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真 范玲丽
钟祥市人民医院湖北钟祥 4319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满意度。方法:入选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研究对象:接受本院治疗的103例急诊创伤患者,根据登记时间分为干预组(n=51例)和对比组(n=52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愤怒、孤独评分均较对比组评分低,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07%较对比组满意度80.76%高,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患者应用心理干预措施,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急诊创伤患者;心理状态;满意度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因建筑事故、交通事故、机械损伤等导致的外伤发生率逐年增高[1]。急诊创伤多为突发疾病,患者入院后要求立即解决问题,其病情复杂难以预测,另外,在身体出现突发创伤事件时,患者没有心理准备,易使其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导致心理障碍,增加了压力[2]。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缓解患者心理的压力,稳定情绪,改善心理的状态,使患者积极配合救治,从而加快康复的速度。本文主要分析心理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满意度,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研究对象:接受本院治疗的103例急诊创伤患者,根据登记时间分为干预组(n=51例)和对比组(n=52例)。干预组中女24例,男27例,年龄为18-71岁,均龄(44.3±6.4)岁,创伤部位:头部13例、胸腹11例、四肢21例、其他6例;对比组中女25例,男27例,年龄为18-70岁,均龄(44.1±6.2)岁,创伤部位:头部11例、胸腹10例、四肢23例、其他8例。所有患者均有意识可以沟通交流;受伤时间在24小时内;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排除严重脏器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病和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具体包括:(1)患者入院后积极的迎接,快速帮助患者诊断创伤情况,全面了解病情,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初步的信任感。(2)待患者病情诊断结束后,及时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讲解疾病受伤的程度、治疗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及时解决心理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救治。(3)心理支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有针对的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恐惧、焦虑、愤怒的情绪,保持稳定的情绪,应用安慰、鼓励、劝导的语言安抚患者的心理,增加治愈的信心,减轻心理的压力,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4)家庭支持。向家属介绍心理支持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应激的优势,引导家属多关心和细心照顾患者,改善心理的状态,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安全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使患者尽早康复[3]。
1.3观察指标
应用MSSNS量表评估2组患者心理状态的情况,包括:焦虑、抑郁、愤怒、孤独,共38个项目,每项4分,分数越高情绪反应强度越高;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4.0,心理状态评分用(±s)表示,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以百分比(%)表示,检验用χ2,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愤怒、孤独评分均较对比组评分低,P<0.05,见表1。
.png)
3 讨论
急诊创伤病发突然,病情发展较快,可引起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4]。急诊患者由于对病情认知不够,会产生过度的担忧,降低了疼痛耐受力,极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再加上对疾病治疗比较迫切,语言敏感度提升,影响了心理的健康,不利于疾病的治愈,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护理,会使患者产生消极心理,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就医的要求更高,所以医院应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满足患者各种就医的需求,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关注患者心理的健康,促使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心理干预是当前临床中常用的护理方式,可在短时间内给予患者心理的支持,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降低应激反应,提高预后效果。本次研究组中,干预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加信任感和安全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对病情的正确认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针对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负面的情绪,确保患者身心健康。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愤怒、孤独评分均较对比组评分低,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07%较对比组满意度80.76%高,P<0.05。
综上所述,对急诊创伤患者应用心理干预措施,改善了患者心理的状态,得到了患者的理解和认可,可以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超. 急救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 10(04):138-139.
[2]胡雪玲. 支持性心理干预在急诊科外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28):3670-3673.
[3]吴瑛辉. 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03):118-118.
[4]冒飒娴. 心理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543(27):70-72.
作者简介:姓名:陈利真,1989年1月,女,汉,本科,
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心理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