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4期   作者:刘纪东
[导读]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刘纪东
        身份证号码:34042119910506****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建筑安全事件频发,其中材料质量问题占据了大部分比例。施工材料的质量有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企业利益,更是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不负责,其中每个细节的处理都非常关键。据调查显示,我国民用建筑普遍存在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施工企业为了赚取更大利润,引进质量不符合工程标准的材料,局部建设偷工减料,最终造成民用建筑的质量问题。企业的这种行为直接损害了民众利益,必须进行调整、整顿,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成本投入一半以上,如果材料出现质量问题,也会影响整体建筑的安全性。建筑材料质量水平主要取决于材料质量是否合格,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材料质量监管力度,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也应该严格把控材料质量,才能够提升建筑安全性。本文主要对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影响
        引言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混凝土的质量和应用模式对结构稳定性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决定了建筑工程的验收质量。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抗腐蚀性和强度优势显著,施工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混凝土材料性能,认真分析混凝土材料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检测方式。
        1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
        (1)粗骨料。根据混凝土的性能特点,选择石子的颗粒形态和直径。比如,在采购某厂家的石子时,工作人员应测定石子的压碎值:当压碎值过大时,则该厂家的产品不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制作;如果体现为针片状的大规模石子,也达不到应用标准。要做好石子空隙率的控制工作,避免造成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在施工部门选购石子材料时,要根据级配和形状进行石子的检测工作,确保石子质量达到要求标准,提升检验的严谨性。(2)粉煤灰。粉煤灰作为一种重要的应用原料,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应适量添加。适量增加粉煤灰,可以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由于生产厂家不同,粉煤灰的生产质量也有很大区别。粉煤灰的含水量和粉煤灰的细度,对其质量有直接影响。粉煤灰的检测工作主要是检测需水量。通常来说,越精细的粉煤灰,需要的水分越多。可采用细度测量手段,展现粉煤灰的应用质量。细度小而活性大的粉煤灰,是最佳的混凝土制造材料。采用这类粉煤灰可以节约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如果加入需水量过大的粉煤灰,则要增加过多的水量,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需水量过多的粉煤灰,也会增加添加剂用量,不利于工程建设,也难以实现混凝土施工的经济效益。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应设置具有工作能力的搅拌站,进行每辆运输车辆的取样检测,要控制好粉煤灰的精细程度,也要控制好粉煤灰的质量。粉煤灰细度关乎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如果采用质量较差的粉煤灰,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多种质量问题。多次实验表明,采用一些的添加剂,可以提升水泥的流动性。将水泥放置28d以上,进行流动度的检测工作,显示有很大差距。这足以表明,要应用崭新且处于冷却状态下的水泥。在应用外添加剂前要检查水泥状态,如果想更加精准地进行流动度的检测工作,则需要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进行检测。但这种检测方式比较耗时,通常来说,只要检测添加剂的减水率就可以完成实际工作了。适当地加入添加剂,可以提升水泥的流动率,满足混凝土的建设需求,实现有效控制。
        2混凝土耐久性的检测
        首先是抗渗性。抗渗性通常是指混凝土抵抗水渗透性的能力,抗渗性主要可分为五个等级。混凝土的性能与密实度和渗透性成正相关关系。同时,混凝土的连通孔与其孔隙率也成正相关关系,在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工作中,直流电量法和NEL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其次是抗冻性测。

在水饱和的状态下,要求人员积极组织开展冻融循环作用检测,随后可及时观察混凝土的强度和完整性,以此判断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检测中,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材料的密实度、孔隙构造和孔隙间的冲水程度。密实度较高且孔隙封闭的混凝土具有十分优良的抗冻性能。最后是抗腐蚀性检测。抗腐蚀性检测工作中,工作人员主要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方式检测混凝土最大干湿循环次数,并以此为前提划分混凝土的抗腐蚀性等级。
        3材料种类及使用比例的影响
        3.1胶凝材料
        胶凝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水泥,下面以水泥为例分析胶凝材料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工程所处环境、成本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泥品类的选用。水泥的选用不当可能会引起防寒性差、易干缩、易起砂、早期强度较低、易被侵蚀、受干湿交替变化影响较大等很多工程缺陷。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早强型混凝土中铝酸三钙含量应高于3%且不得超过7%,若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过多,即使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但由于该品种水泥凝结硬化时间短,初期强度高,凝结过程中收缩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很难控制,极其容易造成收缩引起结构开裂的工程质量问题。
        3.2外加剂
        选取合适的外加剂类型及用量可以很好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例如,可减少混凝土的水消耗,或可在不增加水消耗的情况下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也可通过减少渗出和偏析来调节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提高可加工性和耐水洗性,可减少坍落度水滴损失。增加泵送混凝土的可泵送性,提高利用率,延迟混凝土的初始水化热,避免混凝土由于升温过快而产生温度裂缝。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可防止混凝土在负温下冻结,进而提高强度,增加抗冻及耐磨等性能;通过控制碱性分子聚集反应,降低混凝土的黏度系数。
        3.3优化配比设计
        混凝土在配比设计环节,应严格依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若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在混凝土施工或养护环节很容易出现裂缝,而合理的配比设计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联,水泥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但是如果水泥用量过大,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度裂缝,从抑制水化热的角度,可以通过添加粉煤灰的方式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要求,做好配合比的优化调整,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4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控
        在建筑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水化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通常会导致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增大,从而很容易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影响建筑质量和正常的施工进展。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从源头进行控制,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要优先选取水热化反应时放热较低的水泥品种。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其它材料的配比和选择。例如,混凝土的粗骨料和细骨料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择颗粒级配,充分考虑材料的强度、含泥量等多种因素,同时对于掺合料以及其它外加剂选择和用量也要做好把控和配比,以此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结语
        建筑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要合理协调各个环节的对接关系,控制各项系数变化情况,做好人员组织工作,管控好温度混凝土温度变化,最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冲.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10):33-34.
        [2]王志强.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6):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