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军 张渚鑫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10007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 留 设 的 临 时 施 工 缝 , 宽 度 一 般 为700~1000m m 。后浇带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沉降后浇带,用于释放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应力,解决主楼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一种是温度后浇带,用于释放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早期温度应力;还有一种是收缩后浇带,主要是释放混凝土早期收缩应力,用于抵抗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
关键词: 地下室;后浇带;渗漏原因;改进方法
引言
在建筑中需要大量混凝土,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沉降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应用后浇带进行分割,在混凝土沉降、收缩完毕后,再将后浇带各个区域相互连接,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十分重要。尽管后浇带施工流程不复杂,但是其中包括大量的技术要点,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1 后浇带的含义
所谓后浇带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建筑物受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建筑工程的墙体、板、梁等结构区域提前设置并预留相应宽度且后期能实施混凝土浇筑的区域。目前,后浇带施工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城市建筑施工中,这种方法简单便捷、成本较低,很好地解决了建筑出现的沉降难题。
2 地下室后浇带渗漏原因
底板后浇带设计是止水钢板开口朝向迎水面。此种设计由于止水钢板开口向下,止水钢板的下部空气不能排空,导致钢板与混凝土不能密实,降低止水钢板的止水效果,极大可能导致后浇带漏水。底板后浇带快易收口网固定不牢、出现破损,造成底板后浇带与底板下排钢筋存在间隙,混凝土容易流入后浇带内,而且此部位很难清理,容易造成渗漏。底板后浇带混凝土浇捣不密实或未进行二次复振,造成后期的渗漏。底板后浇带在混凝土浇捣完成后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养护,影响膨胀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地下室底板渗漏。另外,后浇带侧模底部封堵不当,拦截用的钢丝网腐蚀、难清理,严重影响施工质量,成为渗漏通道及结构薄弱带。还有后浇带施工等待时间较长,非常容易汇集污水、淤泥、垃圾等,导致清理工作量大、费用高。加上管理者重视不够,现场实际情况收效甚微,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地下室底板渗漏。
3 地下室后浇带渗漏改进方法
3.1合理应用后浇带
施工人员在根据建筑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时,要能够进行合理选择,对各个结构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有效处理裂缝的问题。在进行浇灌的过程中要能够避开底板以及墙面,留出足够的空间,重点在反弯点进行施工,并且还要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来对整体建筑进行浇灌,从而能够使后浇带与建筑连成一个整体,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3.2严格按照要求对竖直裂缝进行处理
在首次完成灌浇技术后,各个裂缝之间的混凝土还没能完全冷凝,因此需要在这个时候对整体施工环境进行清理,从而能够清楚施工所产生垃圾,防止因此出现质量不合格的现象。
另外,施工人员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清理,要确保其表面的整洁性,当混凝土达到施工标准后再进行后续的施工,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以及稳定性。
3.3外墙后浇带施工方法优化
①快易收口钢丝网改为大直径钢丝网,并控制孔径,使其部分浆液和细小石子砂浆外露,形成粗糙毛面,使新旧混凝土更好的结合;另外,在外墙竖直方向,除采用普通扎丝绑扎固定外,使钢丝网翻边使用模板条钉铁钉的方式,固定在墙体内外模板上,防止外墙内部钢筋与模板间空隙封闭不严,造成混凝土洒落、流淌现象。②地下室外墙施工时,在后浇带两侧 200mm 位置处,采用止水螺杆预留螺栓,在后浇带处模板安装时,固定模板位置使用,使其不因混凝土的流淌力作用而发生位移,防止新旧混凝土之间出现错台现象;另外,安装后浇带部位模板时,先沿后浇带两侧贴一道海绵胶带,使其模板与其紧密结合,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造成混凝土内浆液流坠到墙体侧面。
3.4其他施工优化
(1)平面优化。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强度符合设计规定,就要在施工阶段甚至设计阶段做好后浇带平面规划,在实施方案制定过程中进行重点优化和检查,本着切实需要的原则,优化布置后浇带的设置,避免随意设置,提高计划性和规划意识,在建筑结构变化交界面,根据需要控制后浇带的长度和间隔,以满足温差和应力需求为主,确保间距不小于 30 m,宽度控制不超过 1 m。合理设置后浇带的位置和平面规划是做好后浇带质量控制,保证建筑整体强度的基本要求。(2)钢筋优化。为了建筑后浇带的顺利施工,就要对钢筋进行处理。钢筋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要做好预处理钢筋的受力分析,不能随意切断,焊接加筋控制总量不超过三成,同时还要做好固定绑扎,防止浇筑过程中的位移破坏。后浇带施工量小,钢筋配比不仅不能简配,还要严防高配,这是由于高配钢筋超过设计比例较多,容易造成结构受力性能不合理,为后期的工程质量留下隐患。(3)浇筑和养护优化。建筑后浇带位于底板和墙体位置时,应加强养护时间和振捣方案的优化和过程控制。在建筑后浇带预留满足两个月时间,并确保前整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后浇带施工,对有沉降要求的后浇带施工还需满足两周沉降要求,然后再进行后续施工。(4)严格判断好沉降量.建筑是由楼体和裙房组成,实际的施工环节,需要保证上述两个结构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后浇带施工环节中,需要将楼体和裙房相分开,在大部分沉降完毕后,再将高低层之间连接起来,使之成为整体。如果采用拼装式的建造方式,那么,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来施工,由于楼体本身和裙房结构是不同的,其受力状态也具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建筑,本身约束力较大,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校验、核对工作,调节好压力差,减小施工环节中的压力,降低对建筑的压力。对于底层部分裙房,是以交叉梁作为基础,会增加对基础建筑的压力,对此,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控制好时间差,先建造楼体,在楼体建成后,再建造裙房,并严格核对两部分的沉降情况,科学控制裙房标高。
结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是必须要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房屋建筑施工的重点,后浇带施工也是问题的多发环节,在不少的建筑中,由于后浇带材料不过关、位置不合理、养护不到位,导致建筑出现了裂缝,不仅影响了建筑的正常使用,也造成了质量安全风险。为了保障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取得理想的作用,相关单位需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从后浇带设置、模板安装、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来着手,采用科学的技术把控措施,将问题消除在源头外,让建筑主体结构能够与后浇带紧密联系起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施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充分发挥出后浇带对建筑工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健强,程雪松,张晓波 . 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1):72-73,76.
[2]王俊 .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