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4期   作者:张宏图
[导读] 在“互联互通”战略理念的正确引导下,中国国内数个省市及自治区之间加快道路工程的建设脚步,持续完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格局。
        张宏图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交通运输局 河北沧州 061500
        摘要:在“互联互通”战略理念的正确引导下,中国国内数个省市及自治区之间加快道路工程的建设脚步,持续完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格局。但道路工程使用过程中,受地质、气候条件及车辆载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滋生出较多的病害问题,其不仅会降低道路的使用价值,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道路工程的治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在日常治理与施工阶段应加强分析,提升道路工程的实用性,减少投用后期维护成本。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1导言
        在道路工程项目的改建中,经常会遇到路基路面的相关病害,如果不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有针对性的措施,可能对公路的正常使用和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应提高道路工程质量,保证行车安全,加强对竣工后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尽量避免病害产生,因地制宜,对有病害的路基路面采取适宜的技术和相关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良好发展。
        2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的病害
        2.1水泥混凝土出现麻面和蜂窝现象
        水泥混凝土道路工程的不当施工会导致道路破损、麻面和蜂窝现象,主要由于在施工中技术水平不够完善。通过对道路工程施工的长期实践与研究,发现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施工需材料合理调配,如果级配不当,会导致调配比例发生错误、填充料加水量不准、路基的填料搅拌时间不够、人工振捣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路面出现破损、麻面、蜂窝现象。在道路施工工期结束后,应对路面进行必要的养护,如果路面养护的时间和周期时间短或者不到位,无法避免路面破损、麻面、蜂窝现象,影响道路的承载力和使用寿命。
        2.2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出现裂缝
        路面裂缝是道路施工建设中常见的病害,道路路面裂缝常见于用水泥混凝土浇筑的路面。水泥混凝土是我国在道路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路面出现裂缝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原材料原因。道路工程中所购买的水泥,碎石、沙子等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标准,使工程整体出现质量不达标,产生裂缝。第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施工方法和技术使用不当,在施工规程中操作失误,导致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如路面出现裂缝的危害,会影响道路美观、道路承载力、整体结构以及对行车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2.3道路边坡滑塌现象
        边坡滑塌是道路工程中较为常见、严重的一项病害。依据边坡的土质、破坏的原因和规模的不同对边坡滑塌现象区分为塌方和滑坡两种形式。塌方是由于土质疏松,土质边坡向下移动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水损坏和施工不当。滑坡主要是由于地质条件的破坏,使得一部分的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滑动。塌方的产生更是进一步加剧了滑坡的可能性,最终导致道路施工过程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
        2.4路基变形的现象
        路基变形大多数是发生在道路竣工开始通车以后,在工程竣工后检查,发现有些公路路面不平,在路面上出现坑洞和路面下沉的情况。实际上,在道路刚刚竣工之初,所有的道路都是平坦的,通车一段时间后路面出现变形下沉,导致路基变形下沉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施工措施不当,比如施工时分层太厚、含水量没有控制好、对密实度控制不够等原因引起路基变形。第二,施工单位在原材料选择过程中不认真细致,导致材料质量出现问题。施工团队使用质量不达标的、过期的、已经失效的、压缩系数过大的材料,导致了路基变形。第三,公路在竣工使用后,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了路基变形。在运营过程中超重、超载,对路面和路基负荷过大,公路遭到重压而变形。
        2.5沥青混凝土道路的路面层不平整
        道路路面是否平整,直接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道路路面不平整,会影响行车速度、行车质量,如果出现事故,对行车人员的安全和财产造成威胁和损失。道路路面不平整,由于施工方道路施工过程中对路基平整度的要求控制不严格、不到位,取决于路面质量是否达到工程施工标准。沥青道路铺设坚实程度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和比,比如油石较大,易导致路面鼓包,油石太小,路面易松散。其他材料使用不合理会造成路面不平整,比如石料含泥量大或搅拌不均匀会造成混合料离析,导致路面难铺困难,温度太高会造成沥青老化,降低路面疲劳度,从而无法保证路面质量。
        2.6路面早期破损的现象
        路面早期破损是工程施工不当造成的主要路面病害。在路面进行混合料的摊铺中,没有控制好沥青的碾压温度,造成了横向裂缝产生。由于片面追求指标,没有综合考虑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还有一些自然灾害,诸如冰雹雨雪等恶劣气候有可能给路面早期造成破损。
        3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和治理对策
        3.1裂缝
        裂缝为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局部龟裂”是其常见表现。裂缝有横向、纵向、块状裂缝和龟裂等之分。针对路面裂缝的成因,主要有: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出现有破坏性的裂痕,其隶属于荷载性裂缝;昼夜温度明显波动,在温度改变因素作用下而出现的裂缝,即是温度裂缝,其为非荷载性裂缝;基层裂缝对面层开裂过程也会起到诱导作用,在这样的工况下,面层上出现裂缝被定义为反射裂缝。
        封缝、灌缝及贴缝是当下治理道路路面裂缝问题的常用方法,相比之下,灌缝的应用频率更高。既往有工程实践表明,灌缝法能更好的改善道路路面的使用性能,贴缝用于基层与横断面状况较好的工况中表现出而更好效能,而封缝适合于因沥青老化而形成的裂缝与渗水较严重的路段。针对温度裂缝,可以从技术与材料两个方面加以治理,先要加强石料和沥青质量的控制,并严格筛选混凝土集料内粒径较大的颗粒,结合实验分析结果,保证于相应温度下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有益于减少路面裂缝问题发生率。
        3.2路面泛油
        泛油是市政道路特别是新建沥青混凝土道路路面的常见病害之一。若路面施工过程中,若沥青投用量过大、粘稠度偏低,则将会诱导道路泛油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新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高温天气作用下,混凝土内部下层沥青就会朝向外部上层方向偏移,外加行车荷载作用,就很易出现路面泛油病害。对这一病害成因加以分析,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混合料油石比过大;沥青质量不合格。
        针对泛油危害一是要加强对沥青原料的质量控制;二是要严控油石比例,铺筑试验段,进行配合比论证。
        3.3车辙
        车辙即车辆通行后于路面上遗留下的凹槽,属于永久性变形,恢复的概率极低。路面车辙有失稳型、结构型、压密型与磨耗型之分,前两种类型较为常见。路面车辙病害通常是多种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包括原材料、级配与施工工艺等,温度、车辆荷载是常见的外部因素。
        4结语
        道路工程使用及使用过程中,路基、路面经常会出现病害,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妥当,病害不断发展、恶化,对道路工程运营安全性将会构成严重威胁。故而,在现实工作中,应深度分析各类型病害的成因,予以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将病害对路基路面形成的侵害降至最低,为我国交通行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庞海宗.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6):161-163.
        [2]李城.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5):251-252.
        [3]马雪松.浅谈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J].科技视界,2016,(15):222+2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