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哈尔滨香坊物业供热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锅炉在不良水质危害下,将影响其运行效率以及锅炉生产质量,故而应加强不良水质的控制。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不良水质对锅炉的危害,并通过优化锅炉补给水处理流程、精准化验锅炉水质特性、加大锅炉水质检查力度、积极引入先进化处理技术等措施,以此提高锅炉水管理水平,维护锅炉运行安全。
关键词:不良水质;锅炉水;水垢
前言:锅炉作为热电厂维持供热发电秩序的关键结构,它在运行期间,常受锅炉水质量问题,而造成整个电厂运行进度受到干扰,甚至诱发不良安全事件。据此,应围绕不良水质的危害程度,提出可行性举措,以此确保锅炉水经过科学处理后,能够拥有良好的水质,继而为电厂高效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给予助力。
一、不良水质对锅炉的危害
(一)水垢与堵塞
不良水质将对锅炉运行状态产生较大危害。其中因不良水质常造成悬浮物等物质发生积攒问题,继而引起水垢的生成。一旦锅炉出现水垢,一会影响燃烧煤用量,且每1mm水垢,会有10%燃料被浪费,致使燃料在不充分燃烧过程中,降低热电厂综合效益;二是致使锅炉内部温度持续升高,甚至诱发鼓包现象,缩短锅炉的使用年限,也会加大锅炉爆炸风险。
至于堵塞问题的出现,也会对锅炉运行效率产生不利干扰,一旦遇到堵塞,锅炉中用于输送锅炉水的管道将无法保持正常的输送量,继而导致锅炉蒸汽作用得以削弱。基于此,不良水质将对锅炉产生严重的危害,理应引起热电厂锅炉管理者的重视。
(二)腐蚀与泡沫
不良水质也会产生腐蚀问题,即水质偏差,将造成锅炉内部金属材质的部件出现腐蚀现象,从而破坏锅炉使用效果,也会增加锅炉故障率。另外,锅炉若因不良水质而发生腐蚀,也会诱发锅炉凹陷、壁厚减少等后果,威胁锅炉水循环状态[1]。
不良水质也会对锅炉蒸汽作用产生不良反应,促使锅炉蒸汽无法顺利脱离锅炉内部结构,若蒸汽长时间得不到排出,易生成泡沫,致使后期锅炉运行效率持续下降。同时,因不良水质中多含有油脂以及磷酸钠等物质,在皂化反应下,锅炉内部的蒸腾作用将无法顺利进行,由此破坏热电厂生产进度。
二、锅炉水处理措施
(一)优化锅炉补给水处理流程
为了进一步改善锅炉运行状态,应针对锅炉补给水实施科学处理,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一般而言,在对补给水进行净化处理时,应先行确定好补给水量,即最大补给水量应为3%锅炉蒸汽容量,并严格按照规范性补给水处理流程,促使经过改造后,补给水能够拥有良好的水质,也能就此削弱不良水质对锅炉带来的危害。
首先,应对锅炉原水实施预处理,这样可先行去除锅炉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继而保证用于锅炉蒸发作用的水源,能够降低杂质含量,减少水垢生成量。结合以往水处理经验,在原水处理上,常在水中放入适量的硫酸铝等混凝剂,并对锅炉水进行取样,由此得出全面的水源化验报告。一旦水质检查中发现其硬度指标在0.03mol/L以上,则视为锅炉水水质不达标,此时应当投入化学药剂继续净化,促使进入到锅炉管道中的补给水硬度合格。经过预处理后的原水常呈现澄清状态,此时还可对其进行过滤操作,去除原水中的无色有害物质。如借助活性炭过滤装置对其有机物含量予以有效控制,优化补给水品质[2]。
其次,锅炉原水预处理后,还可对其实施软化,从而有效降低其硬度,也能减少水垢生成物质含量。相关人员在锅炉水处理过程中,可采用石灰法对其进行软化,促使软化后的锅炉水,在1MPa蒸汽压力下,其浊度不超过5FTU,PH值在7.0-9.5范围内,而且软化水的含油量也不宜高于2mg/L。石灰法实则是在预处理后的水源中投放适量的石灰溶液,促使其中的碳酸氢钙等物质含量得以控制。
最后,在软化后还应对其中富含的盐分予以清除,即选用离子交换法,在水中放入树脂材料,促使锅炉补给水中的阴阳离子得到相应的替换,继而提升补给水质量,为热电厂运营水平的提高给予保障。
(二)精准化验锅炉水质特性
在热电厂发电供暖作业期间,还应当针对锅炉水的水质进行精准分析,并在热电厂内部设置专门用于开展水源检测工作的实验室。相关化验人员应当先行掌握热电厂锅炉水源的适宜指标。本文主要以热水炉与蒸汽炉两种类型为例。对于热电厂中使用的热水锅炉,其氯化物含量应为2倍的生水氯化物含量。其碱度在14mmol/L到18mmol/L之间,而选用的是蒸汽锅炉,碱度应在16mmol/L以上,且不高于19mmol/L。之后待化验人员了解水质指标检查目的后,可采取对应的化验措施,记录化验结构。若化验后硬度超标,则需运用上述提到的石灰法、离子交换法降低其硬度。若碱度超标,则在锅炉水中投入适当的硝酸等酸性物质,继而通过中和反应,调节水源酸碱度。而且还可增加排污频率,也可借助反渗透纯水系统,促使锅炉水碱度得以调整,但应考虑热电厂整体效益情况,避免因投资过大,造成热电厂效益提升空间减小。
(三)加大锅炉水质检查力度
不良水质不但影响锅炉运行效率,而且还会加剧运行风险,致使火力发电中锅炉房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生命威胁。因此,热电厂单位也应当有效加大水质检查力度,及时发现水质问题,这样方可采取对应的措施,改善水质安全现状。其一,相关人员应在锅炉停止运行期间,对锅炉内外壁厚度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形变或壁厚减小、鼓包、腐蚀等现象,应立即对水垢量、补给水质量进行重点检查。此时,可通过更换管道、净化水质、凹面修复等方法,帮助锅炉重新恢复原始运行状态;其二,还应当针对锅炉关联结构,如减温器等部分实施全面检查,判断当前是否存在腐蚀问题,最终促使锅炉水经过定期检查后,能够确保锅炉在优质水源的参与下,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此外,还可设置应急预案,一旦在水质检查中出现潜在问题,应给出停炉指令,并对锅炉问题展开细化调查,而且还可依靠热量回收系统,对锅炉燃烧中出现的热量损失加以二次利用,优化生产效率。
(四)积极引入先进化处理技术
由于在不良水质下形成的水垢,其导热性与锅炉钢板相比,仅占据1%。面对导热性如此低的水垢成分,若不及时予以清理,将造成炉管等部分发生堵塞问题,甚至会在繁重水垢量刺激下,致使钢板强度随着水垢面积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一般1c㎡的水垢会将40kN的钢板强度降低为10kN。据此,应善于运用先进化处理技术,提高水处理效率。目前,自动化处理模式已拥有广阔的推广空间。面对富含有机物、悬浮物以及重金属物质的不良水质,若能应用全自动控制技术,从软化、降碱、吸盐等步骤分别对其进行自动化操作,这样既能帮助热电厂节省人力,又能提高管理有效性。另外,经由全自动控制系统,还可清楚给出水质检验指标数值,其系统还带有记忆功能,可供相关人员了解以往水质检验结果,继而为锅炉运行故障的排除给予依据。同时,该技术下还可完全实现水流均匀分布,搭配玻璃钢材质的保护膜,还可防止因水处理造成检验装置发生水垢等问题,以便提高锅炉水处理技术水平。
结论:综上所述,锅炉水水质问题,是当前热电厂保持良好发展水平的关键内容,故而应从补给水处理流程、水质特性化验、锅炉水质检查、先进化处理技术等方面着手,继而促进热电厂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在优质的锅炉水辅助下,降低堵塞、水垢等危害事件发生率,满足新时代锅炉安全运行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勇吉.不良水质对锅炉的危害与锅炉水处理措施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09):144-145.
[2]叶致富,王义厢.不良水质对电站锅炉安全运行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19(1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