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红 常华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5例。对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予以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各类风险隐患的发生概率,令护理安全性大幅度提升。并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较好的改善,为眼科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眼科护理;风险因素;护理满意度
引言:随着近些年我国眼科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使眼科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而加强风险防范力度,既能够有效预防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使眼科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也可以显著提高整体护理效果,令患者的整体康复周期得以缩减。本文详细探讨了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相关对策,以此为增强眼科患者护理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5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0例。患者最大年龄为63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42.3±1.2)岁。最长住院时间为15d,最短住院时间为3d,平均住院时间为(7.2±1.3)d。病症种类:白内障和眼外伤的患者人数均为10例,青光眼的患者人数为5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为8例,大专为9例,本科及以上为8例。在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4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1例。患者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42.8±1.9)岁。最长住院时间为14d,最短住院时间为3d,平均住院时间为(7.5±1.6)d。病症种类:青光眼和眼外伤的患者人数均为10例,白内障的患者人数为5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为8例,大专为8例,本科及以上为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风险因素分析
经研究发现,医院眼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主要由患者、环境和医护人员三方面因素所致。其中,患者因素是导致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部分患者因自身病症的影响,极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和烦躁等不良情绪,使临床护理工作受到严重的阻碍,令整体治疗效果也大大降低。而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较差,往往就会导致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让患者的身体状况再度下降,令患者的整体康复周期也大大延长[1]。当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知程度较低时,也会显著提升细菌感染的发生概率,令护理安全性大幅度下降,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工作造成较大的阻碍。而且,眼科患者因视力受损,其躲避障碍物的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若患者对院内环境较为陌生,就极有可能出现跌倒的情况,对患者的身体造成额外的损伤。除此之外,医护人员的工作素养不足或技能水平较低,也会造成临床护理不规范的现象,进而引发各类并发症问题,令整体护理质量显著降低[2]。
1.2.2 针对性防范对策
面对眼科护理中的各项风险因素,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应采用定期培训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增强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使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够意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令眼科护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规范。而医护人员在接受培训后,应根据规范的流程完成各项临床护理操作,使患者的病症问题得以尽快消除。并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展开沟通交流,向患者详细讲解眼科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的相关认知水平得以提升。同时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实时评估,若发现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情绪状态尽快趋于稳定,让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大大提高,令患者的临床护理风险显著降低[3]。为了防止眼科患者出现跌倒的情况,医护人员应在重点区域铺设防滑垫,
并联合家属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工作,从而将眼科护理中的风险隐患将至最低,保障眼科患者的顺利安全康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眼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以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眼科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标识效果,经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png)
3.讨论
相比于常规护理方法,对眼科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分析风险因素与制定防范对策的工作流程,利用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铺设防滑垫与联合家属护理等措施,可以使眼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大大降低,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较好的改善。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以眼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为依据,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使眼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文玲,宋晓梅,赵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干预对策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1161-1164.
[2]曾冬菊,刘玉娴.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的潜在风险因素探讨与相关护理策略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149-149.
[3]丁杏华,宋珍珍.白血病化疗PICC置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