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杜军鹏
[导读] 所谓后浇带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建筑物受不均匀沉降
        杜军鹏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所谓后浇带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建筑物受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建筑工程的墙体、板、梁等结构区域提前设置并预留相应宽度且后期能实施混凝土浇筑的区域。目前,后浇带施工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城市高层建筑施工中,这种方法简单便捷、成本较低,很好地解决了高层建筑出现的沉降难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关键施工技术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关键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总量和单次施工体积也日益扩大。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经常遇到的开裂等质量问题,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分区、分段对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而受到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个性化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建筑结构分区之间都需要利用后浇带进行施工分割。后浇带不仅对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起到重要作用,还对后期的防水工作意义重大,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已成为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施工技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就要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提高施工的规范性,加强质量控制水平,以确保建筑施工质量满足使用要求。
1后浇带的含义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也更加复杂,结构材料表现出高强化的特征,也出现了大量超厚、超宽大型建筑。针对此类建筑,在设计上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变形缝,以释放由于变形效应而引起的能量,避免建筑出现裂缝,但是,如果设置变形缝,会给结构的防风、防水、保温等造成问题,在地震因素的影响下,很可能会破坏变形缝的两端结构,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施工期间保留临时性变形缝,这就是后浇带,根据后浇带的作用,包括三种类型,即沉降式后浇带、温度后浇带与收缩后浇带。后浇带的原理是“抗放兼施,先放后抗”,混凝土结构对于温度应力的影响只是集中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在超过这个范围之后,温度应力的影响就会减小,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开裂,需要尽可能减小伸缩缝的设置,并降低温度收缩应力对结构抗裂造成的不利影响。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得关键技术分析
2.1施工准备
在建筑后浇带施工前,无论是施工总包单位还是具体的专业施工队伍,都要做好各项建筑后浇带施工的技术、材料和人员设备的准备工作,从而为建筑后浇带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提供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做好后浇带的清理、清洗冲洗工作,防止夹渣和尘土造成施工过程中无法顺利衔接的问题,从而精准确定所需材料的数量和实施的步骤;另一方面,还要对光滑的后浇带预留表面进行凿毛处理,以增加混凝土衔接处的整体性,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处理方式配合使用,特别是要做好界面黏合剂的涂刷工作。由于后浇带衔接处是防漏和质量控制的重点区域,施工单位和检查控制单位的负责人员要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2.2采用模板支护的方式进行
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有必要在主体浇筑完成后开始,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整体的施工环境以及温度足够了解,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施工效果,要能够控制好浇筑时间,在进行主楼以及裙楼灌浇时,要能够考虑到两种楼房的不同之处,从而能够选取恰当的模板进行支护,为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2.3关于钢筋的控制
后浇带钢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钢筋的质量控制要规范化和严格化,主要把握住以下几点:(1)钢筋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质量进行检查,包括钢筋的规模、尺寸、接头和间距等,不能有一点纰漏,确保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钢筋材料进入施工现场。(2)做好钢筋绑扎工作。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中会用到很多钢筋,为了避免钢筋移动带来隐患,增加稳定性,要对钢筋支架进行绑扎。绑扎时应该多使用后浇带两边马凳及垫块,并进行加密处理,增加钢筋保护层和网片的高度值。如果后浇带技术对钢筋有附加要求,施工人员可以在后浇带两边钢筋绑扎施工中一起完成附加钢筋的绑扎工作。(3)钢筋焊接。施工中出现钢筋断开情形,施工人员需要对钢筋接头位置进行绑扎处理。一般而言,接头的绑扎工作要少于整体的四分之一,接头处不能超过整体的一半。(4)做好钢筋除锈。钢筋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被腐蚀,从而出现生锈现象。施工人员在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前要先进行钢筋除锈。
2.4二次混凝土浇筑
在对后浇带开展二次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采用补偿混凝土施工法,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确保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满足要求,在二次浇筑之前,需要将混凝土块松动,将其中的浮浆清理干净,并及时清理后浇带中的垃圾,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冲洗完毕后,将积水清理干净,以确保施工质量。如果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出现钢筋锈蚀的问题,需要第一时间开展防锈处理,在清理完毕后,要及时浇筑,避免再次生锈。同时,在二次浇筑的环节中,还要保证振捣作业质量,让新浇筑混凝土可以与旧混凝土之间充分接触,浇筑完毕后,使用麻袋将表面覆盖,做好养护工作,整个施工过程中,要避免过早地堆放重物,以避免混凝土尚未达到强度而影响后续的施工安全。
2.5施工后的处理
完成建筑后浇带施工后,需要及时对施工竖缝进行外观平整的处理和检查,以防止发生黏结不良等质量问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注浆、注胶和补强施工处理。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做好外观检测和试验,结合浇筑前的水压冲洗、垃圾处理和凿毛、界面黏合剂的涂刷,做好后浇带施工后的处理和检查。
2.6对后浇带技术所涉及到的各个步骤进行维护
施工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加大对混凝土的养护力度,采用覆盖式的方法进行维护,要能够定期进行水浇灌,对于一些难以储水的地方要能够多次少量的进行喷洒,同时还要控制好喷洒的时间间隔,避免因温度差距过大出现缝隙;第二,施工人员要能够根据当时的施工环境进行施工,确保所选用的维护方案符合要求,在天气冷时进行施工,要能够采用保暖原料对整体建筑进行覆盖,并且还要根据情况加大对其维护力度。
2.7注意事项
后浇带施工在建筑施工中虽然总量不大,但是其技术性和施工细节要求较高,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控制内容,也是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的环节,因此要对其加强技术应用控制管理。且由于后浇带施工发生质量问题和设置问题后的处理难度较高,造成的建筑工程施工整体影响较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要做好施工工序的提前安排和演练交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确保后浇带施工的一次成型和质量合格,还要对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浇筑材料、钢筋绑扎和模板工程做好验收检查。
结束语
总之,后浇带技术对高层建筑施工至关重要,在解决高层建筑沉降,减少温度影响以及缓解建筑工程变形等方面作用显著,后浇带的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整体效果。施工单位要严格建筑标准来设置相应的后浇带。
参考文献
[1]龚培晶.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0(21):73-75.
[2]李文书.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2):180-181.
[3]王式金.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9(08):107-108.
[4]马勇.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24):87.
[5]宋加兴,张金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7(03):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