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外环线槽罐车事故处置要点简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4期   作者:袁昭辉
[导读] 近年来,危化品槽车事故的发生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事故处置的专业性标准较高
        袁昭辉
        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  上海市  200000
        摘要:近年来,危化品槽车事故的发生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事故处置的专业性标准较高、难度较大,因此此类事故的应急处置已成为了消防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针对此类灾害事故处置难点,总结出目前在处置这类事故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与对策,旨在提高处置此类事故的效能,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槽罐车、危化品、危害性大、影响广泛、消防救援
        改革转制以来为积极对标国家队主力军的时代号召,结合队站辖区灾害事故特点,地处外环线,管辖范围内有多家危化品生产企业。据前期队站调研摸排和向地方危化品管理和交通部门了解,辖区共有5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具体生产物质种类见附件1,队站辖区范围内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目前达到每天100辆次以上,从业人员上千人,车辆类型繁杂,不同危化品储运装置类型不尽相同,运输危化品具有多样性、毒害性、爆炸燃烧等特性,且均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引起极大的社会影响。
一、槽罐车事故特点及处置难点
        危化品槽罐车事故危害性大、影响广泛、易造成次生灾害,事故本身特性较为明显,处置难度较大。
        (一)突发性强,处置技术难度高。由于槽罐车一直处于运行过程中,其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都具有不确定性。其事故发生极具突发性,针对储运物质种类及罐体形式(见附件一)的不同,处置技术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很难掌握,消防队伍前期到场处置局限性较大。
        (二)存在潜在危险性,易造成二次伤害。槽罐车储运危化品种类繁多,且多具有危害性,一旦泄露存在中毒、爆炸、污染、冻伤等危险,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二次伤害以及对环境的大范围污染。根据国家法规GB13690-2009《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两个国家标准将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分为九大类:①爆炸品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③易燃液体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质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⑥毒害品和感染性物质⑦放射性物质⑧腐蚀品⑨其他危险品。
                                        危化品种类标识
        
        (三)环节较多,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关部门做过专门的分析,危化品从生产到经营、运输、存储、使用、飞起的6个环节无一能出事故中幸免。运输环节事故最多,占到了事故总数的41%,存储环节占37%,生产环节占24%,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较大
        (四)危害性大,社会影响广。由于槽罐车储运的多为危化品,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性极强,社会影响广泛,最典型的就是2005年3月29日傍晚发生的山东运载液氯的罐式半挂车在行至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时发生泄漏事故。造成29人死亡,400余名老百姓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10000余名村名被迫转移疏散,大量家畜、农作物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京沪高速沭阳至宝应段交通中断20小时,由于严重缺乏处置类似事故的经验,本次事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二、处置流程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理的基本程序为:防护、询情、侦察、警戒、救生、控险、堵漏、输转、救护、洗消、清理。
        防护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

1、车辆信息。核查事故车辆隶属单位、行进路线,即运输上下游轨迹、电子运单及驾驶员、押运员信息。事故车辆是否为罐式、厢式货车、普通货车等类型,以及车辆燃料为汽油、柴油、燃气等种类
2、危化品信息。核查事故车辆装载的危险化学品储存类型(常温常压、常温压力、低温压力、低温常压等),物料的相态、种类、数量和理化性质。
3、事故类型。核查车辆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类型,阀门、管线、车体等具体部位,确定单车或多车相撞、侧翻、滑出道路、坠落山谷等相关信息。
4、周边环境。核查事故是否在公路、隧道、加油汽车站、装卸站台、轮渡码头、物流枢纽等场所;了解事故发生地的气象、地形物质、毗邻建筑等环境条件。
(三)    选择集结点
根据泄漏扩散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的范围,在上风方向或侧上风方向的安全区设置集结点,并利用山体、道路转弯等部位,设置防止爆炸冲击的屏障。
(四)    警戒管控
根据事故现场环境和地势情况,结合风险评估,划定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建立洗消点;实施安全管控,设置安全员和紧急救助小组,警戒区内禁人员、禁车辆、禁火源,要求环保部门协助现场进行实施监测,要求交管部门对事故道路实行交通管制。距离事故现场1000米设置交通警戒区,限制车辆通行;距离事故现场500米设置警戒区,禁绝一切火源。
(五)侦查研判
1、实地查看事故车辆的标识标签,以及车体、箱体、罐体、瓶体的形状、标签、颜色等,查阅相关规范获取信息。
2、联系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等部门,调取电子运单或扫取危化品运输车辆二维码,确认事故车辆的隶属单位、装载介质的种类、性质和载量。
3、与技术人员、驾驶员、押运员核实,判断车辆罐体、管线、阀门、紧急切断装置等功能性构件是否完好。
4、联系质监部门、车辆生产厂家、物流单位、调取车辆结构、罐体构造等制造图纸信息。
5、利用仪器检测,询问驾驶员、押运员、制造方、接收方等知情人,核实接警信息,掌握现场消防水源、地形地物等固有要素和气象条件等。
6、联系相关技术专家到场,综合研判现场信息,评估灾情态势,提供技术支持。
(六)处置措施
1、常温压力罐车,以液化石油气(LPG)罐车为例。
冷却降温。罐体受损、泄漏或着火时,利用雾状水对罐体冷却降温,降低罐体压力,防止罐体破裂,严禁向安全阀部位射水;稀释抑爆。针对气液相管路破损处喷出物料的泄漏灾情,及时对车体、罐体采取接地保护措施,防止产生静电;用喷雾水稀释,降低现场可燃气体浓度;禁绝一切火源,防止爆炸;关阀断料。当液相阀门或管路破裂泄漏,应关闭紧急切断阀制止泄漏;堵漏封口。采取堵漏器具,对槽车罐体、安全阀、气(液)相管路阀门、其他安全附件等进行封堵;倒灌输转。通过自然压差或烃泵法,将事故罐液体通过管线导入安全罐内。但储运介质为丁二烯或其他不饱和烯烃,严禁使用自然压差、空气或水压法倒灌,防止过氧化物分解爆炸;防控排险。如现场不具备倒灌输转条件,在冷却降温、稀释抑爆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气相或液相直接放空,消除危险源恢复交通。如在丘陵峡谷地带、盘山公路、桥梁涵洞,或下风方向500米范围内有隧道和村庄的地方,需评估论证谨慎对待;吊装转运。吊装前必须确认罐体没有破损,或经过临时止漏处理,内部温度、压力处于正常状态,吊装配重符合安全要求。吊装前预先释放罐内压力,吊装过程中严禁在起吊区稀释冷却作业;引流控烧。罐车翻滚、坠落距离道路落差较大,不具备输转倒灌、吊装转运、放空排险等条件,可通过主动点燃、控制燃烧的方式,耗尽罐内液化气体 ,消除危险源。
2、高压集束管车,以压缩天然气(CNG)集束管车为例。
高压气体泄漏。管道、阀门破损后,高压气体瞬间喷射扩散,瓶组表面吸热结霜。原则上不堵漏、不输转、不倒罐,实施现场监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关闭其他未受损的集束管截止阀,将事故气瓶的压缩燃气放完为止。
(1)    封闭道路,以事故罐车为中心划定500~1000米警戒区,禁绝一切火源。
(2)    划定100~150米处置区,选择上风方向部署力量。
(3)    事故罐车两侧部署长干线移动水力自摆炮,对集束管组表面强制冷却降温,周边部署水幕水带、水幕水枪稀释扩散气体。
(4)    如果CNG长管拖车发动机使用该车集束管组燃料,应及时关闭连接阀门.
3、泄漏燃烧。单个气瓶导爆管呈喷射火或管路燃烧时,原则上,关闭未受影响的集束管组阀门,同时冷却整个集束管组,控制事故集束管组燃烧完毕,实现不爆炸、不扩展的目的。
(1)    选择上风方向部署力量,事故车两侧部署长干线移动水力自摆炮,对集束管组表面强制冷却降温,人员撤离到安全区。
(2)    保障水源不间断,尤其是高速公路以及水源缺乏地区,视情调集大流量泡沫消防车、远程供水系统等车辆装备。
(3)    严禁在长管拖车安全仓和操作仓两端停留或部署力量,防止高压气瓶瓶头阀或阀门管线超压飞出等意外伤害。
(4)    事故气瓶发生火灾,火焰长度1.5米左右时,应果断使用干粉灭火器或水封切割扑灭,再将剩余气体排空为止;或在明火扑灭后采取事故气瓶注氮惰化措施,防止回火爆炸。
(5)    整个集束管组发生火灾呈喷射火焰,应及时疏散周围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区域。
4、常压低温槽罐车,以液化天然气(LNG)槽车为例。
(1)在距离事故现场300~500米处集结,派侦检人员到现场核对灾情信息,向相关部门预警通报灾情信息。
(2)公路双向封闭,以事故车位中心,直线距离1000米位安全距离,禁绝一切火源。
(3)落实防护、防冻、防静电措施,防止烧伤、冻伤、窒息、中毒、燃烧、爆炸等突发险情。
(4)不同灾情处置措施
通常因撞击、追尾、刮擦、翻滚、侧翻、坠落等原因,引发车体、罐体受损,危化品泄漏、着火、爆炸等灾情。
①罐车受损无泄漏。远处观察罐体顶部安全帽是否完好,近距离观察压力表是否超压,确认内外罐真空状态。如罐车真空层完好,应实时观察并不间断排压。车体完好且条件成熟时,立即转移至安全区域。吊装转移条件不成熟,可采取倒罐输转或放空排险措施。处置期间,要保证罐体不失真空,严禁向罐体、管线、安全阀部位射水。
②罐车受损已泄漏。管线阀门裂缝泄漏,可采取布条棉纱缠绕,滴水封冻、木楔堵漏等方法临时止漏;罐体破裂已失真空,安全阀频繁起跳,手动打开气相紧急切断阀排放减压。如条件具备实施倒罐转输,不具备倒罐转输条件,可采取放空排放措施,气相排放是降低内部压力,放空排险时间较长,液相排放可加快放空排放速度。如下风方向500米范围内有隧道和村庄,需评估论证谨慎对待。情况紧急可采取引流控烧措施消除危险源。
③    罐车燃烧着火。LNG罐车被追尾操作箱管线断裂燃烧或LNG杜瓦瓶燃料罐泄漏着火,应出水冷却保护着火部位附近的罐体,在车辆侧面利用水流切封果断灭火,随后可采取滴水封冻、倒罐输转、放空排险、引流控烧等后续措施处置。
(七)特别警示
1、做好现场安全管控工作。指挥员要落实1名或多名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安全员,统筹现场作战行动;安全员要对事故现场风险进行全域管控。参战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服,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做好防火、防爆、防毒、防冻、防灼伤等防护措施,视情采取紧急避险。
2、准确辨识处置风险
(1)辨识违规装载危化品的槽罐车,违规改造的危化品运输车,箱式货车改装为油罐车,违规改造的冷藏车、保鲜车等。
(2)遇装载核生化物质的,不要盲目蛮干,需移交专业部门负责。
(3)辨识特殊危化品,在升温、光照、振荡、遇空气、遇水等情况下发生反应,产生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物质,甚至发生爆炸。
(4)辨识装载丁二烯、丁烯-1、异丁烯、顺丁烯-2、反丁烯-2等全压力液化烃运输车辆,不能轻易采取直接倒罐,需对备用罐进行充氮,防止形成过氧化聚合分解爆炸。
3、注意事项
(1)针对车辆侧翻、撞击事故,研判罐车是否处于临界极限状态,特别是封头部位受撞击凹陷,造成罐壁强度下降,内壁可能产生损坏。
(2)对于常温压力或低温常压罐车满液位倾翻时,严禁对安全阀射水,防止气化吸热,冻结安全阀,引起罐内压力剧升。(3)遇三乙基铝、丁基锂等活泼性物质运输事故,需调集D类干粉灭火剂或干燥黄沙实施灭火。
(4)LPG、LNG罐车发生倾翻、坠落事故,在采取排放减压、倒罐倒罐、放空排放、引流控烧等措施时,应根据罐车倾翻状态,判断罐内气相、液相管路所处位置,决定是否采取气相、液相、气液相管路阀门开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科学处置。
(5)危化品运输车行进途中发生轮胎着火,必须迅速果断将轮胎火灾扑灭,并持续冷却轮毂至常温。
(6)LPG、CNG罐车发生事故,无论罐体是否泄漏、着火,可以对罐体出水冷却降温,必须做到冷却均匀,防止罐内温度升高与压力变化,导致气相部分膨胀、液相部分冷缩,造成罐体受力不均出现裂缝。
低温罐车(液化天然气、液化乙烯、液化丙烯、液化乙烷、液化丙烷等)发生事故,无论罐体是否泄漏,严禁射水,防止低温液体通过内罐沙眼渗漏,喷射的常温水加速低温液体气化,破坏罐体夹层真空绝热保护,导致罐体破裂,造成罐内大量低温液体泄漏,并迅速气化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如操作箱发生火灾,应果断水封切割灭火,再采取倒罐转输、放空排险、引流控烧措施,防止罐体过热,导致失去真空绝热保护。
(八)危险化学品运输常见装载物质及燃料
1、槽罐车
①常压槽罐车型(常压常温)。汽油、柴油、甲醇、乙二醇、二甲醚、苯胺、苯、苯乙烯、二甲苯、盐酸、硫酸等常压槽车;运输车辆使用的汽油、柴油燃料油箱或LNG、CNG燃料瓶组。
②低温槽罐车型(常压低温)。液化天然气低温槽车(LNG);液化乙烯、乙烷、丙烯低温槽车;液氧、液氩、液氮低温槽车等;罐式集槽车;运输车辆使用的LNG或CNG燃料瓶组。
③压力槽罐车型(压力常温)。乙烯、丙烯、乙烷、丙烷、丁烯、丁二烯、液化石油气等液化烃全压力槽车;液氨、液氯槽车;罐式集槽车;压缩天然气高压集束管槽车(CNG);运输车辆使用的LNG或CNG燃料瓶组。
2、货运散装车
①运输小型压力罐车型(压力常温)。小型罐装倍半烷基铝、三乙基铝等;13Kg液化石油气钢瓶货运车,小型罐装氟利昂、R312、R314、R142等制冷剂等。
②运输小型常压桶罐车型(常压常温)桶装汽油、柴油、煤油、酒精、乙醚、苯、化学剂等。
三、加强槽罐车事故处置的几点思考
        (一)要加强基层指战员能力建设。基层指挥员作为第一到场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指挥员,其指挥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灾害事故处置的成败,因此,加强基层指挥员素质能力建设,是圆满完成各项灾害事故处置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基层指战员专业技术水平。目前基层队站指战员对于危化品槽车事故处置专业知识的了解严重匮乏,对车辆配备的专业侦检器材也是一知半解,不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要着重加强基层指战员初期侦检技术培训,真正做到平时心中有数,处置时有条不紊。
        (二)加强此类事故初战处置程序的专项训练。结合日常训练将指战员心理素质锻炼,克服面对此类事故的恐惧性,强化基层指挥员的安全意识。制定处置不同种类危化品事故处置专项预案,将不同危化品理化性质、危害性、罐体形式、处置工艺、注意事项等进行归纳总结。
(三)优化更新装备配备结构。目前队站车辆配备的危
化品处置专项器材老旧过时,结构单一,更新换代迫在眉睫,尤其是侦检器材的更新优化,要借助厂家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以点带面,提升整体水平。建议前往危化品处置专业队学习交流,优化车辆、人员、器材结构配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