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宇
深圳市兴远检测技术有限公司(518103)
摘要:环保监测中的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会对环保监测工作质量有一定影响,是因为监测点布设位置不同,所监测到的信息数据有一定差异性。而关于监测点布设,还需明确其布设原则,依据环保监测工作要求,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保证监测点布设合理性、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既能确保监测信息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又能为环保治理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与参数,从而突出监测点布设在环保监测与治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环保监测
在我国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环保部门全面性开展环境监测、保护、治理等工作,能为大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中,在环保监测工作中,就考虑到监测环境的空气质量,为改善生态环境,从根源上进行相应的管控,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保证监测信息数据精确性、完整性,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再加上新技术、新设备、专业化工作队伍等基础条件支持,使环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一、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重点
(一)明确监测目的
开展空气污染监测工作,主要目的就是能对空气质量相关问题更清晰、全面地掌握,结合相关情况,明确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核心,能结合监测数据分析空气质量或污染程度。
而对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还需明确监测目的,保证监测点布设的合理性,第一,是对污染源监测;第二,空气污染监测。因监测项目不同,会在监测意义、效果作用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性,均有具体的监测目的或目标,使环境监测工作具体较强的针对性。
例如:空气污染监测,是结合监测信息数据能掌握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布规律、特点等,结合污染物的分布情况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再加上对监测点的数量与位置控制,使各项信息数据更精确。
(二)掌握影响因素
主要考虑环境监测中的污染源,依据其分布情况、排放量等,能分析监测结果,也分析到污染源的产生原因,合理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再加上监测点设置方式设计,有助于从根源上对空气质量或污染问题合理化解决。
例如:在污染源较集中的区域开展环保监测工作,最适合的监测方式是扇形布点法[1]。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要求,选择同心圆监测方式,均能提升监测效率,降低监测工作难度,所监测到的信息数据较精确。而对污染源较分散的区域,建议选择规格网格布点法或其他监测法。
(三)探究所处环境
环境因素影响无法保证监测工作质量与信息数据准确性,对此情况,还需在监测点布设前对所处环境详细探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积极开展实践勘察工作,借助相关技术与配套设计,能对所处环境实况全面性掌握,可为环保监测工作开展、监测点布设等提供重要依据。
例如:针对地区性性质区域开展监测工作,要考虑到山区属于山坡区域,山谷风会有较强的规律性,那么就需在监测前开展实践勘察工作,通过对实际条件各项情况的全面性掌握,能在监测前有相应的处理措施,也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
(四)控制监测点数量
因环保监测工作属于一项系统化、长期化的工作,就需在监测过程中注重对限制因素的分析。基于所处环境实况下,针对地区限制影响开展长期监测工作,还需注重监测点的数量控制。通常情况下,会对小布点划分处理,依据监测区域的功能明确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保证监测工作质量[2]。
此外,如果只是开展临时性环保监测工作,可适当增加监测点数量,既能扩大监测范围,又能保证监测信息数据的充足性,依据监测数据详细分析,可高质量完成环保监测工作。
二、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方式
(一)网格布点法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中的网络布点法被常用,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对不同监测区域划分成多个网状方形样式,能保证环保监测全面性。同时,在布设阶段也能对各项信息数据全面性了解与掌握,依据地理特点分割网格,在对应的地理位置设置若干个监测点。通常情况下,会设计下风口的监测数量较多,使上风口与下风口的监测数据形成鲜明对比,可更精准地掌握环境污染监测实况。
(二)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在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方面应用的较频繁,主要是因为功能区布点法的优点较多,如:适用范围较广、监测要求较低、监测操作便捷、整体成本较低等,正因其自身的优点使其得到环保部门及工作人员的青睐。
当前,功能区布点法常应用在污染源监测项目中,主要是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对监测区域合理划分,再依据监测区域特点完成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针对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数量计算,主要条件是监测区域的人口密度、工业区密度等[3]。
例如:监测区域中的人口密度、工业区密度均较低,居民区无主要交通干道,主要污染源是车区或相近地区污染源问题影响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监测区域中的人口密度较高,“人”是消费群体,会在各领域中产生大力的生活垃圾、有毒气体等。通过对监测区域基础条件的了解与掌握,依据地理特征设计空气污染监测点位置及数量,从而符合环保监测工作实际要求。
(三)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
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最适合应用在风向不确定情况下,因监测区域的风向无法良好的把握,环保监测部门就会采用此方法,在实施阶段对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实践经验等提出较高要求,前提条件要充分,有相应的监测方案与应急处理措施,才可保证环保监测工作质量。
第一,以污染源为圆心,设计8或19方位放射线,再以污染源为中心,在其周围设计出若干个同心圆。此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同心圆半径要准确、一致,能为环保监测信息数据准确性提供良好依据。第二,分析监测区域的气象情况、自然条件、污染源排放实况等,能有具体的计算数据[4]。第三,环保监测点设计在同心圆与所作放射线的交点上,控制上风口监测点的密度,通常情况下,密度要求比较高。而在实践监测点布设阶段,也可能是均匀情况,但均保证监测信息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针对所监测到的信息数据掌握监测区域的空气质量,能依据计算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控方案及措施,各部门与工作人员积极参与、配合,有效改善监测区域空气质量。
(四)其他布点法
除上述内容中所提到的布点法之外,还有扇形布点法、配对布点法等,也会在环保监测点布设中被合理化应用。因不同的布点法有不同特点与优势,还需结合环保监测工作具体要求合理选择,能满足环保部门各项工作开展要求。
例如:扇形布点法,主要环节在于架设,最突出的特点是单个高架点源设计及监测效果较明确,结合监测区域的风向,在点源下风方向地面规划扇形区域,在此区域内进行监测点布设,准确获取监测区域中的监测数据,相关工作人员只需对监测数据整理、计算、分析等,就可掌握监测区域环境质量实况。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空气污染监测点在环保监测中的布设重点分析,掌握布设重点包括明确监测目的、掌握影响因素、探究所处环境、控制监测点数量等,能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布设方式,既可以展现出不同布设方式的特点,又能保证监测点布设合理性与科学性,始终保证监测信息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等。如:网格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及其他布点法,为后续相关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祥宏.论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J].科技经济导刊,2019,68(41):113-114.
[2]孙明瑾.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信息化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8,32(09):165-167.
[3]王谦.环保监测空气污染的重要性思考[J].环境与发展,2018,6(01):134-136.
[4]牛建军.论环境监测中空气质量监测点的布设[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42(11):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