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水价改革为契机创建节水型社会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卢立国 刘景青
[导读] 摘要:莒南县探索灌区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三线并行模式,因地因水制宜,分区分类突破,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统筹推进节水型工农业发展,走出一条丰水区的节水路。
        莒南县涝坡水利服务中心  山东莒南  276628
        摘要:莒南县探索灌区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三线并行模式,因地因水制宜,分区分类突破,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统筹推进节水型工农业发展,走出一条丰水区的节水路。
        关键词:节水路;水价;水权
        1 从十三五开始,莒南县实施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种模式,改革效果明显,达到了“省水、省时、省工、省 事、省心”的目的,受到群众广泛好评。结合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建立“典型灌区模式”。收集近十年的水文数据,测算出农民水权,并将其作为节水奖补依据,整合项目资金,改造灌区渠系,对用水进行计量;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明确农业用水管理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责任主体。“改革后农民有了水权,按量取水,灌区水损耗少了,收费精准了,因用水扯皮打架的事情没有了,群众水费支出还少了。目前“典型灌区模式”正在莒南县各支渠灌区推广实施。结合中小型水库节水改造,推行“水库灌区模式”,探索水库灌区用水改革。利用大中型水库节水改造项目资金,疏通、整修水库灌溉渠系,打通灌区末端“最后一百米”;利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资金,在每条支渠、斗口安装计量设施,实现了精准放水、精准测量、精准计 费;参照“洪庙模式”成立了中小型水库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明确协会责任义务后服务农户调水、配水。结合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推出“特色灌区模式”。利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帮助村民改建渠道,安装滴灌喷灌 设备,建立用水者协会引导村民科学用水,改善了“户户打机井,家家买泵机,人人会抽水,年年出事故”的用水现状。
        2 “一盘棋”高位推动。政府组织实施是莒南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域联动的主要路径。2016年,莒南县政府出台了县级实施方案,并列入县级改革创新项目,按照“应改尽改”思路,提出了到2025年完成25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的战略目标。建立了由县物价局牵头,县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工信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莒南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县、镇(街)、村居三级责任主体,提出了莒南县三至五年率先在全市实现农业综合改革目标。县领导多次专门研究调度改革推进工作,并多次到省市专题汇报进展情况,争取上级层面的支持。改革在全县层面铺开,涉及灌区5个、净水厂6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3个,已累计完成改革面积18万亩。
        3 “一股劲”同向聚力。机制联动、综合发力是莒南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系统推进的源动力,坚持与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相结合,莒南县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探索水权制度改革,推进水权交易试点,加强农业节水。坚持与国家莒南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系统推进的源动力。坚持与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相结合,在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探索水权制度改革,推进水权交易试点,加强农业节水。坚持与国家节水行动相结合,将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分解到各类用水主体,落实水源,明确水权,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坚持与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相结合,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实行分类水价,规范用水管理。实行农业用水协商定价备案制度,使农民用水者协会和用水户协商定价有据可依。坚持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项目区全部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坚持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通过责、权、利、效“四统一”,实现经营性资产、财产性收益 “双融合”,使供用水各方有了归属感。
        4 “一本账”水量控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核心是促进节约用水。莒南县积极开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种植结构的用水量,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以县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按照灌溉用水定额,逐级将农业用水指标细化落实到各用水主体和具体水源,明晰农业初始水权,倒逼节水机制落实。依靠“水随田走,按水定量”模式,成为全市水权分配的典范。
        5 “一根杆”水价调控。农业水价是平衡用水效益的重要指标。及时在全县5个重点中型灌区开展供水成本测算,提出了反映灌区运行维护成本的建议水价,形成了国管工程政府部门定价、群管工程民主协商定价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实施分类分档水价,实行“以奖代补、定额管理、计量收费、阶梯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干渠灌区采取“三补三奖”措施,结合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实行全成本终端水价,有偿用水和节约用水观念不断增强。同时完善奖补机制,落实了专项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对实现节约用水的种粮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用水者协会和水管单位进行奖补,充分调动了各方的节水积极性。2020年县财政统筹中央及省市财政资金共计62万元开展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
        6 “ 一张网”工程管护。工程产权与农业水权的统一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基础。莒南县实行大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必须将计量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与工程改造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同步验收。全县累计投入19.5万元,安装计量设施86多处,灌区用水计量比例实现大幅度提升。同时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鼓励农民用水者协会、种植大户、企业等参与工程建设管理。以企业作为项目法人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采取PP模式引进企业 投资,打造0.3万亩“现代农业公园”,发展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各地还根据项目特点,积极探索建后管护模式,已确权的小型水利工程约占工程总数的95%,形成了“为小型水源工程找婆家、为小型水闸找管家、为小型渠道找护工、为高效节水工程找保姆、为国有水利设施找物业”等经验,有力调动了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护的积极性。典型引路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关键。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新闻媒体多种途径进行改革改策解读和典型宣传的基础上,坚持每年汇编印制改革典型案例,“建立动态水权,精准计量到村”、“供用水管理服务一体化”等新的改革典型,通过以点带面,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进行全域推广、扩面增效的做法。
        7 “一把尺”考核评价。绩效评价是农业水价改革落地落实的总抓手综合改革落地落实的总抓手。建立莒南县水利局领导分片调研和领衔督办制度、县级改革部门联合督察等监督检查工作体系,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批次的专题督察活动。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并通过“一镇一单”反馈有关镇街和部门,确保改革政策落地任务落实。建立工作进展月通报制度和绩效评价办法,每月报送一次工作进展,每半年更新一次改革台账,每年度召开一次改革推进会,及时了解掌握各地改革推进情况,对进度严重滞后的镇街进行通报、约谈。同时引入第三方考核评价,委托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分配挂钩,激励和引导各镇(街)积极参与水价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工农业节水方式转变。
        8 近年来,莒南县在精准计量、确定水权的基础上建起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并出台相关办法,对用水大户、用水者协会及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和补贴,有效提高了用水效率,节约了水费。结合镇街区划,实现农民用水者协会全覆盖。组建了18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和450个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分会。先后投入资金,在群众基础好的地方,结合协会能力制定相关政策,帮助落实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购置量水设备。各个协会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行“四个一”(一份管护档案、一份管护协议、一个管护主体、一套管护机制)的小农水管护运行模式,解决农村灌溉用水无人管的问题。农民用水者协会及分会负责辖区内所有水利设施的监管、使用管护及辖区内水费征收等工作,每个自然村选出一名水利员,负责本村农业灌溉工作,由上级财政给村级水利员相应的工作补贴。2018年莒南县出台了农业水价改革精准补贴实施办法,对用水大户、用水者协会以及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奖励和补贴。根据办法,设立了农业水价改革精准补贴基金,对实际用水量在灌溉用水定额内的用水户、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种植大户及管护措施得力的用水者协会和水利员给予奖励。每年水利部门对试点乡镇、村开展实地核查,根据核查评分结果,发放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充分发挥用水者协会管水节水作用。
        9 加快城镇供水价格改革。首先要改革目前城乡供水水费财政补贴制度,按核定供水水价计征水费,逐步消除交叉补贴,将公共财政对用水户由“暗补”变“明补”;其次是建立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将居民用水价格调整至不低于成本水平,非居民用水价格调整至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水平;第三是全面实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并适时提高水价阶梯标准。同时还要改革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费收费政策,对污水处理费标准实行动态调整;理顺再生水价格体系,促进工业企业再生水循环利用。通过科学合理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取得好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