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身份证号:3709111985121****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使建筑行业可以在未来可以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装配式结构主体是在工厂内完成相应的预制和拼装环节,这种结构可以满足工业化以及标准化的生产需求,并且在质量方面也能提供良好的保障,逐渐改变传统建筑方式中出现的高能耗以及资源浪费等现象。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式结构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施工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预制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从业人员提供有意的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预制装配式结构中使用的混凝土多是由工厂制造,因此施工人员在该结构的应用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减少现场作业,在减少施工粉尘和噪音以及水污染的同时来增强施工设备环保技术水平。而在叠合板安装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秉持着集中装修的原则,从而能够在避免因为二次装修而导致的大量建筑垃圾污染的同时提升施工技术应用的整体效率。
1概述
1.1装配式建筑的概述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工厂对建筑的部分或全部的构件进行预制完成,完工后将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将构建组装在一起而形成的建筑,被称之为预制装配式建筑。通常,由工厂将大部分的构建进行组装完成,然后,利用专业的运输工具,运送到施工的现场进行安装。施工现场要提前预留出钢筋和孔的位置,方便将预制好的构建进行组装,然后用混凝土进行浇灌就可以了。最后组合单独的构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装配式的施工技术一方面可以使建筑的施工效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还能使整个建筑的质量得到有效地保证,使建筑行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1.2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价值
叠合板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有效的节省了施工成本,施工现场不需要铺设或者拆除楼板底模,同时也不需要进行底部钢筋的铺设,大大降低了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的工作量,施工速度更快;叠合板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有效的节省了人工成本,叠合板长方向板下支撑的合理设计,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材料;叠合板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改变的传统钢筋捆绑和混凝土建筑的方式,实现了整体施工效率的显著提升,对建筑施工流程不断简化,实现对建筑施工流程的更有利控制;叠合板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还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叠合板一般采取的都是工厂化加工,因此季节因素、环境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程度较小,尤其是冬季施工过程中,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都有所提升。
2 叠合板施工技术
2.1 叠合板制作
装配式施工之前,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设计图纸,保障相关构件的顺利生产制作。建筑图纸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综合分析,保障提升建筑整体的集合度,同时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使用简化、统一的符号,保障不同专业人员都能一目了然。同时设计人员需要对生产工艺进一步熟悉,构件生产厂家需要根据图纸制定相关的模具生产方案。叠合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模具垂直与拼装尺寸进一步确定,模具在使用前需要先进行清理,保障其清洁无杂质,禁止在钢筋上涂刷隔离剂。相关人员在对钢筋工程情况落实时,需要按照相关顺序安装各类预制件。建筑工程中的预埋件与建筑混凝土要相互避开,最后要对相关构件正确存放,存放场地要保障其平整和坚实,同时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水措施。构件与构件之间存放时要有一定的空隙,构件要根据刚度需求及受力情况确定构件平放或者立放,叠合板一般情况下都是叠合平放。
2.2 叠合板运输
根据实际情况对叠合板的运输方案进行制定,混凝土构件子啊运输、存储、吊装、预制过程中一旦出现破损,就要对其进行修补,避免对其质量产生影响,避免对施工周期产生延误,给建筑工程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构件在运输前,一定要根据运输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输方案,构件运输前需要对构件的数量、规格型号等进行确认,尤其是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然后根据实际运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例如大吨位卡车或者平板车,叠合板一般情况下运输时平层叠放,叠合板装车前在车厢底部放两根木方,木方上面还要放上柔性垫及硬橡胶垫,支点木方的设置一定要基于预制板尺寸;最后构件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要选择科学合理的线路,对运输线路周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保障运输路线良好。叠合板在运输过程中保障车辆行驶平稳,避免出现紧急刹车、加速等情况,避免外界因素对运输中的构件产生影响,一旦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断裂等,就要立即修补,保障构建质量。
2.3 叠合板吊装
叠合板在吊装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模数化吊装梁,叠合板在吊装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四个吊点受力均匀,吊点通常设置在腹筋与结构梁上弦交汇处,吊点与板块之间的距离通常为板长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叠合板在吊装过程中,要缓慢作业保障叠合板吊装安全稳定。叠合板在使用锁链进行吊装时,要使用四个相同的闭合吊钩与专用锁链,保障受力均匀,叠合板吊装铁链的长度通常为4米左右,叠合板起吊后在大约300毫米的位置对其方向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实现最终定位。叠合板吊装运行过程中避免叠合板预留钢筋与框架上的竖向钢筋发生碰撞,吊装过程中避免冲击力过大,对叠合板造成损伤,一定要停稳后慢放。如果叠合板摆放的位置不当,可以适当的使用小型木楔进行调整,禁止使用撬棍,容易破坏叠合板的边缘。楼板的铺设一定要平整,避免楼板下方出现空隙以及高低不平现象,如果发现就要立即整改,对空隙进行封堵,高低不平位置适当加装支撑调整。
2.4 支撑体系设计
叠合板施工作业之前,需要科学合理的搭设立杆支撑,目前我国经常使用的两种立杆支撑体系为木模板支撑以及铝模板支撑。洋房立杆通常选择的是承插盘口架体施工,将可调顶撑安装在立杆顶端,实现对支撑标杆的随时调整,U托内放入双钢管主龙骨,次龙骨设置在主龙骨上,间距大约为200毫米;铝模板支撑需要在叠合板区域进行支撑龙骨的合理深化,保障随时调节叠合板支撑和标高。独立立杆的支撑间距不能太大,挺长小于1800毫米,对支撑杆需要使用三角支撑架临时加固。
3 解决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板面平整度存在问题的分析
针对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过程中平整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1)现场人员操作不当,主要的解决措施为邀请专家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培训及考核,不断的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2)叠合板底筋排布未细化,主要的解决措施为利用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测,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对底筋进行微调,避免叠合板与钢筋之间碰撞;(3)叠合板吊环间距过大,主要的解决措施为降低叠合板的弯矩,避免吊装过程中叠合板弯矩过大出现变形。
4 结束语
经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叠合板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要充分的考虑叠合板的制作、运输、吊装等各个环节,相关人员要对以上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化建议,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促进我国现代化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政委.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2020(1):32-33.
[2]周遂.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5):242-244.
[3]高培.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2019(3):176+178.
[4]王玉虎, 孙震, 廖新云.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技术及节点做法研究[J]. 房地产导刊, 2017(35):68.
[5]寇展华. 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的施工技术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8):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