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程语嫣 赵俊杰
[导读] 随着城市化的稳步推进,我国建筑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
        程语嫣  赵俊杰
        河南理工大学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稳步推进,我国建筑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建筑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要拥抱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注重互联网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保证各项建设工作有序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建设项目管理的以下研究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建筑工程管理;研究分析
引言
        随着目前国内建筑领域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建筑工程水平的关注度也在逐步加强。施工工程水平质量的高低,将对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另外,随着这些年建筑市场竞争的持续激化,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如果想要在市场竞争里稳扎脚跟,就必须要运用有效策略,对于工程实际施工中的质量实行管理、掌控,以此促进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1互联网下建筑工程管理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优势,应认真研究和遵守相关管理原则。一、时效性原则。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包括材料采购信息、施工进度信息、人员聘用信息、财务信息等。管理者应及时将这些信息输入网络平台,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第二,安全原则。由于互联网是开放的,建设项目的一些信息需要保密,所以在使用互联网传输文件时要注意加密。此外,为了避免重要信息的泄露,应根据不同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分配不同的权限,要求管理人员养成良好的互联网应用习惯,不随意接收来历不明的文件,避免重要数据因人为攻击而泄露。第三,动态原则。在互联网下的建设项目管理中,应注意遵循动态原则,对旧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及时删除无用数据,确保网络平台处于高效优化的运行状态。
2目前建筑施工实际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施工管理机制不健全
        和目前建筑领域飞速发展格格不入的就是,国内现今为止,仍然没有设立健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工作管理方面的机制,大多数的建筑单位内部管理机构还没有完善,在对于专业人才方面的管理、专业技术方面的管理、业内服务功能和专业组织机构等方面,都无法达成现今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及标准。虽然我国也对此类问题颁布了相关制度及规章,但目前实际的情况是,大部分工程施工单位都没有对这些规章制度进行落实和执行,甚至有的建筑施工单位只设立了相关工程项目承包机构部门,并没有针对建筑工程材料采购、工程施工质量把控,及建筑施工经营管理等成立专门的部门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继而导致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的时候,极度缺少规律性和标准化。
        2.2?建筑材料问题
        第一,建筑材料采购方面存在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导致建筑市场的原材料供不应求,许多建筑企业利用违法手段采购劣质的建筑材料,导致施工材料与相关施工标准严重不符,给房屋建筑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二,建筑材料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建筑材料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较差,当建筑材料入库时,未对其进行质量检查,无法确保入库的建筑材料与采购时所要求的质量一致,并且未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对原材料进行管理,导致建筑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变质等情况,严重影响施工建筑的正常使用,进而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3实际施工工程管理紊乱
        建筑单位实际施工过程中,关于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职责、工程项目和工程职责权利范围应该规划清晰,完善及健全各种施工方面的规章制度,且在工作过程中要增强对于相关规章制度的实际执行力度。但就目前实际施工工作情况来讲,许多单位部门在工程实际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思想意识和方法模式都极度落后,企业施工工程管理工作进行的时候,其中的监督管理功能没有做到真正的落实,权益和责任间的关系不够清晰明朗,这就使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找不到专门的、有关的负责人员,导致无人承担有关工作责任。

此种状况发生的因素就是权责之间划分得不够清楚,这也使许多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际工程管理工作的时候,踊跃性、主动性较差,给整体施工工程工作进行中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忧,对于整体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极为不利。
3互联网环境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3.1加大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
        在构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同时,还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切实应用互联网技术,着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一,在工程用工方面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为切实加强用工管理,需要及时地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与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建筑工程管理应用综合信息平台做好对接,尤其是要采用工程实名制管理系统与工资支付分账管理系统做好对接,只要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都要及时做好人脸数据信息的采集,并将采集的信息反馈和共享到政府的工程实名制管理系统中。对于施工人员的工资支付信息,可以及时地录入工资支付分账管理系统中,这样就能更好地实施工程用工的信息化管理,使工程项目在顺利实施的同时,还能确保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得到根本性的保障。
        3.2重视管理人员培训
        互联网下的建设项目管理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应用互联网技术,灵活解决管理问题,建设单位应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使他们充分了解建设项目的各个过程,特别是认真回答管理人员提出的问题,使他们在管理工作中真正了解、掌握、严格遵守。另一方面,邀请业内知名技术专家讲解互联网下建设项目管理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操作管理软件时应注意的问题,不断提高管理者的信息技术水平。此外,组织管理人员开展自学活动,鼓励广大管理人员认真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学习互联网下建设项目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他们应该抱着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注意与其他管理者分享管理经验和经验。特别是要借鉴自己在管理工作中的首选做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专业水平。
        3.3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
        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所以为强化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对专业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例如,目前常见的BIM管理系统,能更好地对工程建设全程实施信息化管理,还能有效地分享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尤其是能实现全程的提前模拟,通过BIM碰撞检测,对所确定的施工方案的科学性进行检测,从而避免工程中出现由设计不当而引发的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4科学处理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之间的关系
        施工进度是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应充分利用三维监理模式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施工环节和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并成立专门的施工监理部门,有效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规范和指导。此外,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施工环境和建筑材料供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使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在有效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结束语
        互联网环境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运行和企业的效益。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互联网信息的应用,旨在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为此,需要切实注重上述工作的开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达到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森.新时代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0(22):88-90.
[2]朱龙军.关于互联网下建筑工程管理的思考[J].中华建设,2020(11):42-43.
[3]吴晓涛.“互联网+”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130.
[4]江俊崧.“互联网+”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居舍,2020(15):129.
[5]林遵文.“互联网+”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索[J].福建建材,2019(02):104-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