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4期   作者:张志芳
[导读] 提高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有助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优化
        张志芳
        临沂市园林环卫保障服务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提高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有助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优化。在园林设计中,借助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提高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实用性价值,增强配套雨水设施的观赏性,智能化城市园林运维管理,保证雨水资源利用率,从而全面优化城市园林工程建设效果。
        关键词:城市园林;海绵城市;设计分析
        引言
        海绵城市属于一种新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该理念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热岛效应、积水问题等。在海绵城市理念下,配套的雨水系统会在下雨时对雨水进行吸收、存蓄、净化,并在有需要时加以利用。在高温季节期间,海绵城市材料所具备的“会呼吸”优势可以有效缓解热岛效应。
         一、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智慧海绵设计管理
        (一)采用智慧管理系统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效果,设计者还可以采用智慧管理系统来运行各项海绵城市配套设施,以提高园林景观设施的运维工作效率和效果。在此过程中,设计者需构建出一个智慧海绵管理平台,以调控各项海绵城市配套设施的运作。在系统设计中,设计者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在灌溉终端、管网运作系统、泵站系统等城市海绵配套设施上安装传感器,实时检测设施的运行情况,同时构建一个中控系统,以对各个设施的运行进行统一的管理。
        (二)采用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设计作为智慧海绵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测内容应包含水质监测、气象监测、液位监测。该系统的作用是帮助工作者明确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协调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城市海绵理念下园林环境的建设效果。在监测系统设计中,设计者需先利用传感器构建出水质监测系统、液位检测系统、气象检测系统,然后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使上述各系统将检测得到的信息直接发送到共享平台上,工作者再对共享平台上的数据进行定期分析,以明确当前的海绵城市园林建设情况,并基于此制订相应的优化改进措施,推动城市园林建设水平的可持续优化发展,增强园林智慧海绵设计效果。
        二、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中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一)雨水花园设计
        雨水花园这一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将植物景观划分为低地带、中地带、高地带结构部分来控制雨水积水在园林植物景观中的停留时间,以满足不同耐湿程度植物的水分需求,达到有效利用雨水资源目的的设计理念。人们基于该理念开展城市园林设计,不仅可以构建出结构极具层次性特色的植物景观,还可以优化园林景观的维护工作效果。在雨水花园设计中,雨水会从高地带经过中地带最终流入、存蓄到低地带中,因此,设计者应使用湿生植物、高度耐水湿生植物构建低地带处的植物景观,以有效吸收、利用雨水资源。一般而言,由于在雨水较多的季节,低地带可能会被雨水完全淹没一段时间,因此,设计者通常需要采用耐水天数在28d以上的植物来构建景观,以保证植物景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果;而中地带主要起到缓冲雨水径流的作用,保证坡度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设计者保证中地带植物耐水天数在1~7d即可;对于高地带植物,因为高地带不是雨水存蓄区域,所以设计者应选用具备一定抗旱能力的植被造景,以保证雨水花园的整体保持效果。
        (二)下凹绿地设计
        从整体结构来看,下凹绿地与雨水花园极其相似,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渗水机制、造景两方面上。在海绵理念下,人们在进行雨水花园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会在其低地带即下凹处底部设置透水基质,将一次的雨水停留时间控制在72h以内,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雨水花园都会呈现出常规、非水景的景观状态。设计下凹绿地这一园林植物景观时,设计者不会在下凹处底部设置透水基质,也就是说,当雨水较多时,下凹绿地会呈现出水景的状态,使植物景观发生变化,提高城市园林的观赏效果。

在园林的下凹绿地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尽可能采用耐湿能力较强的植物进行景观造景,并遵循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设计出一个种类丰富的植物群落。在此过程中,可以按照截留雨水的能力进行植物的冠层组合,并多选用具备净水能力的植物,使水景观赏效果更加充实,提升园林造景水平。
        三、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中雨水设施设计分析
        (一)叠水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设计中,为了保证园林的整体视觉效果,设计者需要通过合理化叠水设计来构建出具有观赏性的雨水设施,以免其过于突兀,影响园林的美观性。其中,在叠水设计中,设计者需要为叠水结构设计出美观、自然的造型,使其在旱季露出结构全貌时,不影响园林的整体观赏效果。
        (二)石材设计
        一般而言,雨水设施建设用的石材大多选自采石场,由于现阶段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力推进,因此涌现一大批新型材料,如仿石岗石瓷砖、透水仿石砖。新型材料的应用能够减少矿山石场的开采,色彩均匀可控,而且部分人造透水砖有利于海绵城市景观的营造。将雨水设施底部的饰面色彩设置为青色、蓝色系的仿石瓷砖来渲染水景的灵动性,同时,使其在旱季期间完全露出时,依然给人以“水景”的清凉视觉感受,优化园林雨水设施的观赏性,增强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效果。此外,选用自然造型美观的块状景石作为旱溪景观的点缀,提高雨水设施的艺术质感,使雨水设施成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增强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效用。
        四、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中水体消纳设计
        (一)梯田景观设计
        在一些雨水充沛的城市,汛期的高降雨量很容易使城市区域形成洪水灾害,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为此,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可以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设置高效的水体消纳设施,如梯田景观、人工湿地景观等,以增强园林景观设的实用性,提升设计工作水平。其中,在梯田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将河岸园林中的防洪堤坝结构替换为梯田结构,构建出一个极具弹性的景观,这样不仅能够利用梯田的阶梯结构消纳更多的洪水,而且可以借助洪水造景优化城市园林的观赏效果,提高园林建设水平。在此过程中,设计者应选用多种当地的植物品种来进行梯田景观造景,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多采用开花类的植物,为城市园林景观增添色彩,强化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效果。
        (二)人工湿地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的背景下,人工湿地作为雨水消纳设施,能够在汛期存蓄雨水,并在旱季利用渗透作用使所存蓄的雨水补充地下水,充分践行海绵城市雨水存蓄利用理念,因此,将人工湿地方案应用到城市园林设计中,能够有效塑造出园林的“海绵”特质优势,增强城市园林工程的实用性能。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合理设计湿地周围地面的坡度,并结合市政管网设计,使地表水与部分市政管网排水顺利流入湿地区域中,以存蓄水体,同时,在湿地植物的选用中,设计者应选择净水能力较强的植物,并结合一些净水微生物的投放来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优化湿地的水体存蓄质量,确保其能够在旱季有效地补充地下水,落实海绵城市园林建设。此外,设计者还可以通过在湿地周围构建土丘结构来阻隔视线,以保护湿地生态结构,增强城市园林建设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围绕海绵城市理念开展城市园林设计,能够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园林环境的舒适度,因此,从总体来看,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具备较大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探究[J].何振刚.林业科技情报.2019(04)
        [2]“海绵城市”理念中的城市道路设计分析[J].朱靓瑛.建材与装饰.2020(11)
        [3]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J].孙烨,黄屹,冯林林,钟翌晨,柳永华.给水排水.20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