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道路优化设计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4期   作者:杨濛
[导读] 在生态化理念深入实施的新形态下,我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整体方向都发生了偏移。
        杨濛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5
        摘要:在生态化理念深入实施的新形态下,我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整体方向都发生了偏移。在城市的实际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道路景观是重点内容,与城市形象有着紧密关联。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一定要将绿色生态理念与设计结合起来,在景观中融合绿色元素,并借助绿色植物来进行点缀,以便在促进城市道路景观美观性提升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生态绿化设计;城市道路景观;应用
引言
        鉴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可开发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为了保证城市社会和生态环境能够稳定在较好的状态,城市管理者们又不得不耗费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用于建设城市绿地及其他设施。城市道路用地占到城市空间的10%左右,而其在城市中也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性,因此,通过挖掘和发展城市道路的生态功能,使其能够为城市的生态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所谓的生态绿化,主要是指在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改善,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以及稳定的绿地构建基础上,利用生态学原理以及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结构特点等,将植物群落作为绿化的主要单元,科学且艺术的将地带群落特点再现出来。从城市绿地系统的角度上分析,具体的布局以及规模,需要对城市景观结构的脆弱以及薄弱环节进行综合考量,合理的进行弥补,并对功能区以及人口密度等加以全面考虑,有针对行的进行布局,并将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合理的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
2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设计建设中的应用意义
        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技术更加先进,城市的功能与配套设施更完善更齐全。城市作为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居住的重要场所,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幸福感。现阶段,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新兴理念,相较于其他传统城市的建设理念而言,其优势更突出,海绵城市理念是基于发展绿色节能型社会的大框架下,通过借助技术手段现对自然界的资源大化的利用,进而实现生态平衡的目标。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狭义的环境治理和修复,也不是光有意识而不行动的口头形式,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意识与行为相结合,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手段来规避和改善工业文明的对生态的不利影响,以绿色节约、绿色友好为发展原则和发展方向。显而易见,加强雨水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市道路管理中重要的问题,而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为城市道路的设计、建设和管理以及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利用海绵弹性,完成自然界雨水的储蓄、利用,在实现城市雨水治理的前提下,利用海绵释放功能将自然界资源充分利用在道路绿化景观中,不仅实现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同时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城市道路的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所以说,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应用于城市道路的设计与建设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3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道路优化设计
        3.1非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策略
        非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侧重于降低降雨、烈日、雨雪等不利自然条件对非机动车的影响。我国城市道路通常采用边坡排水的形式,降雨期间道路中央机动车道上的降水将通过路面坡度逐步向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排放,一旦道路出现排水不畅,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势必会飞溅大量的水花,泼洒到非机动车道上。针对这一情况,可适当增加非机动车隔离带的宽度,并在隔离带中种植枝叶浓密的绿篱植物,从而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同时,可沿着机非分隔带设置一套纵向排水沟,来提前收集机动车道上产生地表径流。部分路面较宽的城市快速路,可利用分隔带建设下沉式绿地或植草沟,进一步起到消纳地表径流、减少雨水飞溅的目的。


        3.2促渗技术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促渗技术是直观、简单有效的海绵理论应用方案,主要通过在地面铺设特殊材质的铺装材料来提高地面的渗水的效率,使得强降水时所产生的雨水能更快地渗透到场地内部,以达到促渗防洪涝的效果。降水发生时,雨水会通过透水铺装材料的孔隙快速渗透至路基以及土壤中;而当降水结束后,铺装材料的孔隙则成为土壤通风换气的快速通道,天气晴好时,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不仅滋润了植物,更能有效起到降低粉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城市道路设计和绿色景观的应用和实践中,促渗技术的核心在于选择透水性强的材料进行铺装,而且铺装时要尽可能地将彼此衔接的缝隙面积大化。
        3.3构建道路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中的绿地虽然是按照一定的规划进行布置的,但其往往存在“点状化“”分散化”的布局形式,其对于城市的生态改善效果被严重削弱。通过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两侧附属绿带将遍布于城市各处的绿地空间进行串联和沟通,使其能够在城市道路绿带的协助下形成统一的整体,使其生态性和景观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例如,城市道路附属绿地所种植的大量植被可通过光合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氧气,而植物呼吸作用所产生的水分也对调节城市空气湿度有着莫大的帮助。通常情况下,城市外围和内部都分布着城市外环线和交通快速路网系统,而上述类型的城市道路路面宽度较大,其中所包含的防护绿地宽度也相应增加,故结合城市道路防护绿带建设城市生态廊道体系,对于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率和生态稳定性有着积极的意义。纵横状分布的城市快速路网两侧的防护绿带可形成生态交通通道,将城市外围新鲜的空气引入城市内部,而城市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各类废气、废热等不利因素也可沿着通道向城市外围扩散,最终起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3.4平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
        城市新区市政道路交叉口设计中对截止中心线的施工在整个路线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局部调整城市新区市政道路交叉口设计中直线位置或截点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新区市政道路交叉口截止点的舒展性、可见性和均匀性。由于城市新区市政道路交叉口设计中明暗截止线的通行能力低于正常轨道,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设置专用车道、延长分界点的道路面积、增加车道数量和宽度等措施来提高明暗截止线的通行能力,压缩绿化带并调整减速路径。此外,城市新区市政道路交叉口设计相关施工人员应该在交叉口处的主公交专用道,跑道、左车道、右车道和自行车道提高施工效率。
        3.5应用生态道路设计思路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环境治理工作,节能环保理念在各个领域中得到贯彻,对改善城市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起着积极作用。市政道路设计要始终遵循防治结合理念,在增强道路使用功能的同时降低对城市的污染,道路材料尽量选择热容较大、反射率较低的材料,同时还要具备降噪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结束语
        在进行城市生态道路设计时,除了充分考虑其对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外,还应当结合作为城市道路使用主体的行人和车辆的使用感受,从而真正达到人、城市和自然三者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席永红.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设计分析[J].北方建筑,2018,3(06):27-30.
[2]肖云,张永军.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4):106-107.
[3]季雪征.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8(36):132-133.
[4]徐汉清,赵巍.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J].中国市政工程,2018(06):12-15+97-98.
[5]周文蓉.“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运用[J].花卉,2018(24):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