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宬翰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科右前旗供电分公司,内蒙古 兴安盟137400
摘要:众所周知,电网企业营销业务的最小单元是供电所,供电所服务质量的高低可对农业增长、农民增收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在新形势的影响下,全能型供电所应运而生,全能型供电所具有诸多优势,如:职能更加丰富、服务更加有效、管理方法更加科学等,自全能型供电所建成以来,相关工作人员不断革新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全能型供电所;管理;效果分析
1 新时期“全能型”供电所的基本任务
1.1 优化供电所机构与人力资源的配置
首先,定期对用户的仪表记录进行业务分类,进行电表数据信息分析工作,并及时发现电表数据记录过程中故障或者不当的地方,然后保修;其次,在严格遵守国家、地区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管理,保障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了解电网的运转情况,避免大规模电力故障问题的出现,做好电网的分析工作,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
1.2 加强对供电所的管理
首先,专注于供电所营业厅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推行新的营业厅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第二,从供电控制、营业厅电力服务等各个方面提高供电所的信息化水平,发展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内勤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专注于打造“全能型”营业厅服务窗口;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努力实现“一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将服务水平、工作效率与薪资挂钩,加强薪资与绩效考核的对接工作。
1.3 管理范围和指标体系
“全能型”供电所绩效管理范围适用于供电所岗位及基础管理、线损管理营销、营销管理、电费回收、供电业务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等。“全能型”供电所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线损管理、电费管理、客户信息管理、用电采集管理、供电服务、运维管理、供电质量、台区经理等8个方面。下面笔者讲就新时期“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绩效管理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2 全能型供电所管理策略
2.1 强化队伍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全能型供电所对于人才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不再采用传统的“三班、三员、一长”模式,而是用内勤班和外勤班两个部分进行日常工作的分配和管理。以《供电所标准化管理模式》为基准,全能型供电所采用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对供电所内的岗位进行重新安排配置,对员工的年龄结构、技术水平以及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估,根据员工自身条件的差异,将员工合理分配至不同的岗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作用,使员工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更好的服务于供电所的各项工作,提升供电所的服务质量。
全能型供电所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训力度有很大的提高。供电所会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的业务培训,加强员工的技能学习,全面系统地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一些全能供电所为了解决员工在工作中越到的技术问题,会邀请电力、营销等专业的老师和技术骨干,开展专题学术报告与技能培训课程,包含用电采集系统的操作、配网的运行维护以及营销系统流程等内容,力在将员工培养成为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够熟练掌握所在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岗位工作。此外,全能型供电所会定期举办系列活动,加强所内员工的凝聚力,充分培养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2.2 加强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为用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是全能型供电所管理的核心目标,因此,需不断提升各类相关业务的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支付、线上服务已为广大消费者所普遍接受,此种情况下,全能型供电所也应尝试推进信息化供电服务管理的发展进程,将各项缴费、业务办理、用户沟通等业务与移动手机端联系起来,从而帮助用户足不出户便能轻松完成各项业务。此外,供电所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维护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率,保障供电服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现供电公司大力推广的“互联网+”智能服务,实现了电网运维智能化、客户诉求微信化以及客户缴费电子化等,是客户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的快捷与便利。为了方便客户交费,该公司推广使用电e宝、支付宝等新型缴费方式,令客户足不出户便可以完成交费。公司建立了台区经理客户群,当客户存在服务诉求时,客户可以利用微信平台,与台区经理进行直接沟通,从而拉近了群众与供电公司的距离。同时,该公司还积极创新实践生产管理理念和新型设备运行,试运行“一线一策”线路运维策略及10千伏线路故障指示器,可以实时分析掌控线路状况,优化隐患、故障的排查,及时定位故障点,有利于线路的日常运维及抢修服务工作有效开展。
2.3 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作业
为了保障供电所安全作业,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全能型供电所建立了问责制度,旨在从所长到员工,形成一个整体的安全作业责任体系。体系中强调所长为第一责任人,所长有监督、管理所内所有安全生产项目的责任和义务,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所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负责项目领导小组的组长一般为第二责任人,而直接从事安全作业的员工为直接责任人。为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很多全能型供电所将安全性评价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求所内员工严格遵守《供电所安全性评价标准》,对员工进行安全作业规范考核。在员工作业过程中,要互相监督,严格按照作业的各项技术标准,并且提前做好一些危险作业项目的处理方案,对项目的验收工作也要严格把关,确保供电作业的安全和质量。问责制度以及安全责任体系的建立,对于减少安全事故、实现供电所安全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完善管理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为了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且全面完善管理制度,全能型供电所建立了一系列奖励机制。首先,对于员工的薪酬方面,采用绩效奖惩制,完善了供电所考核制度。对于业绩突出的员工,供电所要给予其相应的奖励,可以在薪酬方面有所体现,同时,对于工作不合格不达标的员工,也要加强对其的培训,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很好的完成岗位工作。此外,供电所要深入了解员工需求,根据员工需求,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每个员工在供电所都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供电所的可持续发展。
3 全能型供电所的管理效果分析
全能型供电所在内部积极落实岗位责任制,为职责不同的班组以及员工,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令所有在岗职工明确自身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出现在工作中存在盲区、扯皮推诿等现象,加强了班组之间的凝聚力,激发了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供电所内的工作连贯畅通,使供电所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整体提高。全能型供电所通过不断深化优质服务,使所有供电所员工的观念得到了转变,全面提高了服务水平,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让百姓满意、政府放心。除此之外,全能型供电所建立健全了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领取制度以及派工单制度,规范了作业标准,加大了监督力度,有效提高了作业安全水平,保证了全能型供电所的安全生产。全能型供电所通过建立潜在电能替代项目库,推动了电能替代项目的落地,使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低压配网运维管理的智能化以及客户服务的智能化,全面提高了供电所的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全能型供电所及时解决客户在生活中遇到的供电难题,使供电服务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提高了供电服务的质量,用实际行动提升客户对供电服务的满意度。
总结
综上所述,全能型供电所具有服务一次到位、人员专一多能等特点。在全能型供电所中使用上述管理方法,可以优化供电所的管理模式,提高电力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实现供电所安全管理规范化,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客户提供智能化服务。所以,电力部门应充分考虑上述管理方法,创造出更大的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全能型”建设实现供电所内质外形新突破[J].农村电工,2018,26(01):22-23.
作者简介:闫宬翰(1996年4月),男,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全能供电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