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4期   作者:王媛1 狄兴媛2
[导读] 建筑材料的质量会对工程项目整体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
        王媛1  狄兴媛2
        1.身份证号码:41050319900116****
        2.身份证号码:14262319890220****
        摘要:建筑材料的质量会对工程项目整体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主要是因为材料的价格与建筑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由于建筑材料的类型不同,所以其价格管控难度也较大。本文以工程造价控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策略。
        关键词:工程造价;材料价格;风险管理
        1工程项目中材料价格的组成部分
        在工程项目中,材料价格一般指的是材料从卖家到施工现场投入使用过程的平均价格,材料价格的组成一般为五部分,分别是供应价、运费、运输损耗费、采购保管费和质量检验费。具体如下:
        ①供应价:供应价指的是材料的原价,是材料的出厂价格、销售部门的批发价格或者市场的采购价格,如果是进口材料,则指的是材料的入境价格。
        ②运费:运费指的是材料从卖家运输到达施工现场的仓库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运输过程中的过路费、过桥费和入境费,以及到达施工现场的调车费、装卸费等。
        ③运输损耗费:运输损耗费指部分所需材料在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可避免的损耗,比如砂石、水泥、瓷砖、玻璃等材料的损耗率大约为1%~1.5%,那么运输损耗费就是材料的供应价乘以损耗率。
        ④采购保管费:采购保管费指的是材料的供应部门在对材料的采购和保管中所产生的费用,一般主要包括采购费、仓库管理费和仓库损耗费等。
        ⑤质量检验费:在购买的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需要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质量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就是质量检验费。
        2工程造价中材料价格风险评估研究
        2.1材料价格报价偏低
        当前我国的工程项目实际建设中,工程项目进行招标和投标后,一般都采用固定单价合同,一旦把报价确定下来,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就不会再做出调整。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当材料价格进入单价合同当中,报价偏低是不能再进行调整的,所以,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要注意规避这种风险,不能报价太低。
        2.2设计变更
        对于承包商来说,设计变更所带来的是一种“双向风险”,既可能带来好的结果,又可能造成坏的影响。好的结果是此时材料单价需要重新进行调整,而此时价格没有竞争性,因此所调整的价格往往会略高于市场价格,对承包商来说是有利的。坏的影响就是,由于承包商增加了工程量,所以会增加人工费和材料费,如果承包商缺乏经验,就会增加管理风险,造成一定的损失,而挽回损失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索赔。
        2.3材料市场变化
        当市场对于材料的需求量大于材料的产出量时,就会引起价格上涨,因此对于材料的价格变化,工程项目负责人必须要深入市场进行了解,时刻关注着行情变化,拓宽自己的采购渠道,建立自己的价格信息网络,做好市场价格预测和评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3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风险管理合同分析
        3.1材料价格不予调整
        此处理手段就是将施工阶段材料价格的变化风险交由承包商全权负责。为此,材料的价格均不进行调整,而是要遵循标书中的综合单价实施。所以,承包商应在投标报价的时候保持严谨,能够深入了解市场的价格,保证工程项目风险预估的范围更加广泛与合理[3]。但承包商要想做好以上工作难度很难打,若某种材料的价格大幅度增加,很难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为此,材料价格不作出调整并不适用于价格上涨的风险应对情况。


        3.2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价格作出调整
        若事先进行了约定,若材料价格有明显上涨的情况,则需要结合实际状况采取调整措施。若上涨未达到约定的范围,则无需进行调整。以上手段表面相对公平,但价格上涨的风险会向业主转移,难以满足风险管理科学化分担的要求,且背离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思想。为此,作为承包商应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对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给予高度重视。所以,此方式同样不值得提倡与推广。
        3.3材料价格的有限调整
        贯彻落实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施工需进行约定,并有限制调整施工材料价格的波动。如果建筑材料的价格出现波动,且上涨部分已经超出投标报价10%亦或是20%,此时则要采取微调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要对承包商与业主的双方利益加以考虑,科学合理地管控造价风险并且共同承担责任。
        举个例子:
        当材料的报价为A,上涨之后,材料价格变为B,限制因素为h。当B≤A+hA时,材料价格不做调整,材料上涨之后的差价为承包商应该承担的风险。当B≥A+hA时,材料价格有限制调整,调整的部分为B-(A+hA),这部分风险由业主承担。有限制的材料价格调整方法,能实现对市场上投标人优胜劣汰,投标人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才能竞争到项目,同时可以使承包商在投标过程中充分考虑材料的采购措施等谨慎报价,帮助业主避免了投资失控。
        4建筑施工阶段材料价格风险的管控策略
        4.1签证认证建筑材料的质量与价格
        应科学控制建筑材料价格风险,保证材料质量达标,以免业主对于材料的价格产生疑问。为此,应针对施工材料的质量阿济格进行签证认证,要求承包商与发包人提供必要价格签证,确保材料的价格与质量能够满足施工作业具体要求与标准,以免对施工材料的价格造成影响而使得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产生矛盾,同时确保工程项目造价能够满足投标时的具体要求。通过对认质认价签证认证方式的运用,增强了材料价格与质量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以免采购工作人员出现赚差价的情况,促进供货商与承包商的长久合作,通过互相监督,对建筑材料风险进行必要管控。
        4.2竣工决算阶段的材料价格风险管理
        竣工验收是建筑工程项目重要的收尾工作,此阶段需要系统检查项目,以获取准确度较高的竣工数据信息。而技术工作人员应当准确地进行计算,对工程项目图纸以及工程资料进行科学化地整理。工程结算工作的开展要参考具体标准要求进行计算,并且详细标记各项费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始终贯穿其中,且由于施工周期长,与各项建设内容存在紧密联系,因而此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较高。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形势。将材料价格风险管控措施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造价。而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中占据较大比重,因而要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工作,正确认知材料报价的重要性,构建综合单价指标的控制标准,以免出现报价背离市场价格的情况,借助工程造价管理方案的制定尽量满足工程项目施工与业主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悦婷,王洁.工程造价控制中建筑工程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J].大科技,2018(24):287.[2]吴晓娇.建筑工程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0):105-106.
        [3]徐英杰.建设工程合同履行阶段材料价格风险控制管理的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8(20):219-220.
        [4]韩月秋,李静.工程造价控制中建筑工程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4254-4255.
        [5]伍培源.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3):2436-2436.
        [6]高成援.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研究[J].低碳地产,2016,2(18):286-2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