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轨道交通接口资源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4期   作者:卢小燕
[导读] 受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制约,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电能驱动、快捷便利的公共出行方式,
        卢小燕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401120
        摘要:受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制约,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电能驱动、快捷便利的公共出行方式,逐渐成为各大城市解决公共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期。与此同时,周边物业与轨道车站的接口资源也日渐成为各大开发商竞相争抢的香饽饽,接口连接通道在为市民带来通行便利的同时,也给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客流和经济效益。
但伴随着接口需求的日益增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企业的工作难度也在逐步增大,经营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接口资源管理的前期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接口开通运营后的运营安全等相关问题。因此只有保证完善成熟的接口经营管理以及严格的接口施工管理相结合,才能给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为接口单位赢得更大的利益,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接口;接口管理;运营安全
前言: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十分迅速,轨道上盖物业及轨道周边地下空间的开发深受各大开发商的青睐,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物业之间的连接也日益增多。与轨道车站的无缝接驳为广大市民的交通出行提供了十分便捷的体验,也为周边物业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切实增加了接口单位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接口通道的打开,也为轨道建设企业带来了运营安全的隐患,增加了后期管理的矛盾。尽管轨道交通建设企业对于接口通道的申请审查十分严格,国内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企业也都制订了接口资源管理办法对相关流程进行了规范,但要做到面面俱到也是十分不易。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为例,浅析在轨道交通接口资源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难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重庆轨道交通接口现状
截至目前,重庆已开通1、2、3、4、5、6、10号线及环线、国博线共9条轨道交通线路,线网覆盖重庆主城区全域,运营里程370公里,最高日客运量387.2万人次。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增多,客流量增大,轨道车站与周边物业接口所带来的红利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尝到了甜头。现今,轨道接口资源的商业价值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受到各大开发商的追捧和抢夺。自重庆轨道集团接口资源管理工作市场化运营以来,已陆续与近30余家房地产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开通商业接口近50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诸如一号线石油路站与龙湖时代天街项目接口、三线换乘车站冉家坝站与爱融荟城项目接口、三号线嘉州路站与新光天地项目接口……接口开通后,轨道大量客流被导流至接口商业项目内,在客流量即销量的时代,巨大的客流为项目的运营保驾护航,使得其人气居高不下,经营指标得到了保障,周边交通拥堵难题也迎刃而解。
        二、轨道交通接口资源管理中的难题与应对措施
由于轨道交通在客流数据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周边物业开发与轨道交通车站无缝接驳将产生集聚效应,为周边物业的商业经营带来广大的客流量。但由于接口相关规范的缺乏和不完善,使得接口资源的经营管理工作面临收费难、审计风险大等诸多难题;而接口项目在施工及开通运营后期,封闭的空间、狭长的通道、多方的管理系统、生疏的协调反应机制都无法达到消防安全的相关要求,加之接口单位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接口运营安全管理成为最大的难题。


(一)收费难、审计风险大
1、缺乏定价依据
由于轨道车站接口资源与周边物业的接驳条件具有排他性,无法以竞争性比选或者招投标等形式确定协议对象,而协议洽谈只能以内部定价文件作为收费依据。尽管重庆轨道集团也出台了轨道接口资源相关管理办法,但该办法为企业内部文件,对于定价依据、相关权责划分等均为企业行为,无行业性或政策性文件支撑,后期面临审计风险。
2、费种单一,无可持续性收入
目前国内接口资源收费均采用一次性收取接口资源占用费+部分接口项目按年收取基础管理费的形式。由于接口资源的稀缺性,且接口协议期限至轨道交通车站废止使用为止,故后续轨道企业再难有可持续性的经营收入。虽然目前重庆轨道集团也在积极考虑丰富收费形式,比如与接口单位共同开发接口通道内商业资源等形式,以等价值的商业资源置换来替代之前一次性取费的单一模式。但由于接口通道产权及价值评估等方面在实际操作层面仍有一定难度,该方案仍在摸索之中。
3、管理费收取困难
由于接口项目前期申请为开发企业,而接口建成后均移交给物业管理企业,造成前期协议签订与后期实际管理的单位往往非同一主体,这给接口协议的执行带来极大困难。若是协议中约定按年收取基础管理费,接口项目实际使用单位变更后,实际使用人与轨道无协议关系,因此原协议规定的有关运营管理规定便成为一纸空文。轨道交通建设企业在不得不垫付管理成本的同时,还陷入到无法有效管理接口及接口单位的困局中。
(二)减免诉求多
因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接口资源管理办法中都会保留公益性接口的情况。但这也造成许多商家为节约成本,会想方设法打着公益等幌子要求无偿与轨道车站进行接口的情况。此类项目不仅让轨道交通建设企业无任何收益,还会因为接驳方案调整修改车站原设计,增加设计、建设成本和后期运营成本。
(三)运营时间不一致
轨道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与周边接口的物业项目运营时间大多不一致。而接口的物业由于其自身业务形态各不相同,所以其营运时间也都是自由定夺,无法在管理协议中予以统一要求,这给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带来了管理上的困惑,也给乘客的出行带来了障碍。尤其在双方管理界面有交叉重合的接口项目中,双方的管理矛盾更甚,同时也更易引发乘客投诉。为有效避免该类事件发生,重庆轨道集团充分利用相关设施对双方管理界面进行物理隔离,同时要求运营管理部门在商业接口出入口醒目位置作好运营时间告知提醒,从而有效避免乘客误入通道后出行受阻的情况发生。
(四)安全隐患增加
1、消防安全隐患
地下物业接驳的接口通道,由于轨道与商业客流的互通而产生的集聚效应,让大量客流集中在了通道内。尤其像轨道一号线石油路站与龙湖时代天街项目的接口,接口通道内设置了数十个小商铺,经营情况良好,长期吸引大客流驻留在一个狭长而密闭的空间内,通道内的消防安全管理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难题。
2、管理系统交叉
由于轨道车站与周边商业要实现无缝接驳,接口通道要达到相关运营条件,接口单位的监控、防火卷帘等部分设施设备系统必须接入轨道车站系统内。尽管我们可以在施工前对安装单位资质、施工组织方案、安全保护方案等作相关要求,但是始终无法完全规避系统交叉接入带来的后期管理隐患。
3、渗漏水风险
轨道车站与周边物业要实现无缝接驳,若在轨道设计施工前期未及时作变更预留,那么在接口实施时难免会对轨道的防水等产生影响,双方接驳后结构缝处的渗漏水风险增加,给后期运营管理带来安全隐患。
        三、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发展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外部效益,也给轨道交通周边的物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更是给开发商们带来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如何盘活轨道车站接口资源,如何实现接口规范管理、与开发商们实现收益共享,是目前国内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企业亟需考虑的问题,因此尽快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接口资源管理相关规范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香港地铁公司.将军澳地铁项目管理指南[R ].香港 :香港地铁公司 。2018.
[2]庄焰,郑贤.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商业地价的影响[J].中国土地科学,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