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芳
身份证号:23900419710915****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符合人们的需求以及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断更新并完善其技术,同时也应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模式
引言
水利工程发展其目标主要是利用比较有限的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利益,使社会获得正常发展,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及连续性,对工程质量影响能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使水利工程的质量有所提升,必须要重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防止施工技术产生不利因素,促使水利工程能够更加完善,给我国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和意义
目前在我国一些企业中,水利工程的相关设备多数都是比较老旧和落后的,并且对于先进设备的引进速度也比较缓慢。企业的发展水平是由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决定的,因此企业只有采用先进的设备,才能有效推动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才能保证水利施工企业顺利地完成转型。在施工企业中,大多数水利施工企业都没有构建完善的运行体制,一个合格的企业一定会构建科学的运行体制,企业中如果没有完善的运行体制是无法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会对施工企业产生严重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施工企业中,大多数都缺少优秀的核心技术,致使其专业水平比较落后,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政府对于企业的水利施工建设也是大力支持的,向其投入大量的资金,帮助企业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且还在不断完善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只有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及时解决工程中面临的难题,才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以及效率。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因为使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忽视传统技术的作用。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大规模的活动,只有将基础的工作做好,才能确保将来施工时不会发生质量上的问题,保证施工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施工的工期。另外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应该要将水库水位的数据实时记载下来,然后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再依照实际情况及时改进和调整,从而保证水位数据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应当依照实际的水利环境进行设计,而且应当选择合理的施工位置。
2我国水利施工技术的问题分析
2.1核心技术运营不力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市场压力,社会经济的形式也非常严峻,水利施工的技术运营起来出现了很多问题。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大多都是使用深覆盖层堤坝地基渗流的控制技术等,虽然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这些技术也仍然没有及时完善和改进。因为缺乏新的技术支撑,对原本技术也没有及时改进,因此在建设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产生技术性缺失,水利科技水平相对比较低,而且水利技术理论也有所不足,这也会使得水利专业的技术性人员更加供不应求。
2.2施工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水利工程发展较为悠久,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兴建水利工程的,但是在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水利施工单位过于重视经济效益,没有全面了解水利工程,导致水利施工影响到区域经济长期发展,没有积极的创新和更新水利施工技术,无法比拟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此外水利施工技术过于重视企业管理工作,再加上我国水利施工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没有结合市场机制和内部管理工作,不利于有效更新水利施工技术,不利于提供水利施工技术水平。
3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新技术应用
3.1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
近年来,我国逐步迈入了信息经济时代,各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日渐成熟,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工程测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测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更趋于自动化、智能化,这些先进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实践提供切实的测绘数据支持,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能够更为科学、规范地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水平,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使得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能够获得更为完整、准确的工程数据和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现实依据。从当前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实践来看,专业人员可以在这些技术的指导下,构建更为完善的3D立体化模型。专业化工程模型的构建大大减少了在工程建设方面的人力资源投入,测绘信息化水平的优势得以凸显,工程的后期分析、处理和检索等都得以顺利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是水利水电事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表现。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作为基础,通过专业模型的构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在该模型中进行相应的分析,也就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动态化、多变性地理信息,可以指导实际的施工建设任务。
3.2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具体的施工环节,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具备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就目前来看,应用范围还相对狭窄,有一定的推广难度。该技术主要在预应力锚杆和预应力岩锚的配合下进行的,该技术能够改变水利工程的受力情况,实现对水利工程的有效加固。确保其有良好的、稳定的工程结构。该技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锚孔和锚束。锚束是进行预应力加载的重要工具,主要的受力点在锚头、锚固段等各个部分。而锚孔主要的作为锚固段的承载,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主要为五个步骤,分别是造孔、编束、放束锚固、张拉、防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
3.3CAD计算机绘图软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涉及数学计算、几何计算非常多,这些计算的精确性将会影响最终的施工建设成效。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使得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其整体的施工难度非常大,比如,在施工建设时,涉及的结构类型非常多样,不同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性,在一些施工环节,还需要通过贯穿预算等来进行空间位置的合理分析,以保障施工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正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使得单纯依赖人工作业和管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应该加强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比如,CAD计算机绘图软件和BIM技术,这些软件和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高度的信息集成性,相关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借助这些技术和软件,可以根据所获得的现场情况来进行施工模型的构建,在软件内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将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结构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新技术的应用关乎工程的质量、安全与效益,由于其突出的技术优势,在未来必将带动同类型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建设单位在参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加强各种先进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保障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颖,胡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J].城市建筑,2019,16(14):127-128.
[2]李传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2):164.
[3]黄莉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关于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1):208.
[4]王述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08):107-108.
[5]于勇军.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8(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