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4期   作者:严楠
[导读] 社会经济的进步带动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越来
        严楠
        靖江市科教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214500
        摘要:社会经济的进步带动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被应用到项目施工中,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便利。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一直未得到有效提升,严重限制了项目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对于市政项目来说,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建设周期、成本预算等都会影响整个项目最终的施工水平。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有利于保证技术、设备、材料、人员等得到最大化利用,确保在工期内安全、高质量地完成建设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1导言
        市政工程项目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社会大众加强对施工质量的关注和重视。在设计阶段、材料采购阶段、施工阶段等各个环节,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2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2.1有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市政工程而言,开展合理化的施工管理工作能够体现不同阶段的施工成果。为此,承建企业必须认真规划与落实施工管理工作,同时制定出健全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并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市政工程质量,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目前,大部分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材料随意堆放、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管理工作不够细致全面、工作过于关注形式、各项规定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项目施工顺利有序进行,而且会给施工企业的长足发展带来影响。市政项目施工中,高效的管理工作有助于实现市政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施工场地的管理维护不仅包括工地上的人员和设施,还要求加强现场综合环境管理[1]。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管理措施,尽量减少工程项目成本费用的损耗,做好材料的存储工作,在施工现场有需要时及时发放并严格控制,更好地达到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的目标。
        3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市政工程自身所涉及的专业多、管理范围也非常宽泛、投入的资金数量巨大、参建人数呈现流动式。市政工程一般涉及道路建设、桥梁建设以及排水管道建设等。此类工程建设工作需要使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而且投资成本较高。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使各项施工工作有序进行。市政工程的施工建设水平会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形象,也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各个工序有序完成。质量监督人员也要做好实时监督,保证更快、更好地完成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目标。市政工程项目的现场环境比较复杂,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会导致建设过程各环节混乱无序,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市政工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疏于管理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也较为常见。因此,社会对市政工程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降低噪声、扬尘等污染,而且要保证工程质量,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出行体验。
        4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4.1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在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是施工的基础,也是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需要加强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制定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个人员的责任(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②制定严格的施工操作制度,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证每一道工序符合施工标准的同时保证施工安全。

③建立奖惩机制,通过奖励和处罚对相关人员加强约束,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④强化安全检查,组织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工程安全,如发现违规操作、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则需要汇报给相关负责人。⑤要加强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市政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大型器械和设备,在操作大型器械设备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同时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和养护,保障施工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4.2提高相关人员质量意识
        要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包括管理人员、管理层以及施工人员。施工单位的领导要认识到施工质量才是一个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高了施工质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施工单位的领导需要加强重视,必须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才能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约束,从而提升施工质量。相关单位可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专业素养,让他们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定惩戒机制,让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重视,做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管理监督,从而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
        4.3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需要从采购材料着手,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人员要严格按照工程项目质量标准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保证材料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材料后,在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必须对材料进行抽检,如发现有不符合的材料则需要责令退回,并启动追责机制,追责第一责任人,要确保进场的材料完全符合施工项目的质量设计标准。此外,在材料进场之后,相关人员需要合理储存材料,不同的材料要分门别类地存储整理,并做好记录。
        4.4做好养护、交接工作
        市政项目在完工之后,需要做好交接和养护工作。施工单位要在交接前安排专人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例如,道路在完工后如发现路面有破损处要及时修复,并经常检查路面路基,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施工工程内部结构的自然固化,从而延长市政工程的寿命。施工单位在交接的过程中需要对后续的养护问题提交书面报告,由专人负责后续的养护工作。
        4.5做好人员岗前培训
        施工人员是市政工程的实施者和参建者,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市政项目的质量。为此,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和员工薪酬福利等联系起来,引导员工重视各类培训和考核[5]。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建设单位内部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持证上岗制度有利于减少项目施工中的问题。针对流动性的员工,建设企业需要做好岗前培训,向其宣传安全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要求其在实际施工中多加注意。在分配工作任务的时候,应将难度大、操作起来较为复杂的工作分配给更加专业的工人,将相对简单的工作分配给临时工。另外,施工企业还要设置监督管理小组,加强日常施工操作的监督和检查,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整个项目顺利有序地开展。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的施工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还可以节省项目施工时间,保障项目施工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施工企业为了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应积极优化施工过程和方法,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保证工程整体质量,进而提升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彭海.研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措施[J].科技风,2019(20):119.
        [2]余漓.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05):203.
        [3]杨琴.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居舍,2018(35):144.
        [4]冯启国.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措施[J].山西建筑,2018,44(34):226-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