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4期   作者:周永忠
[导读]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主要就农村
        周永忠
        盘州市水务局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主要就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相关对策方面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对策
        水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的多种功能其他资源无法替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理解,农村饮水安全就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如果喝不上足量合格的水,小康就无从谈起。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居民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但是在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和实际调研,对当前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作一分析,以期与广大水利人交流探讨。
        1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体污染严重
        当前我国工业和化工业的飞速发展,为空气和水资源都带去了一定的污染源,尤其是当许多工厂都建设在远离城市,更接近郊区农村的偏远地带,许多废水、污水没有经过相应的处理便直接排到了水中,加上农村工厂和水质监管的欠缺,加剧了对农村饮水安全的威胁;此外,农村日常生活中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化肥的过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引起水体污染,导致农村饮用水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威胁了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都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1.2 饮水安全工程落后
        在我国农村或郊区修建的饮水安全工程通常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工程,这样的小型工程地点分散,周边居民到取水点的距离较长,供水保证率偏低,若遇到相对的干旱天气则可能会引起居民饮水困难的问题;此外,早期的饮水安全工程质量较低,寿命较短,而我国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往往缺乏规范的维护和检测措施,有些饮水安全工程可能已经报废,不能够有效保障水质的安全,有些饮水安全工程年久失修,面临着严重的老化,甚至出现了管道破损、破裂等问题,倘若相关工作人员不对其进行及时的维护,则会出现一系列影响供水安全的问题。
        1.3 水质处理技术落后
        水质处理技术是维护居民生产生活饮水安全,保障居民生产生活水质达标的重要技术保障。但在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处理环节中,普遍缺乏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工艺,也缺乏处理含砷、含氟等元素的特殊水质处理技术,影响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使用水水质的达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饮水安全。缺乏相应处理措施和安全保障的水资源,严重威胁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中的生命安全。
        1.4水量得不到充分保障
一是因地势或地质原因,在有的山区、半山区没有条件修建水库,没有水库,这些地区的蓄水无法保障,就连生产生活用水都不够,饮水安全便无从谈起。二是有的坝塘和龙潭,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和负责,有的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平时在这些地方随意排放生活污水,自然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三是季节性缺水明显,水库坝塘的水源主要来自河流和降雨,尤其在干旱季节时,缺水更为明显。四是有的地方难以找到合适的打井水源,需要从其他地方输送,但长期运行成本过高、负担太重
        1.5 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通常是由发改委、水利局、卫计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完成,在工程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责任不明、效率低下、重复建设等问题,造成了建设资金和相关资源的浪费;此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到众多环节的,技术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工作,只有其中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相互协调,才能够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质量,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导致相关部门的职能无法发挥,影响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1.6缺乏专业工程管理人员
        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数量少,覆盖人群数量不够广泛,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村范围广大、工程建设资金不足,而农村居民缺乏科学的饮水安全意识,饮水安全工程监理工作只是留于形式,无法真正地发挥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的作用;此外,当前部分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和相关的学习及培训,知识层面不够专业,技术水平落后,执行力也很低,无法全面有效地进行相关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从而无法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加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作的对策
        2.1健全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
        加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管护,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相关水利工作者应当建立起健全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采用科学的技术完善饮水安全管理检测系统,明确相关检测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任务,积极创新改革,以寻求科学、高效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此外,相关水利工作者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监管机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权责分明,促进各级单位机关落实、水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和监督格局。
        2.2强化责任落实
        饮用水的质量是乡村的生态招牌,更是群众的生命线,我们要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在具体实施上,学习农村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办法,要主动作为,自加压力。同时,加强乡镇水利站的能力建设,从人员、技术,资金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推进。另外,还要充分调动社会扶贫力量和农民自身的积极性。
        2.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作为水利部门,要联合农业局、农牧局等,指导农民科学用农药施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建立农药、化肥包装物回收制度,防止二次污染发生。同时,积极探索各种循环生态种养殖模式,抓好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高利用率与达标排放率,减少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
        2.4提高水源地环境检测能力
        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入一些先进的监测设备,完善水源地环境水质监测体系,与此同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检测能力和洞察力等进行专门的培训,借助“互联网+”的新潮流,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专门的监测网络系统。其次,建立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机制,防范于未然,一有问题出现,互相商讨对策,及时解决。
        2.5加强饮用水污染源治理与监督
        首先,要彻底清查污染源头,组织人员仔细排查污水以及工业废弃物的分布情况和数量,从而对这些污染源进行治理和监管,对排出物的总量和有害物质进行控制,并加强排放的污染物的过滤清洁处理。其次,水源环境防护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使水源生态化。一是增设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水源地的工业污水以及生活废水,并通过污水处理设备的引进,将难以收集的废水进行就地处理;二是严格限制富含磷、氮的化学物质的使用,包括农药、化肥等,设定固定的垃圾处理地点,采取乱丢垃圾罚款措施,并派专门人员监督,及时处理生活垃圾,防止降雨、强风等自然现象将垃圾带入水源;三是大力兴建防护林,农田湿地部分保留,防止水土流失污染水质;四是规模化养殖鸡鸭牛羊,使用生态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3 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针对农村饮水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为我国广大农村居民安全用水提供保障,改善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生存健康。
        参考文献:
        [1]孙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分析[J].农家参谋,2018(15).
        [2]刘海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及可持续性评估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6).
        [3]张韵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