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控制要点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4期   作者:罗维
[导读] 本文结合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分析此类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工艺,
        罗维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16
        摘要:本文结合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分析此类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工艺,做好混凝土水化温度测定,并总结浇筑裂缝对应控制要点内容,减少混凝土温差,尽量降低裂缝现象的出现,确保浇筑项目工程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控制要点

前  言: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结构相对复杂,尺寸比较大,且施工环境存在多变性,非常容易发生裂缝表现。所以,需充分做好浇筑裂缝有效控制,积极改善工程项目总体施工效果。
一、工程概况
        以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为例,地上共22层,地下共2层,运用筏板形式基础,筏板厚度是1300mm,采取C35P6类型防水类型混凝土。筏板配筋采用HRB400E级别钢筋,实行双向设置,保护层厚度是40mm。筏板基础厚度值较大,体量较高,面积较广,对混凝土实行浇筑时采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工艺。
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工艺
        该工程对大体积混凝土实行浇筑时,采取区分段落及区分层次形式作业工艺,采取2个汽车泵,自西往东实施浇筑施工,实行下面描述:
        首先,对主筏板实施浇筑过程中,先对最低部位开展浇筑,比如集水坑、电梯井等。之后,依据自西往东、自南往北方向实施延伸浇筑。
        其次,做好浇筑时长及量的管控。第一步,依据浇筑路线,自西往东方向开展施工。浇筑的第1层厚度值是400mm,平台宽度值是2m,流淌宽度值是12m,混凝土材料用量是458m3,浇筑速率是60m3/h,耗时8h。第二步,浇筑的第2层厚度值是400mm,平台宽度2m,材料用量是458m3,耗时8h。第三步,浇筑的第3层厚度值是500mm,成型平台宽度4m,材料用量是572m3,耗时10h[1]。
        再次,混凝土材料初次凝结之前,持续开展浇筑施工,整个过程中对于暂停时长有效管控,规避发生作业冷缝现象。
        另外,对混凝土需合理收面,共包含4遍。第1遍收面时,在对混凝土材料下料完成的时候开展初次整平处理;第2遍收面时,参考标高要求开展补充,实行精细整平操作;第3遍收面时,选取在混凝土材料初次凝结前开展压光处理,维持表面相对平齐;第4遍收面时,选择在混凝土材料最终凝结前实施整平处置。完成4遍收面之后,盖上麻袋薄膜实施养护操作,能够保持温度,维持湿度,且存在储蓄热量的作用。
三、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温度测定
        为维持混凝土施工结构存在良好抗渗性能,提升抵抗震动作用,对大体积混凝土实施浇筑时需一次完成总体浇筑作业。考虑到混凝土在水化时会形成较多热量,而该工程筏板基础厚度值较高,热量很难被释放,导致内部温度值较高,引发内部和外部存在较高温度差值,致使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表现。因此,对该项目大体积混凝土开展作业期间及后期养护时均应注重检测温度,维持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值适当,控制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值处于适当范围中[2]。该工程选择使用电脑测温体系实施水化温度测定工作。
(一)设置温度测定点
        实施温度测定点设置时,选取有代表性的位置,在筏板内设定1个温度测定点,竖直埋入3个热敏温度传感器,埋进部位依次是和筏板底部相距200mm处、筏板中部、和混凝土表层相距100mm位置。在平面上对温度测定点实行设置时,横纵向相距值需在8000mm以下。
(二)设置施工场地热敏温度传感器
        将热敏温度传感器绑在钢筋上面,对混凝土完成浇筑之后实施温度测定。对热敏温度传感器涉及线路开展集中统一设置,将线路顺着剪力墙以及柱子钢筋带出,且对线路实施有效保护。对混凝土实行浇筑期间,添加材料时,应规避混凝土对热敏温度传感器和线路带来撞击;实施振捣过程中,规避振捣棒对热敏温度传感器与线路形成破坏[3]。
(三)温度测定时间及频率
(1)温度测定时间
        当混凝土内部最大温度值和外部空气温度值差距满足规定需要之后,且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值维持平稳,再次持续开展温度测定7d,保证除去表层覆盖膜不会引发温度差值明显提升后,不再测定温度。
(2)温度测定频率
        参考电脑测温体系测定的结果,研究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值改变情况,定期开展养护作业,规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各养护时长及温度测定频率如表1。

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的控制要点内容
(一)改进混凝土配比设置
        该浇筑工程中,采取双掺方法,减少水化热量,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收缩现象。符合可泵性要求后,对混凝土实行配比设定期间,掺入粉煤灰以及减水剂,改进混凝土粘塑特点及坍落程度,降低水泥应用量,进而使水化时形成的热量降低。实施配比设置期间,还需掺入存在补偿收缩性能的膨胀剂,依据其性能降低此类混凝土在温度干扰下形成的收缩表现,减少混凝土发生开裂现象,符合抵抗渗透需要[4]。
(二)减少控制条件带来的影响,降低温度应力
        本项目工程科学设定水平方向或是垂直方向作业缝,降低各次浇筑的储蓄热量,规避混凝土水化热量出现聚集现象而增加内部温度,减少温度应力。在混凝土基础层及地基层间设定滑动层,在平面增加沥青胶,并铺设砂材料等,在垂直层、键槽位置设定缓冲层,抵抗嵌固性能,降低约束应力。
(三)减少混凝土温度差值
        本工程对大体积混凝土开展浇筑过程中,需规避炎热天气。实施入模期间,提升模内通风量,维持入模温度值适当。增加养护时长,控制拆模时长,增加降温时长,减少降温速率。完成温度实时检测,参考温度测定情况开展有效养护,对混凝土内部温度改变实行调控。
        科学排布作业工序,维持浇筑时混凝土高度能够均匀提升,规避混凝土在堆积时高差太大。在对混凝土实施浇筑之后,需尽快实行回填土作业,防止混凝土侧面发生长时间暴露现象,规避混凝土温度差太高而引发裂缝表现。针对厚板承台等,在混凝土中间预先埋入管路,实施水冷散热处理。
(四)改善混凝土浇筑作业工艺
        该项目工程选择使用区分段落及区分层次浇筑工艺方法,将混凝土硬化早期形成的水化热量尽量被释放出来,降低混凝土内部及外部温度差值。
(五)混凝土浇筑完工后定时养护
        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在完工后需要开展定时养护。当混凝土初次凝结之后,对表层实施2遍收光处理及压实作业,除去混凝土表层由于水分别蒸发所发生的小裂纹,规避在干燥后收缩引发裂缝现象。在混凝土最终凝结之后,在表层覆盖塑料材质薄膜及麻袋等实施养护操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中,采用区分段落及区分层次形式浇筑作业工艺,并对温度测定点及施工场地热敏温度传感器实行合理设置,严格控制温度测定时间和检测频率,对混凝土水化温度实施定时测定。而且,做好浇筑裂缝对应控制对策,优化改善混凝土配比设置,降低控制条件带来的影响,减少温度应力,降低混凝土温度差值,改进混凝土浇筑作业工艺,在浇筑完工后开展定时养护,进而减少发生裂缝表现,充分提升浇筑项目建设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永琴. 试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J]. 魅力中国,2020(19):308-309.
[2]廖跃华,郭黎明,刘丽娟. 1.5m 厚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施工裂缝控制技术研究[J]. 商品与质量,2021(3):346.
[3]胡瑞.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控制技术[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7):236.
[4]王水转.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裂缝预防措施研究[J]. 建材与装饰,2020(3):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