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吴齐兴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工程的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吴齐兴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20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工程的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有序,工程审计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诸如规范资金流向、优化项目资金管理、促进工程高效开展、清晰竣工结算款项名目等方面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提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审计构成,研究工程审计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提出相对应的一些建议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审计;工程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城市地区的建筑行业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建筑成本管控体系的创新转变。当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中,全过程跟踪审计体系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其能够将审计工作延伸到各个建筑工程环节中,显著提高了审计活动的综合成效。但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整体上比较复杂,在很多建筑工程中也有较为显著的提升空间。基于这一点,有必要结合全过程跟踪审计活动的开展现状,对这套模式展开深入全面的分析与探索。
        1建筑企业大数据审计的特点
        建筑企业是市场上较为特殊的行业类,和其他行业间的数据相比,建筑企业的数据种类更加多样复杂,比如建造过程所造成的时间成本、空间成本,以及工程数据、建造数据以及建筑类专有工艺数据等等,所以运用大数据在建筑企业内部构建数据库并不容易。首先,审计部门在对大量数据信息筛选整理后,得到有效数据去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处理企业信息需求的同时也能够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问题。故大数据审计不仅能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和高效数据搜集,还能使审计人员加强风险预测能力,使企业风险最小化。其次,大数据增加了审计工作的多样性。大数据审计增加了审计人员对数据信息的判断力,在筛选整理过程中,监督纠正是审计人员的基本智能。但同时,分析管理、即时咨询也同样成为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再次,大数据审计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紧密连接,管理分配衔接合理,管理手段实现信息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也逐步提升。最后,企业传统审计工作通常以事后监督为主,然而大数据审计的运用,使数据信息贯穿审计工作的始终,审计工作扩展为控制、分析和监督等多方面管控,以便更好地发展审计工作。
        2工程项目中的审计现状问题
        2.1内部审计的实质独立性不足
        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发挥监督作用以及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与核心,内部审计的实质独立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内部审计机构要独立于其他部门。二是审计人员要独立于其他工作人员和岗位。这两个层面相互促进,互为依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能够为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提供前提和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是内部审计机构独立的深化和延伸。从实践来看,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实质独立性明显不足,存在把内部审计机构置于其他部门的现象,并且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待遇等都受到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牵制和关联,在确定重点审计领域时也易受单位管理层的主观影响,从而大幅降低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质独立性,最终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2.2信息化审计技术的融入不够
        在目前开展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活动中,信息化审计技术的融入还存在较多不足。事实上,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项信息化技术也改变了传统审计活动的格局。而全过程跟踪审计活动中,对于信息化审计技术的融入不足,也使得审计活动的效率比较低。特别是部分工程项目的审计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中的流通速度非常慢,同时无法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互通与共享,直接降低了审计效率与最终成效。
        2.3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质量保障机制
        内部审计质量是评价内部审计职能发挥是否充分的主要依据。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审计质量保障方面比较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对内审质量的控制仅停留在制度制定层面,对于制度是否被执行和监管并未关注。二是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和考核缺乏必要的控制环节与考评依据,主要以审计现场负责人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判断为主,导致内部审计的质量难以得到客观保障。
        3改进措施
        3.1提升建筑企业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工作的认识
        要想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相关建筑企业以及审计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工作的认识。首先,建筑企业在招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审计管理工作的深入学习,了解审计管理工作的重点,并以此为基础寻找实力雄厚的审计公司,为后续的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审计部门在具体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应该注重职责的落实,提升自身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形象,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审计效率和审计精细度,让合作方认可审计企业的实力和态度,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只有建筑企业与审计企业都高度重视跟踪审计管理工作,才能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发挥审计管理工作的各项功能,督促各个部门工作的高效完成,严格按照审计管理工作的规定进行企业资质、工程资料的核查,不断提升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积极使用各类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方法
        在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活动时,各个审计人员应该灵活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方法,切实提高审计活动的效率。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结合当前建筑行业领域中的各类信息技术,提高审计活动的针对性与全面性。比如,审计人员在使用了BIM技术后,可以通过BIM技术支持下的建筑模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模型如图2所示),进行审计活动开展效果的预测,同时可以更好地明确审计活动的要点,实现不同施工环节审计活动的衔接。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可以依托于现代智能化信息技术,提高全过程跟踪审计活动的规范性。在这个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积极使用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财务信息系统和ERP业务系统,同时应积极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专家经验系统等各类模块,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使得全过程跟踪审计活动能够步入新的格局。
        3.3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要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十分必要:一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和监督标准,即在制订审计方案和计划时,要确保审计工作有一定的量化评价指标,在审计过程中要建立审计证据的搜集标准,客观公正对不合规审计事项进行定性评价,提出内部审计建议要具备较高的可行性标准和可操作性标准。二是要结合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和监督标准,建立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机制,并将审计质量与审计经费、审计人员管理等进行挂钩考核,通过外部压力来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应用大数据审计系统,可优化审计模式,提升审计效率与准确度,使数据更有价值,使内部审计更加信息化多维化,还可防控企业审计风险,深入解决企业内部问题。审计人员也需了解多维化的大数据系统,更加完善内部管理模式,化解企业风险,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袁克贵.工程项目大数据化审计工作的难题应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8):77–78.
        [2]于泳,雷强,吕锋.如何利用大数据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J].经贸实践,2019(01):85.
        [3]林东华.建筑工程预决算审计中常见问题与采取措施[J].商品与质量·前沿观察,2011,(2):50-52.
        [4]张振华.关于建筑工程预决算审计的研究分析[J].江西建材,2015,(24):270,273.
        [5]李永春.建筑工程预决算审计与编制技巧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5):8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