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4期   作者:刘红涛
[导读]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实际上是我国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体现和反映。
        刘红涛
        天津武清建总五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1700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实际上是我国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体现和反映。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不仅反映了建筑工程的管理与控制,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当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不足时,在其中的任何一环上都会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果,进而影响到工程质量等因素,甚至是最终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建筑技术管理;问题;对策
        1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美观性等各方面的要求有明显提高。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建筑施工过程具有工序多、工程复杂、技术难度高等特点,在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交叉施工、工序搭接等现象;而且由于建筑施工受自然环境自然天气影响较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市场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对此,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施工技术水平高,施工技术管理能力强,会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保障施工工人人身财产安全,能够发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力物力,设备建筑材料最高效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建筑行业内建立自己的建筑品牌,像西山壹号院、万科、恒大、保利等建筑企业的建筑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著名的。为此,必须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现代建筑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施工水平相差较大,建筑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各个建筑单位之间的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都不够完善,也不具备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些问题都严重干扰到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效果,限制了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过去的管理模式大多数都是总分包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无法对整个建筑施工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只是单独对承包企业的技术进行了管理,导致管理角色不够完整。在对承包企业的技术进行管理时,为了使其与建筑企业之间形成管理中的合理链接,需要一个桥梁将两者进行关联。可是,在实际过程中,总建筑单位与承包企业之间无法依据事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连接,造成这种问题的因素大多数是因为管理机制的不够完善,在设计管理机制过程中,没有深入掌握承包企业的实际情况,致使管理连接工作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时刻影响着建筑施工的有效进行,甚至有可能引起停工情况的出现,导致施工进度被延误。应对这一问题的最合理手段就是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建筑企业之间的联系,给建筑施工的有效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2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力不足
        施工图纸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设计图纸的不完整、缺乏可行性,导致施工工艺过程无法被科学地管控,建设项目无法深入进行。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对图纸的审核往往不够。因此加大对图纸的审核力度十分必要,只有充分发挥这一积极作用,才能保证建设施工人员依照标准的图纸展开建设工程施工工作。此外,施工人员在建筑项目开始前对相关施工图设计并不熟悉,一味强调施工过程和使用不恰当的施工技艺,忽视图纸的设计意图,导致项目在工期和质量方面都出现了严重问题。
        2.3技术管理工作缺少规划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活动,是伴随着工程整体建设活动的内容。故而,如果技术管理工作缺少计划性,就会出现技术管理内容不全面的隐患。比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仅仅对关键施工区域进行了技术管理,而对于细枝末节、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点的把握上,似乎并未给予更详细的分析。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中,正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不到位所致。


        3现代建筑技术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建筑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计划是现代建筑行业新兴的一种管理模式,我国在这个行业中仍在不断的探究中,想要在世界市场上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优势,还仍需不断的积累经验以及创新,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推动行业的发展。
        3.1完善管理制度
        建筑技术管理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保障。也只有强硬的制度设立才能更好的督促相关技术管理工作的运行。建筑行业、企业都需要以现代建筑施工的具体质量需求情况为依据,并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阶段设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技术管理的标准,发挥技术管理工作的正向作用,创建适合建筑行业特征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制度。并且将管理制度的可实施性做为重点考虑因素,将责任化管理的理念引入到制度内容中,将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切实细化到相关人员身上。通过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奖惩等方式,提高相关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
        3.2注重改进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组织机制
        改进和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首先要将关注点放在工程技术管理组织机制的完善上,建筑施工技术水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而形成健全的管理组织机制才能够确保施工技术水准进一步提升。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组织机制健全方面要引起足够的关注,要促使责任进一步贯彻到组织部门,甚至每一个人。施工技术不同,分工也会不同。要加大力度促使所有管理部门之间更好的互动,管理工作要互相协作,互相配合。技术管理工作者要注重细小环节,要重视监督管理,出现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告上级,争取尽快处理。只有在所有层面都加大力度进行改进和完善,才会促使技术管理水准进一步提升。
        3.3严格进行图纸审核
        在现今的施工现场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更加注重的是工程的进度情况,并没有对施工的图纸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这样的操作手段可能会造成选材上的失误或是工艺措施选择的错误,当发现实际问题时已经为时已晚。管理技术人员必须明白图纸是施工的依据,图纸不能脱离现场实际情况,现场施工也不能不按图纸施工,但是往往很多时候现场会发现与图纸相悖的问题。所以,施工前期的图纸审查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图纸审核的过程中,要坚持对图纸规范、技术规范进行严格的把控,针对图纸设计存在的问题,要以实际情况为准,在不改变建筑的结构及功能的情况下,切实与现场情况相结合,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的设计变更。
        3.4强化实验室的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中,还包括对施工现场实验室的技术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现场,通常会建立临时实验室,用于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检验、对施工技术参数的反复验证与选取等,对保证施工质量有重要意义。强化对实验室的技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规范取样过程。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实验室技术人员应严格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取样数量、部位、时间以及存放样品的环境要求进行取样检测。2)试验方法。在实验室的试验检测过程中,采用的试验方法非常重要,应针对材料的特性进行选择,并且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试验过程,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3)数据的可靠性。实验室的试验结果需要通过数据体现,因此,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非常重要。试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过程数据,并进行多组平行试验进行对比,保证实验数据可靠性。
        4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的落实和工程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丰富和完善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建筑企业整体管水平,有效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炜.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低碳世界,2020,10(07):98-99.
        [2]张星.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安全措施和施工技术管理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20):210+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