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中远
深圳市景浩生态修复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蓝藻,又被叫做蓝绿藻、蓝细菌等,因其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胞壁外有胶质衣。从藻类生物角度分析,蓝藻简单、原始,单凭肉眼无法准确分辨蓝藻细胞,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与配套设施进一步了解、掌握蓝藻细胞,依据蓝藻细胞存在形式,明确蓝藻危害性、危害程度、危害领域与范围等,有目的性、依据性地进行防治,有完善的防治方案、计划与措施,从而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平衡性。
关键词:蓝藻;危害;防治措施
蓝藻,属于一类光合放氧生物,在大气环境调节与改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蓝藻类别不同,所展现出的特点不同,在不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就包括鱼腥藻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因鱼腥藻中的固氮酶,采用生物手段完成固氮工作,有助于农作物生长,在我国农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有部分蓝藻具有一定危害性,要依据不同类别与性质,有相应的防治方法与措施,能有效控制蓝藻危害性、降低危害程度,确保蓝藻积极作用充分发挥。
一、蓝藻危害内容分析
众所周知,蓝藻主要包括两类繁殖方式,一类是营养繁殖方式,如:细胞直接分裂、群体破裂、丝状体产生藻殖段等;另一类是无性生殖,如:某些蓝藻能产生内生孢子、外生孢子等,孢子无鞭毛。关于蓝藻的有性生殖我国相关部门也进行多年的探究,暂未发现蓝藻存在有性生殖方式。
关于蓝藻危害内容分析,从其危害轻重程度展开探究,大致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四类。危害程度较重的是微囊藻,尤其是在营养较丰富水体中,部分蓝藻夏季繁殖速度较快,增加蓝藻繁殖量,会在水面上形成蓝绿色的浮沫,并有较浓烈的腥臭味,叫做“水华”,而因夏季时期蓝藻大量暴发,与海洋发生赤潮对应,导致水质被污染,恶化较严重,会使水中的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此外,因蓝藻大量暴发,会使水色浓浊,因水质透明度较低,水中各类物质、富养分比例失衡,并产生大量微囊藻毒素,导致水中的鱼、虾等患病,轻则生长速度缓慢,降低鱼、虾等综合效益,重则鱼、虾等大量思维,绿潮中微囊藻毒素越来越多,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无法保证生态环境良好质量。
同时,微囊藻毒素的产生,也会影响大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是各类疾病诱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如:肝癌,主要是大众日常生活用水、饮用水等受到污染,因蓝藻暴发而产生公共饮用水危机问题。
二、蓝藻危害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
(一)有益藻类种群缺失
从养殖水体角度分析,为保证水体平衡性,需具备有益藻类种群,也是抑制蓝藻危害问题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往往因养殖水体中有益藻类种群缺失,使蓝藻持续性爆发并占主体,因缺失有益藻类种群,无法对其他藻种进行合理抑制,因此蓝藻会在适宜条件下暴发。
(二)水温因素影响
水温是蓝藻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水温升高使蓝藻生长速度加快,也是蓝藻夏季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因夏季自然温度因素影响,蓝藻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大量爆发,增加水体在蓝藻总量,水体中的pH值升高,产生了恶性循环情况,水体中含有大量的微囊藻毒素,对已经污染的水体应用,对各领域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1]。
如:污染水体灌溉农田,影响农作物生长,降低农产品质量与产量。同时,还对土地资源造成污染,含有微囊藻毒素的水源渗透到地下水源中,导致自来水被污染,而大众长期饮用,从而诱发各种疾病。
(三)水体富养分比例失衡
水体富养分比例失衡是引发蓝藻爆发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影响水体内各物质、富养分比例失衡的主要问题,是在养殖高峰期,养殖户们了促进鱼、虾等快速生长,会在水体中使用大量饵料,会随着鱼、虾等生长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影响生物代谢速度,而残饵无法及时消除,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为蓝藻爆发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在适宜的环节中快速生长,因养殖户们未定期清理水质或更换水源,导致水体中的氮、磷等比例失衡,水体微囊藻毒素越来越多。
三、蓝藻危害防治措施
(一)完善优势菌群结构,降低蓝藻暴发率
因蓝藻暴发后会对各领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解决蓝藻暴发问题,还需注重实体中菌群结构稳定性,能保证菌群优质性与结构稳定性。对此,可在水体中适当添加硅藻、小球藻等藻种,可在水草养殖前培育势菌群,能有效降低蓝藻暴发率。或是在在池塘投放浮萍等,使其可以覆盖在水草之上,可在夏季或高温时遮挡阳光,对蓝藻光合作用起到阻碍作用,也可合理控制蓝藻生长[2]。
此外,也可选择降低水中有机质含量的方法降低蓝藻暴发率,也被称作“生物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能对蓝藻繁殖产生抑制影响,尤其是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爆发期等阶段,依据实际情况可控制10天/次左右向水体中添加适量的“精品益水宝”活菌制剂,有助于对水体中过多有机质消除,不为蓝藻提供适宜的繁殖条件。再加上对水体中氧气的调控,保证鱼、虾等有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增强生态环境修复力,满足净化水质要求
净化水质,需要从其根源上进行详细分析与合理化解决,可利用生态法增强生态环境修复力,完善生态系统结构,保证生态系统各功能作业充分发挥,在养殖过程中以藻类为浮游生物食物,供鱼类饵料,形成菌-藻类-浮游生物-鱼虾蟹结构系统。
此外,掌握各类水生生物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性,依据相辅相成性质完成净化水质工作[3]。例如:在养殖水体中为避免蓝藻爆发,需从肥料类别选择、投放量与投放频率角度分析,要注重有益藻类生长条件,能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性、结构完整性等。同时,因高温条件或夏季时期蓝藻最易暴发,可直接对蓝藻处理,对蓝藻生长产生抑制。
例如:在养殖水体中投放一些滤食性鱼类,因蓝藻颗粒较大,可被鱼摄食到体内,借此能使蓝藻生长得到相应的缓解。或者是投放花鲢、白鲢、白鲫等鱼类,也可满足净化水质要求,显著增强生态环境修复力。
(三)调节水体富养分比例,防止蓝藻暴发
既要防止蓝藻暴发,又需调节水体富养分比例,建议选择投加化学药剂方法合理解决,主要是因为蓝藻暴发阶段水体会变臭,借助化学药剂分解蓝藻毒素,能改良、消毒水。同时,关于化学药剂投加量的控制,可根据水质恶化严重程度适当增加,经一段时间使用后,水体与蓝藻生长情况有显著变化,也可有效防止蓝藻暴发[4]。
例如:某公司研发出的“太湖蓝藻光”化学药剂,经前期试验与实际使用,均通过实际效果说明化学药剂投加对蓝藻暴发的防止性作用。并在化学药剂使用过程中开动增氧机,能保证水中生物生存不受影响。
此外考虑,水体富养分比例失衡因素影响而引发的蓝藻暴发问题,还需把防治重心放在水体富养分比例调节方面,还可杜绝生活污水进入池塘,阻挡有机磷对水体富养分的破坏,调节水体中氮、磷比例,遵循“循序渐进”调节严重,逐渐完善生态系统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从而防止蓝藻暴发。
结语:
蓝藻危害内容主要包括:蓝藻大量暴发、水资源中微囊藻毒素增多、诱发各类疾病等,会对各领域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与影响。而对蓝藻危害问题的解决,还需明确引发问题的具体原因,如:有益藻类种群缺失、水温因素影响、水体富养分比例失衡等。基于此条件下,有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完善优势菌群结构,降低蓝藻暴发率,再增强生态环境修复力,满足净化水质要求,并调节水体富养分比例,防止蓝藻暴发。
参考文献:
[1]应佳薇,张菁,张丽娜.关于蓝藻危害与防治[J].广东化工,2017,3(09):21-23.
[2]单丹,范秋惠.蓝藻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科学养鱼,2017,32(11):87-87.
[3]李洪光.夏季池塘如何预防蓝藻危害[J].黑龙江水产,2018,48(17):47-48.
[4]王松刚,邹凤芳.蟹池蓝藻的危害与处理[J].科学养鱼,2019,62(33):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