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兴
华朴风景园林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概述设计互通式立交景观中应注意的基础规范,并分析植物绿化的空间构建,进一步探讨植物配置应用,包括主体植物、立体设计、植物骨架等。以阳礼项目为例,讨论植物配置理念。以期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植物配置;空间构建
引言:城市立交项目的建设是为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单位时间内可通过的车流量。互通式立交存在高程差异,使得多个方向的车辆无通行阻碍,规避部分平面上的交通冲突点。而在此处布置的植物景观为城市的附属绿化。
一、城市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的基础规范
首先,安全性。立交桥的绿化尽管布设,应保证布设的植物具备通透效果,避免驾驶员在高速行使中形成视线盲区。在地面出入口及汇流路段等区域,对照道路高度,在内不应该出现任何遮挡物。所以选择的乔灌木生长高度应偏低,且不可将大型的乔灌木连片设置。其次,注意行驶期间的尺度标准。在此类立交桥中,连接匝道,各方向且存在高度差的道路,行车期间通常会出现平面视线的起伏。车辆快速行进期间,经过出口后速度会从慢变快,视线通常会落在中远区域的植物景观上。因而,远景区域可设置连接植物构成的背景墙,以打造大尺度的绿化面。中景部分可不止单植及少量组合的乔木,以形成目光焦点,需合理控制好尺度。最后,在互通式的立交道路结构中,容易产生幽闭空间,阳光不足,甚至有一定的污染问题等,不适宜部分植被的成长。在实践景观设计中,应巧妙运用人工干预,优化该类区域的环境条件[1]。
二、城市互通式立交植物的空间构建思考
鉴于立交桥在行车安全及尺度标准、植物环境等方面的考量,在植被配置设计中,应考虑到总体的空间设置。以建设出符合绿化景观审美及安全实用性的立交植物群。景观设计人员需考虑以下方面。
其一,增绿量。互通式立交植物群中,可通过种植适当高度的乔木,提高总体的绿量,形成景观的整体绿化股价,将无色彩的立交桥体隐匿在植物之中。构建起小型的“森林”,以奠定绿化景观的整体基调,规划出空间格局,继而形成互通式立交的总体绿化风貌。其二,适当留白。立交植物景观应注意疏密搭配,突出中心重点。一般情况下,可在中心区域设置混交林,接近匝道区域,驾驶员视线所到之处,可设置低矮的植被,预留较为广阔且简单的景观形态。注意不同层级的植物搭配,强调总体景观的虚实结合、满缺搭配、高低错落。在恰当的空间中巧妙留白,不仅使人们明确景观的重点部分,还实现空间维度上的格局划分,为植被流出持续发育成长的空间,实现总体的综合平衡。其三,色彩搭配。优质的绿化景观,如同自然的画作,乔灌木是其中的背景底色,中心区域植物则宛如镶嵌其中的“宝石”。在大面积的底色中,巧妙点缀其他颜色,避免景观整体单调无味,以打造出自然且富有设计感的立交绿化。其四,布置花卉。互通式立交景观中,分层次设计景观。常规乔灌木的基础上,增加开花的植物,使得景观更具自然化的特征[2]。
三、互通式立交植物配置的运用探讨
(一)主体植物
绿化景观的主体植物以具备较好的生长状态,为此应当选用本地特有或生长态势良好的本地植物。立交占地区域下,景观植物的品种应当在本地可以成活,并能优化土壤状态,参与到本地区气候条件的推动形成,构建自然生态的绿化的形态。在立交景观设计中,虽然会引起空间及地表形态等维度的变化,植物实际生存条件发生调整,但未彻底改变基本的环境因素。所以,在进行立交绿化设计中,相关团队人员应针对本地的植物品种展开深度调研,确定对不同品种植物的有利成长环境。在业主无特别的植物品种要求情况下,应选择长势良好的品种作为底色基调植被或中心主体植物。
(二)基于实况
互通式立交可供景观设置的面积较大,植物景观被各道路高架环绕,在阳光直射角改变中,高架形成的阴影区域也会发生变化。对此,在景观设计中,应考虑到该方面的因素。在有物体遮挡的区域应当安排喜阴的品种。而在半阴区域,可布置半耐阴的品种。同理可推,始终无阴影遮挡的区域应当安排阳性的品种。借助此种设计方式,使景观植物可以保持正常的生长状态。
(三)立体设计
互通式立交桥本身分成多个部分,道路建设是在大范围的施工面上建成,此类项目建设期间会先平整作业面。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原本的自然生态,并搭配排水设施等,对立交绿化区域的地形进行合理化调整。
根据立交项目的景观与排水设施要求,设计师应当掌握标高及地形坡向,构建起平整或凹凸有致的地貌。对此的植物配置也需进行合理化调整,如在缓坡平底区域,可布置本地的特色品种或骨干树,而在凹陷区域应调整成耐涝类的品种。
(四)绿化骨架
互通式立交景观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展现本地精神风貌的区域。以全局总体的角度来看,城市立交景观应当不同于常规园林建设;以景观个体维度分析,此类立交景观需有别于其他立交绿化风貌。在实践设计中,应考虑到视线上的错乱问题,需结合本地植物种类情况,选定主要骨干及基调品种,形成景观构图。根据城市的水文与气候条件,选择特色植物或绿化占地较广的乔木品种,形成景观的总体基调。此外,结合城市在绿地建设规划与景观文化风格方面的现状,环绕基调品种,选出类植物,形成集中且具有特点的乔木群,建立景观骨架。
(五)垂直绿化
互通式立交桥道路下设有诸多建筑桥台,无法解决视线障碍。在实践设计中,应在视线所到之处的桥墩等,设置生长速度快攀爬品种,能在短期内构成绿色屏障,将原有的道路建筑本体隐藏起来。此外,垂直绿化有助于环节眼睛疲劳感,增加立交景观的绿色面积,避免其他因色彩乱入。立交景观不仅给人们展示一片“绿海”外,还是本地特色的重要展示场所。此类绿地景观比较集中,且占地范围大,有独特的植物种植优势。在临近路表的植物,可设置连片形态,以形成视觉冲击[3]。
四、城市互通式立交植物配置案例分析
以笔者曾参与的工程项目为例,探讨互通式的立交桥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具体如下:
(一)项目背景
阳礼互通式立交为本地的西大门,其和阳城北的高速公路交通出入口连接,该区域为阳城的形象代表。此景观设计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要求体现出阳城的地方特色。本工程的景观设计要求,突出“欢迎四方来客”,并应用到本地是特色植物山茱萸,同时保证景观整体的和谐性。另外,植物景观和立交桥在夜色的笼罩下,能有机融合,建立出独特的风景线。
(二)设计理念
本次为绿化景观强调“自然”,考虑到景观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该植物景观的实际功能需求。景观主要的造型构成植物是山茱萸,并布置成团植物,搭配高大树木与草坪。力求让植物景观的外观造型和当前的立交坡地有效结合,在面积及地表形态存在差异的绿地上,布置不同的植物,进行组合搭配,打造出富有层次感、多种景观画面的花园绿道,以营造出良好的行车氛围,甚至成为本市的形象代表。夜景方面,使用山茱萸的叠级植被和整体景观团型轮廓组合,构成基本的灯光夜景。让来往的车辆均能感受到本地的文化氛围,带给阳城宾客良好的城市印象。
(三)植物选择
本项目的景观植被以阳城本地品种为主,使用乔灌木及地被植物组合配置,但在设计期间,考虑到项目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为降低后期养护的成本及工作量,不设置草坪。乔木方面使用的植物品种有青桐、栾树、五角枫、元宝枫等;灌木品种包括丁香、西府海棠、红叶碧桃紫叶李以及樱花等;地被植物则使用连翘、鸢尾、紫叶小檗、红叶石楠等。不同植被类型的布设的植物规格有差异,乔木植被的胸径在公分之间;灌木的地径为公分以内,其蓬径需达到公分。
(四)面积造价
在立交桥范围内的绿化面积,即桥下区域,此区域需要布设的面积约为,造价按照其的1/3进行计算。此外,还存在相对大面积的空地,进行集中布置,此部分面积达到以上。此工程的设计建设面积约为。绿化区域的单方造价在元左右,通过数据估算,本项目落成的造价达到万元。另外,在夜景的灯光布置中,山茱萸基础景观部分总造价约为万元,其他的草坪及射树灯布设的总造价是万元。综合上述数据,本工程总造价金额在万元左右。
笔者在本项目中,参与到平面设计环节中,并把山茱萸植物巧妙融入在整体景观中,得以合理化突显。同时,在组团植物的思考理念和设计、优化夜景灯光方案中也积极参与其中,获得较好的设计效果。
结束语:互通式立体景观植物设计,应从多个角度考量,确保景观本身具有观赏性及实用性,构成的植物也能获得优良生存空间。如本文的案例项目,需将本地的特色植物融入其中,并保障景观的美感,展示出本地的文化风貌。
参考文献:
[1]陈瑞.昆大高速公路绿化美化环境升级改造树种配置初探[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0,(01):42-45.
[2]刘淑杨.城市互通式立交植物配置浅谈——太原市摄乐桥互通立交景观绿化工程设计为例[J].花卉,2019,(14):40-41.
[3]邹璨阳.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研究[D].导师:王晓南.西南交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