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喜
湖北鸿晟诚建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 襄阳441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及其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荷载及地基承载要求越来越高,钻孔成桩施工技术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和承载力,已经在诸多建筑桩基工程中投入使用。本文将简述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技术的优点,并刍议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建筑桩基工程;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
引言:在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工程项目多样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需要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的要求,而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随着理论和工程经验的发展应运而生。
1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优点
建筑桩基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旋挖钻孔成桩技术是当前多数建筑桩基工程中会使用的施工方法,旋挖钻孔成桩施工设备更为先进,驱动力相比传统工艺有了大幅提升,钻孔速度更快,在一般土质环境下成孔速度可达10m/h,建筑施工效率有明显提高。并且旋挖钻孔的直径和深度有一定提升,再配合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将钻进过程中的转速、深度、压力直观地显示出来,帮助施工技术人员管控成桩垂直度,减少欠挖和超挖问题,能够提高复杂地形的钻进质量。旋挖钻孔成桩设备具有自动清土功能,不需要泥浆循环携带沉渣,造孔后泥浆少,泥浆量约为传统钻机设备的十分之一,可以降低施工的材料成本,减少工程的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
2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旋挖钻孔成桩施工前准备工作
勘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建筑桩基施工的具体要求并按照设计图纸勘测桩基内部的钻孔位置和技术要求。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测定点位的数值,并将其代入设计数据当中,明确桩基点位的距离和角度,确保后续施工能够有一个清晰的偏差值,避免出现偏差后位移过多达不到施工质量要求。在勘测完成后要对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保存档案,以便后续施工过程中再次测量核对。施工场地要保持平整,不能有杂物或明显起伏,确保钻孔位置可以安置钻机,不会出现下沉的情况,并根据施工现场需求建设沉淀池,便于后续处理废弃物。泥浆池中的泥浆应当按照标准进行准备,应由优质黏土和膨润土组成,且含沙量要低于4%,虽然旋挖钻孔施工需要的泥浆减少,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连续补充泥浆,不能出现中断,因此必须保证泥浆的充足[1]。
钢护筒是旋挖钻孔施工的保障,若全程采用钢套筒,钻孔只需少量或不需要泥浆,桩基周围也不会出现泥浆痕迹,孔底无沉渣,有助于提升桩基的承载力与场地管理质量。我国对钢护筒有着明确要求,厚度应为8~12mm,内径应比设计桩径大10~20cm,并且要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确定护筒的埋设深度。通常情况下护筒的顶面应高出施工平台30cm,并且在安放后不能进行移动或调整,两个控制桩的连线需要经过桩位的中心点,与控制桩的距离要大于500mm,护筒设施偏差应小于50mm,且倾斜度小于1%,若施工中出现偏斜应及时进行纠正。
2.2钻孔施工
钻孔施工需要保证钻孔与地面的处置,开始钻进时应注重角度,缓慢进行维持稳定。在钻进一定深度后,逐步提升作业速度,工作人员需要确保钻机中线、护筒中心和地面垂线处在一条基准线上,避免钻机出现偏移。
在钻进过程中应根据前期勘测的地质情况,对钻机转速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强度较高的土层降低钻速,保障钻头的质量,而在土质稳定区域可以适当提升钻速,提高施工效率。钻孔施工间歇要对钻头磨损情况进行检查,务必要将钻孔垂直度的误差控制在5%以内。此外,在钻孔施工中的泥浆也需要进行控制,在如果存在偏差要及时进行调整,而在完成钻孔施工后,导入泥浆与抽出泥浆都应迅速,在实现清理钻孔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
2.3制作钢筋笼及吊放
钢筋笼多是在现场需要使用时提前制作,要将钢筋按照设计的间距进行排布,然后加紧箍,采用电焊将主钢筋进行焊接处。在加紧箍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钢筋之间的平整度,每个钢筋的长度不应超过50mm,主筋间距不超过10mm,钢筋笼直径不大于10mm。通过合理地利用绑扎或焊接进行固定。在钢筋笼制作完成后需将其放入钻孔当中,在放置时应保持其垂直度,可以设置两个起吊点,其中一点位于骨架下方,另一点位于骨架长度中点上,使其能够准确放入钻孔,必须要避免钢筋笼与孔壁发生碰撞,禁止出现旋转或摇晃,以免损坏孔壁。下放过程中需做到轻提慢放。在放置完成后,应对笼顶标高进行检测,在安装浮龙管同时固定好钢筋,避免在后续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下沉或上浮。若钢筋笼下放过程中出现阻碍,应立即停止下放,经过处理后才能继续下放。
2.4浇筑混凝土
旋挖钻孔混凝土浇筑前,要再次检测各施工设备,确保浇筑过程不会出现问题而导致中断,并且要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出现导管堵塞情况,导管在安装后需要做好清孔处理,孔底沉渣不应超过5cm,之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开始灌注混凝土的量度应大于0.8m,在混凝土灌注量增加后,应及时上提并拆卸导管,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2.0m,导管不能完全提出混凝土灌注面。若导管过深,应减缓灌注速度,加快导管提升。混凝土灌注的最大深度需要根据桩基灌注时间和需要灌入的混凝土方量进行确定,不宜超过8.0m,以免出现上述因导管过深,提管困难的状况。灌注过程中需要有工作人员对混凝土高度进行记录,确保浇筑混凝土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当进行灌注至最后阶段,需要严格进行管控,保证混凝土高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拆除最后一节导管,防止截桩或补桩问题出现,才能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
2.5质量控制
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质量控制主要集中在钻孔、钢筋笼和混凝土浇筑的管控。首先是钻孔质量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比如按照设计的钻进速度和施工技术进行,才能提升施工效率,避免出现孔洞坍塌等情况。若出现孔洞坍塌,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坍塌面积继续扩大,再将其中泥土吸出,恢复正常作业。其次是钢筋笼的质量控制,主要集中在钢筋笼的制作过程,在焊接中需对焊接工艺、焊接条的材料规格品种进行检测,并检查焊接完成后的焊接点,不能出现焊瘤等质量问题。最后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除了保持浇筑的连续性外,混凝土需在初凝前完成整个浇筑过程并拔出护管。如果在之后的检测中发现部分桩身强度未能符合设计和使用需求,可以采用水泥浆补强,对桩基进行钻孔取芯,再使用高压水泵冲洗松散的水泥沉渣,然后利用压浆泵压浆,直至浆液从钻孔中冒出后才能停止,等待闷浆20min后再次检查混凝土浇筑质量[2]。
结论:
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由桩基工程保障,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具有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的优势,间接提升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对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从施工准备、钻孔施工、钢筋笼制作及吊放、混凝土浇筑四方面进行技术管控,能够高效高质地完成桩基施工,满足建筑工程的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夏溦.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03):203-204+207.
[2]邱烽华.建筑桩基工程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0(09):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