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规律教学的思考——以"积的变化规律"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   作者:曾利群
[导读] 在当前素质的教育理念下不仅需要重视度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时还要明确其教学整体方法,通过有效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思考,并掌握相应的数学规律,以此提高自身的推理能力。本文围绕当前小学数学规律教学作出分析,并以“积的变化规律”为案例展开教学,以供参考。

曾利群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第二小学南珠校区  广西  北海  536000
【摘要】在当前素质的教育理念下不仅需要重视度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时还要明确其教学整体方法,通过有效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思考,并掌握相应的数学规律,以此提高自身的推理能力。本文围绕当前小学数学规律教学作出分析,并以“积的变化规律”为案例展开教学,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规律;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168-02

        引言
        小学数学中规律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各项能力而言有一定的作用,因为数学自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教师应该有效的利用其教学特点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以此帮助他们更好的分析其问题,并结合当前的数学规律和特点做好改善,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关于当前规律教学模式的思考
        《积的变化规律》是当前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在掌握惩罚运动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乘法运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当前教材内容往往是通过两组乘法算式作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探索,发现当前因数的变化情况,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当前的变化规律。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学生理解两位数的内容,同时还要明确当前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做好各项工作。
        在当前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质情况做好相应的改善,教师应该明确当前学生的认知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引导,以此让他们对学习的知识做好分析。教师在展开引导的时应该确保数据有一定的说服力,通过举证让学生明确其规律和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对其内容不断进行猜想与分析,这样能够让他们有效掌握相应的学习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应该重视观察,同时还要善于发现与总结相关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引导,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关于数学规律教学的相关方法
        •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展开探索
        在当前数学的教导中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对所学习的知识展开思索,只有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主动展开思考与探索时,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对知识更加主动的展开探索,教师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善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问题引导作为当前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当前学生的认知范围设定相应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方法做好以电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与理解,以此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学习规律。例如,在“积的变化规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情境,假设利用飞艇去旅行,并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计算热气球上升高度的相关算是,在算是中什么是属于不变的,什么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转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此让他们不断展开思考。



        •多元化的探究,引发学生不断思考
        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规律的掌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其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学习经验做好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探究对问题展开思索,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推理,通过多元化的探究形式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教师作为当前学生们的引导者,应该重视其内容,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方法做好引导,以此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能够加强学生的认知,以此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积的变化规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自主的展开探索,通过合作对其内容做好分析,以此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这样能够形成较好的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为学生观察、思考以及归纳做好依据。
        •运用规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当前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互相结合,同时还要让学生利用当前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当前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知识与生活紧密在一起。例如,在“积的变化规律”中,教师在设计练习内容时应该从浅入深,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出其内容的价值,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互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在具体的设定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口算发现其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感受到积数的变化规律,以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业的布设
        运算规律的运用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实践,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为他们布设作业,通过作业可以加强他们的联系能力,在具体的作业布设上应该贴近学生们的生活,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设置上可以结合下图的内容展开,以此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好的掌握运算规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盆栽摆放进行展示,让学生们通过盆栽、灯彩和彩旗的排列发现其自身的颜色和种类,教师在让他们去发现存在的特点,然后通过19÷3=6(组)••••••1(盆),也可以通过分组为20÷4=5(组)或23÷4=5(组)••••••3(盏)。
从直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的教育理念下,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还要确保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以及猜想,通过有效的分析找到正确的结论,以此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从而形成较好的数学思想,提高其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夏泽权.小学数学规律教学的思考——以“积的变化规律”教学为例[A].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论文集(六)[C].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2019:3.
[2]仲秋月.依托数学规律,培养合情推理——以“积的变化规律”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07):50-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