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飞
重庆千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0700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稳定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息息相关,因此,建筑市场对高质量建筑的需求在增加,低质量建筑正在逐渐被市场淘汰掉。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工序较多,施工过程也较为复杂,但混凝土作为工程施工的基础材料,施工工艺是否专业将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环节中,需要技术水平较高的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对整个施工环节的把控,才能有效改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从而保障建筑混凝土施工项目的顺利施工。
关键词:施工混泥土;裂缝控制;合理应用
引言
我国的混凝土浇筑工艺比较常用的有整体结构浇筑和小直径钢管浇筑等。不仅应用范围广泛,而且这两种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先进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混凝土浇筑技术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成多个种类。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叙述。
1建筑项目中混凝土防裂主要施工模式
1.1材料的混合拌制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混合制成的建筑材料,并常常在施工现场进行制作,因此,原材料的质量、搅拌与混合等工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混合比例发生问题使其变得不符合工程具体的要求,就会导致混凝土与工程质量需求产生严重的不相符,进而影响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并极有可能产生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要使混凝土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与工程实际要求相符,必须严抓原材料质量,并可以在大量制作混凝土之前,开展一些小批量的试配工作,这不仅能够有效的验证混凝土的配比比例是否科学合理,还能够为后期开展的大量混凝土拌和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信息,进而保障后续工作开展的效率及质量。
1.2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将施工区域的垃圾、油污等彻底清除,确保施工区域环境良好,也要对垫块的铺设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区域具有良好混凝土浇筑施工条件才能进行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方式包括:现浇混凝土,是现阶段建筑项目施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用施工现场搅拌的混凝土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浆下浇灌是在槽孔内充满泥浆的情况下,将容导管插入槽孔,再将混凝土导入容导管,利用混凝土与泥浆之间的密度差异性,进行浆下置换;水下混凝土浇筑方式常用于在水利工程等特定的水下建筑施工环境中;分层浇筑方式,能有效减少浇筑过程中产生的缝隙和气泡,同时根据一层浇筑效果来决定浇筑次数。另外,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从发车起算到浇筑结束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避免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冷却或出现冷缝;分层浇筑时上下两层浇筑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才能避免出现冷缝。
1.3振捣作业关键技术
振捣施工作业是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后开展的,这种施工流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混凝土材料出现分布不均匀密实的问题。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不采用这种施工流程,非常容易发生混凝土无法有效的填充模板缝隙或出现混凝土填充缺陷,进而使得整个施工结构体系的质量难以保障,并极易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从当前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开展振捣作业时,应该严格的根据实际的工作量和施工强度来执行更为科学合理的振捣技术,并且这类工作多是采用人工作业或是单纯地依靠一些相关设备完成的,但是,为了使工程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在依靠一些大型机器开展相关工作之后,部分细节的地方还需要人工作业来进行完善,在开展振捣作业时,利用这种人工与机器设备协同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振捣作业的施工质量。其次,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明确振捣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要保障振捣施工具有均匀性和稳定性,并且要保证在开展振捣施工时,振捣棒要插入到混凝土中并保证合理的间距,只有保障了这一点才能够保障振捣施工发挥自身的实际作用。最后,在开展具体施工时,相关人员还应该把握施工时间与次数,在适当的时候结束振捣作业。
1.4合理配比材料
配合比的设计要求为,充分保障设计强度,做好水化热问题的处理,确保混凝土可泵性、和易性达标,控制水与水泥用量。施工中所用的水泥必须是水化热低于32.5MPa的矿渣水泥,用量为340kg/m3水泥。作业时需要向混凝土中添加一级粉煤灰100kg/m3。大体积混凝土的粉煤灰掺和能节省大量水泥,并提升混凝土可泵性。因为矿渣水泥自身就有一定量惰性与活性的掺合料,所以必须做好施工细节管理,以免对工程安全性、稳定性造成影响。
1.5混凝土保护与养护
建筑结构浇筑完毕,在尚未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前,应做好保护防撞措施,严禁上人通行。建筑工程混凝土养护应及时采用保湿养护,宜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进行覆盖洒水,连续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对于后浇带部位养护则不少于28天,养护过程需安排专人管理,以确保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以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2建筑混凝土防裂的质量管理策略
2.1科学选材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材料选择工作时,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选择水泥、骨料等原材料。例如,在选择水泥材料时,要对水泥的性能进行质量检测,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需求选择合理品牌水泥;在进行骨料采购时,应对骨料的光滑性等性能进行质量检测,并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粗、细规格的骨料,避免因混凝土施工材料采择不合理、不科学,从而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提高采购人员对混凝土材料的了解和掌握,不仅能提高采购人员合理选材的能力,也能引导采购人员提高对工程结构的了解性,从而提高了采购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2.2科学的设置混凝土配合比
在开展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施工前,要开展一些必要准备工作,例如,应进行一定的混凝土试伴工作,通过多次实验来寻找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数据,进而合理的增加或减少水泥量,使混凝土的质量能够得以提升。除此之外,在优化混凝土各原材料的配比时,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减少水泥量,加入一些粉碳灰,并根据相关理论严格控制混凝土中水胶的比例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并有效缓解其内外部的温差问题,从而提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2.3合理预测温度
以补偿收缩与约束条件为前提,决定和影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收缩效果的关键点在于降温速度、降温值,这里的降温值=(水化热升温值+浇筑温度)-环境温度。为了避免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需要提前预测浇筑温度,了解混凝土升温后的应力大小,以此为参考点制定控制浇筑温度的手段,并制定应急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建筑物更具有防裂性能,首先要从基础上保障相关工程材料的质量以及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能够符合工程的实际标准。其次,混凝土是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质量对工程的最终整体质量有着很直接的影响,故相关企业要从基础上做好各类预防工作,并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进而及时地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最后,还应该重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组建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并不断地提升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能力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为建筑相关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德连.混泥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J].四川水泥,2019(12):243.
[2]余德连.施工中混泥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合理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9(11):46.
[3]李响.混泥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J].居舍,2019(17):69.
[4]陈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04.
[5]陈刚涛,贺磊.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