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4期   作者:王洪帅
[导读] 深基坑开挖深度不小于5m,地下室不少于三层的工程
        王洪帅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深基坑开挖深度不小于5m,地下室不少于三层的工程,会存在其深度不足5m,但其施工条件及地下管线分布极其复杂,前述状况均可称为深基坑施工,反之,为浅基坑。深基坑施工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内容,支护施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更为重要。文章围绕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思考,仅供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开挖;施工技术
1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对降排水、深基坑支护、土方施工等施工程序进行补充完善,需要开展深基坑土方的开挖作业,由于这一过程中具有高风险、高难度的施工阻碍,所以必须对施工过程的每一步工艺进行精细的划分,以此来使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得以加快。这样做也就可以使项目的施工团队在基础埋深工作的需要中得到满足。
2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特点
        2.1 风险性高
        在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深基坑的侧壁进行加固处理和支撑处理。但是,这些属于临时性工程,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单位也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监测,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这样一来,在出现突发意外情况的时候,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应急措施,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证。除了加固与支撑等施工因素之外,天气也是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因为深基坑的开挖深度较大,如果在雨季施工,基坑内的积水过多,就会对正常的施工产生影响。对此,施工单位还需要进行相关排水设施的建设,从而可以及时将基坑内的积水排放出去。
        2.2 区域性强
        不同的施工现场,市政工程深基坑的施工建设有着明显的区别。我国地域广博,不同城市的地质条件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黄土高原,其地质软黏,以黄土为主。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施工,就必须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深基坑施工计划方案,降低地质因素对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质量的影响。另外,同一座城市当中,如果施工区域不同,其相应的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也就是说,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无法对其他区域的施工计划方案进行模仿,所有的施工单位都必须要对自身负责项目的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针对性的,符合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深基坑施工方案。
        2.3 独立性强
        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以及地下埋设管线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不仅不能对已有的地质条件或者地下管线造成破坏,还需要对其地下承受能力进行客观而全面地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出现地基挤压变形的问题。这样一来,施工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要求,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步骤和施工细节。如果将另外一个市政工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施工方案使用到这一次的深基坑施工方案中,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发展到今天,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也始终没有总结出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
3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
        3.1 管线探测
        城市施工管线密布或管线图不符,有管线多的情况,基于此,钻孔前需要先作管线探测。条件允许的情况,可用雷达探测,再以人工挖探作为辅助;若条件不允许时需要保证人工探测过程严格化执行,不留死角。


        3.2 台地地貌场地平整
        根据项目施工的图纸可以判定出施工地形应该为台地地貌,其特点是从东到西依次变低。地形的东西方向的距离是120m,土地表面的高度相差比较大,标高的差距能够达到7.5m。所以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护面进行支护,这就需要用到放坡、喷射砼再配合土钉墙来实现。并且更要对场地进行水平面的调整。竖向与水平间距都是1.6m,顺着竖向需要设置5道土钉,土钉的长度需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是7.0m-10.0m,而坡面的放坡所对应的角度是65°,入射角为20°。钢筋网在坡面的挂设要求是Φ15@120mm×130mm,同时所喷射的C20混凝土的厚度需要达到160mm。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使东西两侧的场地平整后就可以根据设计对桩基进行施工了。
        3.3 基坑开挖
        (1)采取自西北向东南的开挖方式,构成标高为-1.5m的平台,成型后再于该处打设锚杆并喷射混凝土。(2)进入第二层土方开挖环节,此处依然采取从西北向东南的方式,形成的平台需具有稳定性与平整性,搭设土钉、挂钢筋网,若无误则喷射混凝土。(3)鉴于土方开挖作业扰动性强的特点,在施工期间应加强控制,不可碰触支护体系;机械开挖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效率,但对细节部分的处理水平较低。因此,基底预留约300mm,该部分由施工人员开挖清底,可有效避免超挖现象。(4)待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位置后,需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辅以振捣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5)开挖期间将产生大量废弃土方,需及时将其转运至指定堆放场所,严格将现场堆载量控制在10kPa以内,以免影响基坑的稳定性。
        3.4 基坑降排水施工工艺
        基坑降排水系统主要由基坑内外侧的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降水井、第二集水井、第三排水沟。在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做好基坑降排水施工,对于后续的施工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要想提高基坑降排水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进行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挖掘,然后将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地面积水进行排出。井管降水,还需要进行自控装置的安装,将水龙头高度进行统一,确保水位处于基坑底0.5m处。针对排水设备的选择,需要优先使用深井潜水泵,确保单台出水量在25t/h以上,扬程在25m以上。其次,鉴于基坑排水量非常大,所以必须要先完成降水井施工和疏干排水,才能够正式开始土方开挖。再次,施工现场需要配置备用电源,避免因为停电而影响降水工作的持续进行。最后,在降水井井点系统运行中,还需要加强降水井内水位的观测和记录。
        3.5 基坑土体的加固施工
        基坑土体加固分为坑内被动、坑外主动区土体加固2种,注浆法、高压喷射法、深层搅拌法最为常用。需严格按《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进行施工。基坑土体的加固施工除过应急抢险加固项目之外,应等到围护结构施工结束后再展开,保证施工开挖前施工。明确施工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到施工对基土造成的扰动或对相邻结构造成的负面影响,此时需要强化环境影响监测工作。
4 结束语
        施工方实际操作的关键点在于建筑深基坑土方挖掘工作的开展状况,这对该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是十分关键的。所以要求有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以设计要求为根本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合理的确立科学的施工规划,将施工期间的一切有关工作落到实处,并通过对工程各项环节的严格把关使工程质量得以提高,并尽可能地使施工成本达到最低,使施工方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 张掌书.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5):23-24.
[2] 勾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9(12):118.
[3] 杨守斌.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3):240-242.
[4] 赵子斌.探究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4):19-20.
[5] 林金发.综合降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河南建材,2019(06):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