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凌 阮莉娟
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人口持续递增,城市施工项目也越来越多。城市建筑用地也越发稀少,施工工作中周遭环境的复杂多变,不同施工流程的科学交叉开展,不同施工技术在不同施工条件中的优势与缺陷,怎么在有效施工周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怎么提高施工工作中技术把控。通过长时间的深入探究,剖析桩基础与基坑支护施工工作的难点关键点,同时升级一系列的施工技术,提出施工中常见隐患的解决措施,不仅给这一施工工作把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降低了工程事故的出现,实现了节省成本、降低资源损耗的目的。
关键词:桩基础 基坑支护工程技术 控制
前言:因为施工周期的紧张,桩基础与基坑支护时常需要交叉开展,两者的施工流程的确认,通常影响现场施工工作人员。施工工作中常见的难点与关键流程质量的把控,是工程项目成果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各工序交叉施工流程、施工桩位的把控、止水帷幕施工把控、灌注桩孔底沉渣把控、混凝土灌注桩以及预应力管桩技术把控要点方面进行阐述。
一、各工序交叉施工流程
1.灌注桩与搅拌桩交叉施工
灌注桩与搅拌桩交叉施工中,应当先开展搅拌桩。其原因剖析如下:第一,灌注桩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搅拌桩施工结束后能够加固施工场地。第二,因为灌注桩施工容易出现大肚子等桩径不均等状况,致使周遭的搅拌桩难以开展。第三,灌注桩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现场的破坏性较高,后期施工搅拌桩中,需要填充场地,严重影响成本的把控。
2.管桩与搅拌桩交叉施工
预应力管桩与搅拌桩交叉施工中,必须优先施工预应力管桩。其原因剖析如下:第一,预应力管桩通常通过静压与锤击进行施工,假如遭遇施工地层加工不均,可能会引起斜桩的情况。第二,地层加工后施工,施工艰难,所需要的预应力或者锤击力递增,可能会引起断桩的问题。第三,优先开展预应力管桩施工,后巩固地基,更加有助于桩周摩阻力的体现,对桩基础承受力有不小的提升效果。
二、基坑支护止水帷幕技术把控要点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被广泛应用,基坑支护规划中,通常将灌注桩+锚索或者灌注桩+内支撑,作为深基坑支护中的重要支护类型,随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在深基坑中的充分运用,地下水把控成为了深基坑支护技术把控的重点所在。深基坑支护的灌注桩间止水帷幕,现阶段常见的是高压旋喷桩与搅拌桩完成止水,地下水资源充沛区域以及透水性突出地层中常运用两层止水帷幕,保证基坑支护与周遭环境的安全性。止水帷幕施工开始前,必须精确定位出两根灌注桩之间的空隙,因为支护灌注桩施工中检测错误、施工错误与地质因素常出现施工桩位与设计桩位存在一定的误差,止水帷幕施工中假如没有思考到这一误差,止水帷幕难以符合规划止水所需,严重威胁基坑支护的安全性。而传统的施工技术则是开挖全部的桩头,对全部桩头挑选最低灌注标高开展混凝土浮浆的破桩,提供旋喷桩施工平台,之后开展高压旋喷桩的施工,这一施工方式虽然能够精确定位出两根灌注桩之间的缝隙,可是这一施工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施工时间,并且多次破桩致使施工成本递增。基于此,针对这一施工方式开展优化,提出优先开挖后测量选点定位记载坐标,回填场地后,采用仪器侧放以往记载的坐标开展重新定位,这一施工方式不仅能够降低多次清洁浮浆的消耗,也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果。灌注桩施工因为遭到地层的影响或者遭遇人工操作的干扰,可能致使施工桩径变大,这一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引起高压旋喷桩难以钻进,对于这一类状况必须挑选恰当的地质钻机开展钻进引孔施工后,再开展高压旋喷注浆施工。止水帷幕施工中技术把控要点囊括水灰比、注浆压力、注浆量以及提升速度等关键点,施工中必须严格把控以上技术要点。
三、灌注桩孔底沉渣把控
1.灌注桩施工的桩底沉渣把控需要从源头落实把控,囊括泥浆的配比与清孔方法是否满足所处区域的地层。施工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的钻孔方式、施工设施、规划需求与地层条件,来科学挑选清孔方式。
2.挑选合理的泥浆泵
泥浆流量过大,对于孔壁冲刷强,容易塌孔,泥浆流量少,沉渣递增速度缓慢,清渣效果不足,所需时间较长。具体施工工作中,流量、扬程作为挑选泥浆泵的根据,可以依据桩孔直径大小配备功率在12-30kw之间的3pn泥浆泵。
3.减少管道接口
杜绝管道直径剧烈变化、运转方式出现大改变,降低泥浆循环系统中的沿程阻力与局部阻力损耗。
4.泥浆循环工作中,泥浆循环系统中蕴含丰富的粗颗粒或者岩渣,能够反复循环带入孔中,威胁清孔质量。必须定期对沉淀池、泥浆池废渣开展清洁,能够加大、加长泥浆循环沟,同时派遣专人沟内捞渣。
5.清孔工作中,依据清渣质量及时上下提放、左右移动导管,加速扰动孔底沉渣,借此实现快速清渣的目的。
四、混凝土灌注桩与预应力管桩技术把控要点
1.灌注桩施工开始前,桩位的精确定位是重点,施工开始前必须预埋钢护筒,常见的护筒预埋方式为十字交叉定位法。
2.施工开始前对钻具落实检查,主要囊括对钻头的尺寸检验,对钻头磨损严重或者变形的设施进行零部件更换,保证施工效果。此外,对机具的钢丝绳与钻杆的连接等检验必须实现定期、指定工作人员开展检验,以免出现钻具掉落或者埋钻等工程问题。
3.施工开始前,必须对施工工作与技术工作人员开展技术交底,交底内容不但囊括施工工艺流程,更加需要阐述施工场地的地层状况与施工注意内容,对于不同地层的施工挑选不同的机具。此外,不同地层的施工速度的把控必须依据施工现场比较状况,提供合理的施工速度。
4.施工开始前,护筒长度的挑选必须与地层状况相结合开展短护筒与长护筒的比较挑选,因为长护筒的打入与拔出通常运用振动锤施工,对场地的扰动较为巨大,特别是灵敏度较高的淤泥,建议施工长护筒时必须尽可能降低施工扰动,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地层,比较剖析长护筒与短护筒的优势与劣势,提出符合现场施工的科学机具。此外,长护筒拨出时,可能会出现混凝土的侧向流通,必须重视对拔出长护筒初凝后混凝土面开展标高测量,以免坍塌影响。
5.施工开始前必须依据技术指标对泥浆开展配备,施工过程中应当比较泥浆比重的检验,以免存在泥浆比重的改变致使塌孔等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清孔过程中泥浆的调配必须符合技术指标,保证泥浆护璧的质量,降低塌孔与桩底沉渣问题的出现。
6.灌注开始前,必须对混凝土塌落程度以及和易性、流通性落实检验,灌注过程中及时测量记载每车混凝土的灌注高度,计算不同地层的充盈系数,剖析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超方的因素,提升相应的改进策略。
7.预应力管桩施工开始前,必须依据试桩状况与场地的勘探报告状况以及周遭桩长的施工情况,估测这一孔的施工桩长度,挑选科学的管桩开展配桩,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结语:总的来说,灌注桩与柔性桩交叉施工中,必须优先施工柔性桩,再开展灌注桩施工。灌注桩间止水施工中,运用开挖定位把控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施工效果,也能够节约施工消耗。灌注桩沉渣清孔应当依据不同地层挑选合理的清孔方法,施工过程中必须定期测量、深入剖析总结。
参考文献:
[1]耿协威. 桩基础及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控制探讨[J]. 土工基础, 2020, v.34;No.147(02):13-15.
[2]史本福. 保障房项目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及管理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 No.550(27):147-147.
[3]李亮红. 岩溶地区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J]. 低碳世界, 2019(7).
作者简介:冯凌,1970年12月生,男,大学本科,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岩土工程的勘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