变未病态”。《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明既病之后,应该及早治疗,防止疾病传变,要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和途径,准确预测疾病发展趋向,在治疗和护理上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受邪之处被病邪侵害。


2.1 中医诊疗服务
        中医诊疗服务主要是辨证施治,通过中医四诊诊察病情、收集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随着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和检测手段的融入,中医诊疗服务有了更好的诊察基础。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地施治,通过膏方、中药等方法,对症治疗。关键注重准确预测病势的发展,辨明有可能波及的脏器,防止疾病进一步损伤身体或导致并发症。
2.2 中医康复服务
        现代康复医学研究证明,在与疾病的关系上,人体各部位的功能障碍可独立存在,可共同存在,也可以病后存在。因此,康复服务不应该仅局限在由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之后,而应在发病之前或在发病过程中就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将中医康复提前到传变未病态进行服务,是“治未病”思想的充分体现,可有效防止病残的发生,或把病残程度降到最低。
2.3 中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服务的精华是辩证施护,所谓“辨证施护”是根据证侯定性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辨证是施护的前提与依据,辨证结果决定了中医护理的原则、手段及方法,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中医护理的效果[3]。当疾病已经发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证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异病同护或同病异护等措施,防止疾病的传变与发展。
3 愈后未病态的预防保健健康服务
        疾病愈后未复发状态,称“愈后未病态”。疾病初愈或缓解之时,症状消失,但此时气血未定,阴阳未平,若有疏忽,有引起疾病复发的可能。病后复发有两种情况:一是病后正气未复,余邪未尽。二是病情缓解,但病根未除。所以,应慎起居、节饮食、勿作劳,辨别证情,给予疾病后期的善后治疗与调护服务,才可以巩固疗效,防止疾病的复作[4]。
3.1 愈后调护服务
        在病后正气未复,余邪未尽,可以适当地用药物巩固疗效,同时制定个性化的愈后调护方案,配合饮食调养,注意劳逸得当,生活起居有常,调畅情志形神,调理机体以达到平衡状态,以期早日康复,从而避免疾病的复发。
3.2 冬病夏治服务
        冬病夏治是有时间特点的中医治疗,慢性疾病治疗后病情缓解,但病根未除,且发病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可于发病季节到来之前预防预治。对于冬季多发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夏季都是最佳防治时机[5]。夏季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寒邪则内伏不发,可采取抑阴祛寒、补充阳气的预防治疗措施,通过针灸、中药内服等综合治疗方法,达到明显而持久的疗效。
3.3 冬令进补服务
        冬季属水,通于肾,主收藏,此时服用膏滋药以增强肾脏的“藏精”作用,使肾中精气旺盛,以提高正气的抗病作用,达到来年不生病或少生病。冬季进补是指在冬至、大寒、小寒、立春四个节气间进补,以“治未病”为指导,立足于改变亚健康状态,特别是大病后或慢性病患者,通过辨证论治,用膏方调和气血、阴阳,进行调补、滋养,从整体上调理身体,起到预防保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燕,熊婕,彭锦,等.基于文献的中医“治未病”临床应用现状及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11):87-91
        [2]刘想想,黄勤瑾,唐美玉,等.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保健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9,40(2):59-62
        [3]张春花,于春光,丁慧鑫,等.基于证候要素概念构建护理措施要素施护体系的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0):1396-1399
        [4]马民,张桂娟.中医药防治康复保健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5]杨巧丽,郑好飞,郑腾飞,等.浅析“冬病夏治"原理[J].中医学报,2019,34(7):1380-1381.
        通讯作者:郭骁勇,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5号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41B08-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