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4期   作者:陶超1 陈放2
[导读]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愈发突出。
        陶超1  陈放2
        1阜宁县周门翻水站 ;2阜宁县水利勘测设计室;江苏盐城市,224400
        摘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愈发突出。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建筑风险高,项目施工管理则存在:地域差异性大、工程涉及面广、多学科工程项目融合、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多等特点,这些特点一定程度上给施工项目管理带来困难。为此,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施工,各单位必须做好项目管理,控制好工程项目质量和工期,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1水利工程概述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关乎未来水利工程的功能发挥。单从工程施工来讲,工程较隐蔽,建设规模大,设计环节复杂。而且,还需要诸多的物资保障建设质量。由此,针对水利工程我们必须区别对待,掌握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采取对应的水利施工中质量管理对策,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功能。
2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2.1施工人员
        这里的施工人员,包括:参与基建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提高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往往靠的是所有工作人员的主动参与。同时,还包括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技术素养、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由此,要注重做好施工人员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升工作技能并培育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习惯。
2.2施工材料
        材料有工程材料,还有辅助材料,比如:构件、半成品。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就是保证材质的定时、定质,定的供应。因而供应管理处,应有严密的管理制度的保障必须对收入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和取样送验,杜绝劣质材料进入现场。
2.3施工工艺
        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工艺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4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多,有工程方面的,比如:水文、气象、地质等。有管理方面,比如:质控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有劳动环境,比如:作业场所、工作面等。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务必要对施工环境严格管控,尤其注意生产环境的管理,注意材料堆放有序、施工道路通畅,工序井井有条,为水利工程安全施工营造良好的环境。
3水利施工中质量管理对策
3.1健全施工质量管理办法
        水利施工质量管理办法,由监督部门控制、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障、政府部门监督等几部分组成。考虑到工程施工,技术难度高、工期周期长、资金投入多,在管理方法的优化上,同样呈现动态性、复杂性的特征。
        为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法人作为工程进度、资金调度、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的总责任人,要健全财务组、质监组、综合组等机构设置,完善阶段验收、财务管理、工程例会、安全管理、质量监控等制度,落实好相关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协调好财务、技术的建设管理。要经常督检各参建方工作,监督隐蔽部位的施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水利工程监督站负起施工质量监督,严格把控材料关、进程关,规范施工操作规程,严格施工技术标准推进施工建设,自根本上杜绝“豆腐渣工程”。
        业主、第三方、施工方,共同肩负起质量检测工作。根据施工需要,质监部门委托水利工程检测单位,抽样检测工程涉及的材料、设备、重要部位,最终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投资超千万的工程、堤防工程,由质监部门委托第三方检测,严格材料报验、施工单位“三检”制度。
3.2完善施工安全质量检测手段
        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上一台阶,最终建成水利工程能满足最终用途,除了完善质量管控制度,做好内部技术、施工组织监督外,还需要完善施工安全质量检测手段,借助现代化技术力量完成各单元的调配。就此,注意:一方面,搜集施工各环节可参考的精准数据,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注意排查潜在的隐患,针对问题及时补救。另一方面,质量检测要深入基层,走向工地,现场检验施工进场材料,确保材料能满足施工要求,避免因质量不达标而造成的施工隐患。
3.3注意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人员是水利工程施工的责任主体,承担着大部分水利施工的责任,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由此,为确保水利施工质量,施工方务必要严格审查工人资格,做到坚持按规定持证上岗,为水利工程施工配齐一批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同时,注意不断改善作业条件和施工环境,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注意做好施工人员的素质培训,严格考核标准和内容,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借此,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推进项目进度,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3.4处理好施工工艺与环境的关系
        施工工艺影响到最终施工质量,同一方案采用不同的工艺,会影响到施工进度,关乎施工效益。为此,施工工艺的选择,应做到严格把关,确保每一过程环节都应满足施工要求,不影响后期的施工。
        影响施工工艺的诸多因素,除前期的技术、资金外,环境对工艺的影响最大。环境这一因素,包括:工程环境、自然环境。工程环境指施工的水利、通航等条件,这些外在条件对采用何种施工工艺有诸多的限制和制约。由此,施工时,务必要实地检测、考察,掌握环境特点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确定相应的施工工艺,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隐患做好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确保施工工程进度和质量。自然环境,是指温湿度、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施工工艺,关系到施工进度。比如:遇到阴雨天,混凝土的配比可能会失效,进而影响到施工质量。
3.5全面落实好施工监测工作
        施工监测工作与水利工程施工直接挂钩,具体质量监测管理的职责在规章制度中都有所体现。监测部门应根据工程进度难度、质量目标、工程特点等,全面落实好施工监测工作。
        在此项工作中,注意增强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数据说话的理念,自成本、质量、工期等综合效益出发,以高标准的质量保证意识做好施工监测。注意完善质控程序,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及时审查,变更设计图纸。注意督查施工作业,出现任何违规问题,及时组织纠正。注意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就此完善监理细则,根据各工段、施工细节要求,详细施工标准、质评验收程序等,确保施工人员知道质控什么、做什么,怎么去评价。
        最后,严格水利工程质量验收,及时整改不合格的工程。按照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按施工工序依次做好检验批、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通过多层次的设防把关,严格验收,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门相对系统复杂的工作,当前建筑行业不断深化改革模式,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及方法也需要根据时代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相关单位必须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在综合考虑进度、成本、质量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并切实保障各项工程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充分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刘宇航, 张宇, 宋锦鑫.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控制措施[J]. 广东蚕业, 2019, v.53(07):155-156.
[2]李云亮.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 科学与财富, 2020, 000(004):224.
[3]何斌. 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 中国高新科技, 2020, No.65(05):101-102.
[4]杨浩. 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 科学与财富, 2020, 000(002):3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