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婧瑶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1
摘要: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不断解决发展和约束之间的矛盾问题,本文尝试使用矛盾论的哲学思维探讨建筑企业发展战略,分别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方面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把认识和化解企业内外部矛盾作为突破口,科学研究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是可行的。
关键词:矛盾论 建筑企业 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如果方向错了,一切努力都是事倍功半或者无用功,所以正确分析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目前常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有SWOT分析、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等,无论哪种工具,归根结底,都需要对宏观环境、行业形势、竞争情况以及自身情况做出分析,考虑企业发展短期、中期和长远的问题,进而制定合适的战略。简而言之企业战略即明确企业某个时点干什么、采用什么措施和怎么去干三大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矛盾论》,首先尝试制定企业可能的各个发展方向,分析各个方向发展和约束之间的矛盾,哪些是可以解决的矛盾,哪些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矛盾,从而确定一个可执行的明确的发展方向,最后就是如何执行,就这个层面来说,与上述的三大问题殊途同归,矛盾论是可以作为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工具的,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地寻求一种更有效地处理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矛盾的途径的过程[2]。
一、矛盾论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著,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一个企业,无论是内部的管理还是外部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一个企业的发展要实现从弱到强,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直至发生质的跃升,必然是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也是其内在和外在矛盾运动的结果。
2.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某一矛盾,在不同时空下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构成事物的矛盾具有力量的不平衡性——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别。一个企业,有起步阶段,有高速发展阶段,也有稳步阶段,各个阶段的矛盾都有其特殊性,同时各个时段也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的矛盾。
二、基于矛盾普遍性的视角分析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中国建筑业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中建筑业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建筑企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建筑企业经历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由单一的业务向多业务面转变;由主要承担施工到设计施工投资为一体的多元化转变;由单一面向国内市场到面向全球市场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企业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改革、转型,才能从被动的适应市场向主动的不断开拓市场转变。这一过程,从矛盾的普遍性视角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企业内部矛盾
发展和约束这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如战略规划和财务管理之间的矛盾,战略上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增加人员、提高技术、更新设备等等,势必引起财务成本增加;战略上减少投资,势必引起利润的降低。跨区域发展和本土发展之间的矛盾、机构改革和人员流失之间的矛盾、单一核心业务和多元化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等,都可以归结为战略和财务成本之间的矛盾,这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我国目前建筑企业已经超过12000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筑企业要生产、要发展,在企业内部,一直都在不断的解决和平衡战略与财务之间的矛盾。
2.企业外部矛盾
主要体现在企业与企业竞争之间的矛盾。在建筑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近几十年,建筑企业行业壁垒已经被打破,跨行业作业的情况十分普遍,如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从一个以水利水电为核心业务的建筑企业转型为轨道交通、地产、装备制造和金融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分强调对抗性的竞争效果不明显,国外学者研究从强调企业战略应从对抗现有竞争向企业另辟蹊径发展转变。美国学者詹姆斯穆尔从全新的生态角度来讨论企业战略,他认为企业战略不必过分强调对抗行业竞争,企业可以跨越行业划分来制定企业战略,建立起一个和谐共进的商业生态系统。即重视合作共赢、合作模式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三、基于矛盾特殊性的视角分析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学习借鉴优质企业的经验,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市场形势,实现创新和发展。既要抓住各种机遇,增加积累,又要不失时机的促进质变,推动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在处理内外部各种矛盾的时候,应根据不同的情形和发展规模、发展时段,有不同的策略。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这一战略部署就是: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九大提出以“中国梦”为标志的“新三步走”战略,国家如此,企业亦可如此,制定三步走战略。
1.建筑企业初步发展阶段,品牌、人员、技术和资金都比较薄弱,这个阶段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生存和消亡,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所以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即确定2-3个重点城市或区域,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实现良好履约能力,扩大品牌影响力,获得社会和业主的认可(确保第一个2年内完成)
2.建筑企业成长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企业已经有一定规模,在各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呈现发展的态势,在我国,有50%以上的企业在这个阶段死掉。在经历过原始积累的生存努力之后,很多企业都会慢慢找到属于它的生存方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财务管理等,这些是一个公司运转的基础。所以这个阶段解决的,主要就是市场的问题,那么依托第一个阶段的项目管理创造的品牌效应,发展区域市场,一元为主多元协同发展,保区域市场订单,使得区域市场滚动发展(确保第二个2年内完成)。
3.建筑企业高速发展阶段,向区域外延伸,培育纵向和横向两个拓展能力,由项目公司逐步转变为区域性公司,努力发展成为项目管理水平高、市场开发能力强、主业突出、多元发展的优秀区域公司,进而优化公司的市场布局和组织结构。(确保第三个2年内完成)
四、结论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近10%,构成建筑业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建筑企业,因此,建筑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3]。因此,运用矛盾论的哲学思维,科学研究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解决的方式,制定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是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 矛盾论-第二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2.
[2]杨林, 陈传明. 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矛盾论的视角[J]. 经济管理, 2005(01):14-18.
[3]《求是》编辑部. 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J]. 求是, 2019(1):9-14.
[4]余黎亮. 建筑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思考探究实践[J]. 信息周刊, 2020, 000(001):P.1-1.
[5]曾肇河. 建筑公司战略管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