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卢静
[导读] 市政工程建设是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措施,
        卢静
        巴州中舜建筑有限公司 新疆 841000
        摘要:市政工程建设是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市政工程建设体系及其施工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是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进而影响城市建设。
        关键词: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拓展城市发展建设空间的同时,要强化完善与提高市政工程建筑的地下管线布置。在市政施工过程中合理施工,使其达到如期完工直至验收,过程中及时发现地下管线布置环节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处理,可提升社会建筑建设发展的步伐,拓宽城市发展建设市政工程的空间,有效推进市政工程地下管线的建设施工项目进程,节省施工项目的成本预算。
1.地下管线施工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中现场地下管线施工技术,不仅与城市中居民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还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地下管线中包含着人们生活当中常用的重要管线及线路,如地下排水管、网线、燃气管线等。这些市政工程施工的地下管线布置较为复杂,施工人员应结合实际地况,科学合理地布设地下管线。设计人员只有结合不同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任务,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技术及方式,充分利用合理地布置地下管线施工建设方案,才能确保市政市政工程总体地下施工的质量,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2.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
地下管线施工前,需要做好管线沟槽开挖的准备工作。在准备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实地勘察工程项目区域,详细标记管线具体分布位置、地下存在障碍物位置等,并重视与相关市政地下管线资料对比工作,分析实地勘察结果与资料的对应项,避免施工后期出现重大设计或施工变更,为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提升保障。同时,根据勘察结果,明确管线保护措施,确保地下管线施工质量。
2.2 选择合适的探测方法
        管线探测仪的主要作业方法分为被动源法和主动源法,被动源法分为工频法和甚低频法,主动源法包括直连法、夹钳法、电偶极感应法、磁偶极感应法和示踪电磁法。由于探测仪器的信号发射与计算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管线探测时,依据管线的材质与周围介质存在不同物理特性差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探测方法和工作频率,能够有效地提高对疑难管线的探测精度。
2.3 管道铺设
在管道铺设时,为确保施工顺利,需要根据项目实际设计地下管线,相关构件的采购与放置也需要严格遵循设计图纸要求。同时,为提高管道铺设施工质量,还需要对管道构件进行数据测量,并对其进行编号,运用中心线对称法,集中控制管线铺设准确性。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钢管铺设时,施工人员需要按照从高到底的顺序完成,如果出现意外情况不能实施原定计划,则需要封堵好管口。为将铺设误差降至最低,施工人员还可以用经纬仪等器械来测量安装位置,及时做好调整,缩小误差。
2.4锤管法
是在管道后设置气动穿梭矛,利用其将管道顶进至终点以完成管道铺设的施工方法。锤管法在进口及出口处均需设置工作坑。利用特殊的管夹将气动穿梭矛固定于管道后,设置于工作坑内,仅靠压缩空气即可通过气动穿梭矛推动钢管,无须另外设置后背。将第一节管道推入土体后,拆除管夹,连接第二节管道,之后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全部管道施工完毕。当管道到达出口坑后,利用空气压力将管道中的土排出。此方法适用管材为钢管或铸铁管,适合穿越河堤、公路、铁路等地铺设管道。
2.5 管道试验
        管道试验是确保市政工程地下管理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各类管道需要根据其实际用途进行不同试验。供水管道需要进行水压试验,无压污水管道需进行严密性试验,燃气管道需要进行吹扫、强度、严密性试验,供热管道需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管道试验的结果以及相关测试数据应当与施工要求及相关标准规范相符。


2.6沟槽回填
        在管道完成试验,并且各项指标及数据均符合要求后,即进行沟槽回填施工。在施工中,根据项目实际选择回填材料和回填机械。回填材料包括砂石、粉土等,在回填中,合理运用机械进行回填和夯实,能够有效提高回填质量和效率。
3.地下管线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 提升软土段施工安全性
软土段施工管线布置过程中,要及时清除软土并加强地下管线施工处理软土段的基础处理。可通过添加补充材料,例如添加混凝土浇灌或碎石加固技术等,从而增加其基础软土的安全稳定性[6]。可结合地下管道实施改造工程的实际情况,认真排查所在施工管辖区域内地况属于何种土质地理环境。结合不同的地区地质基础,制定相应的软土段地基加固方案。管道连接处尽量使用抗压能力强的管材,从而确保地下管线安全性能。
3.2加强对管线施工的全过程控制
        随着市政工程建设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地下管线施工难度也大幅增加,要求施工人员在采用地下管线施工技术过程中,重视对管线施工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从而保障施工质量达标,满足市政工程建设质量要求。依托于现代科学技术,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应用中,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建立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实施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完善的电子信息监控系统,需要将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作为重要基础,借助专业软件,对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分析,避免施工现场环境因素影响管线铺设质量,为地下管线施工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此外,通过电子信息监控系统,还可以及时对施工人员相关技术应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确保施工技术应用到位,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实现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的经济效益目标。
3.3强化方案审批,从严监管施工队伍
        在施工队伍选择上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施工经验丰富,施工技术先进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杜绝小包工队无证上岗、违规操作。在非开挖大口径水泥管项管施工中,首先,要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进行前期风险评估。其次,要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监管力度,安排有经验的监理队伍严格按照施工规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强制施工单位缴纳履约风险金,一且出现违规操作,就要进行经济处罚并强制其返工整改。
3.4 探地雷达探测原理
        探地雷达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分辨、高效率的无损探测技术,是目前解决非金属管线探测最为活跃的技术方法之一。探地雷达一般由便携式计算机、主机、天线、电源及其他附件组成,采用高频广谱的电磁探测技术,通过向地下发送脉冲形式的高频宽带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目标时,如空洞、地下管线时,电磁波便发生反射,地面天线对反射回的电磁波进行信号处理和分析,根据信号的波形、幅度、强度等参数推断地下目标的位置、结构和几何形态,从而达到对地下管线的探测。因为不同的介质内有不同的电磁波传播特点,电磁波会出现反射、透射或折射的现象,探地雷达正是利用这样的电磁波特点进行工作的。
结束语
        在城市化建设中,确保施工的安全性是地下管线施工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市政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布设地下管线的技术方案,保障市政地下管线工程的施工效率及质量。合理布设不同种类的管线,有利于提升地下管线施工质量,从而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刘鑫铭.大型公共建筑机电安装管线综合布置应用[J].长沙铁道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21-22.
        [2]邱正刚.试析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5(50):166-167.
        [3]沈燕.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运用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7):18-20.
        [4]唐金云.施工中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 2019(15):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