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凤坤
广西科文招标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所占比例份额越来越高,随之而来地对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基于建筑行业的行业特点,环境问题、材料问题及人员问题等都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带来了很多困难。中国的建筑业在国际上来讲,起步是相对比较晚的,发展体系还不完善。企业如果想在行业中具有足够的竞争力,那么如何保证施工质量就是企业该认真探讨的。本文就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监督及控制措施作了如下论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监督;控制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高,国家对于建筑的质量和标准也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其他建筑工程有一些不同,工程的建筑结构相对单一,但是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确是更加的严格。要想真正的提升施工质量,那么企业就要从整个施工的全流程、全环节的每个细节进行严格监督并且控制,接下来我们就对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分析。
1、现状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办公用建筑和居住用建筑都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建筑行业竞争非常的激烈,各大建筑企业为了发展,为了市场的占领,将重点更多地放在了效率的提升上,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质量标准,但是很多中小型企业仍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管理问题:技术水平落后、建筑材料监管不完善、建筑工人素质偏低等等问题都为建筑的质量带来了很多不良因素。
2、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2.1技术水平落后
中国的建筑行业起步晚,技术较西方国家落后几十年,发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近几年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建筑企业从以国有资本为主的跨国型大型企业到以承揽乡村建设为主的小型建筑施工队伍,可以说只要有建设的地方,就存在着类型不一的建筑施工企业。很多企业为了发展经济,过分追求数量和效率,在技术的发展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上投入很少,施工过程中仍然采用落后的施工器材和建筑材料,这样的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尤为突出。
2.2管理水平落后
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良莠不齐,有的企业规模较大管理制度较为健全;有的中小型企业部门都有配备,但是管理却很混乱;有的企业甚至只有一个法人和一个注册的空壳公司。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下列问题:部门职责和分工不够明确、经济业务监管不完善、采购流程监管不透明、质量检验标准不规范。种种问题都导致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经费不足,材料质量不过关等直接影响了施工的质量。
2.3施工队伍素质偏低
建筑工程整个的施工过程流程繁琐,因此对施工队伍的专业性有很高的要求,技术人员要在现场对建筑工人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工人能够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工序要求进行施工作业。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环境中,技术人员通常都比较短缺,直接导致了建筑工人操作不规范。尤其现在我国建筑行业大多雇佣的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较大且基本不具备技术水平,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因为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技术指导难度偏大等原因导致了技术人员极易流失。种种原因,导致了建筑行业的技术施工队伍的人员匮乏,素质偏低。
2.4工程造价审核机制不完善
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环节是整个工程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经济市场一直在变化,导致建筑材料和人工费都在不断地变化,尽管企业在造价阶段已经做好准备,仍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断地干预和调整,经常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发生,经费不足极有可能造成偷工减料、降低建材质量的情况的发生,为建筑的质量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5质量监督不到位
建筑施工与其他行业不一样,对于质量的管理是伴随工程的每个环节和阶段的。
但由于施工现场环境较为艰苦,作业相对比较分散,很难把每个施工点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检查;另一方面,对于质量检验的工作大多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主观经验,缺乏科学的依据和分析,如果技术人员经验不足,难免出现检验结果不够准确的情况,都给施工质量造成了影响。
2.6施工材料不合格
建筑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材料进行检验。在实际建筑工程上,采购部门往往缺乏对标准的解读,对建材市场也并没有做全面且充分的调研工作,采购的材料往往都达不到国家的标准,造成了有很多残次和劣质的建筑材料进入了工地,用到了建筑中;还有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经常会有人为了自身利益,偷换材料。材料是整个建筑的基础,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建筑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
3、应对策略
3.1完善管理制度和施工体系
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能,做好部门内部的管理,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交流;明确施工过程中每个部门的责任划分,哪个部分出了问题便由相应的部门承担责任,有了责任才能引起重视。
将施工过程建立好完整的体系,工程师绘制图纸,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施工过程的问题处理机制,确保任何问题和需求都能够最快的进行解决和满足。
3.2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
建筑工程中,材料和设备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技术人才,建筑企业应当重视技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整体提升建筑队伍的专业素质。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建筑已经萌生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手段,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建筑效率节约成本,也能够大大提升建筑的质量,这些都需要技术人才去学习和应用。另一方面,只有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在施工现场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才能为建筑质量提供保障。
3.3健全建筑材料的审核机制
材料是建筑的根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建筑材料的管控。
首先是采购计划的制定,根据国家及行业的标准、建筑的特点和工程师设计的图纸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要对采购的型号、种类、材质、品牌和数量进行明确的规定;
其次是材料验收标准的制定,技术人员要一一核对材料的各项指标是否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
第三采购过程中所有操作都要完完整整的进行记录和保存,材料的基本信息和分类,入库和出库的时间,保质期及注意事项等。
第四执行严格的审核制度,采购计划的执行,材料的验收,材料的领用等等都需要经过流程审批,过程留痕,避免有人钻了管理的空子偷工减料,并且能够进行责任追溯。
4、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
施工现场才是对整个建筑工作质量好坏起决定性的地方,因此做好现场的管理才是提升质量的关键。
由于建筑施工工地大多都较为简陋,作业内容繁杂琐碎,导致现场工作的监督管理非常的困难。首先要改善施工环境,建筑材料的堆放和施工设备的停放要规范;工人防护工具配备齐全,保证防护用具的质量;其次要明确施工现场的操作标准,每个工种每个作业都要明确操作流程和验收标准;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负责人,对每个环节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做好基层操作工人的培训工作和技术指导。
结束语:
目前,国内对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需求量仍然处于井喷的状态,对于建筑企业来讲,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伴随着机遇而来的就是对企业能力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通过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健全企业管理体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健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才能提升建筑加工的质量水平,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我国的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红磊,黄建军.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问题及其质量控制对策[J].江西建材,2015.
[2] 李建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完善措施[J].科技世界,2015.
[3] 章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研究——塔里木大学南疆基层基本技能实训大楼工程案例分析探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 ,2012(10).
[4] 李发云.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