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强?苏珊珊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海市供电公司 ,福建龙海3631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更加迅猛。为了迎接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智能电网建设迫在眉睫。怎样科学运用电力工程技术并全面发挥该技术的作用,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程,提升智能电网的运行水平,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电力部门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实际应用,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智能电网;电网建设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普及与发展,电能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电能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等方面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电网的稳定运行及电网提供的电能质量就是社会运行的必要保障,电网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但随着人们对电能需求量的逐渐增大及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电网的变革与更新已经势在必行。智能电网是整合可持续再生能源并入中国发电行列,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来实现电网的自动化调度,提升电网的自愈、兼容及抗干扰能力,维护电网系统的稳定及可靠性,利用信息、通信、自动化、互动等技术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及用电过程等流程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使生活、生产更加便利。
1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第一,智能电网具有非常雄厚的电网基础体系与技术体系的支撑,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体系的支撑才能够使得智能电网能够抵御外部的攻击和干扰,除了抵御力变强以外包容性也提升了,能够大规模的接受清洁能源的接入。第二,电网基础设施系统与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相互结合,能够较为及时,全面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即使发生了故障,也能最大程度上的实现自我恢复,以此来避免大面积的停电情况发生。第三,网厂协调、电力储能、配电自动化等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对于电网的控制更为的灵活,更为的高效,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约资源与经济。第四,电网基础设施与网络相互结合后,能够实现实时信息与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中,并能够灵活的调控信息,随后制定相关的决策支持。第五,建立了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一端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了解自己所用电量、电价、电费的情况,也能够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供电能力如何与什么时候停电等相关信息。
2智能电网中的主要技术
2.1分发式发电储能技术
电力能源生产时,发电环节具有最大的节能潜力,优化发电节能技术可以明显减少发电企业的污染排放。智能电网中有效运用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则可以做到生物质能、地热、风力、太阳能等多种能源发电与储能的分布式,增加绿色电力能源中具有的发电比例,显著下降发电的污染排放,有效改善环境。同时,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还可以明显增强用电安全性与可靠性。
2.2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如今出现了一种能够便捷控制交流电输电过程的技术。从当前情况看,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我国在高压变电过程中,普遍应用电力工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融入清洁性能源,并隔离能源。同时,还要充分结合电力工程技术和控制技术,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此外,通过调整智能电网中的不同参数,可以减少输电中的耗损,进而有效提升输电线路输送电能的质量。
2.3电力工程发电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电力工程发电技术是借助电力电子等相关设备实现对智能电网中的电能进行相关转化和控制,是一种现代化的应用技术。之所为把电力工程发电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中是因为,这种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能量的消耗,并减少相关设备的使用数量,进而提升智能电网的工作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已有很多相关提升效率的新兴技术,比如,高压变频电气传动技术等等。第三,电力工程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电力工程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所具备的优势是对清洁型能源进行输出。
其中的主要原理是将电力技术与微电子处理技术进行相关方面的融合,以这种融合原理为基础来达到提升智能电网运行效率的目的。在进行相关方面的操作的时候,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去操作,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建设的绿色化、无污染化。
2.4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原来物理电网的直流输送技术均普遍采用交流电输送方式,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利用仪器针直流输送与逆流输送电流。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提升电流输送的稳定性,与原来混合直流电和交流电方式相比,比较经济实惠。此外,可以在偏远或者孤立的区域中应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该技术在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广,是输电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2.5自愈控制技术
智能电网的自愈控制技术指的是通过利用当前能调用的所有电网资源,了解电网运行状态,并分析判断当前电网是否存在运行隐患,对于正常运行的电网适时采用优化策略,而对于非正常状态运行下的电网及时进行检修等措施,对于可能产生的干扰现象进行遏制,减少人工操作,从而实现配电网扰动以及线路故障的影响最小化。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措施
3.1智能化管理电力系统
智能电网最主要的优势是可以通过新型、洁净的与可持续资源来开展发电,减少资源产生的损耗,有利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同时,智能电网能够借助无线网络保障有线通信的业务备份,在技术水平上能够做到业务的流动服务。无线联网技术能够与乡镇区域的网点环境相互适应,充分发挥灵活、方便、高效以及经济等优势。此外,无线网络应急通信是在我国乡镇区域中分布的多个农村进行有线网络的备份,网点呈现出相对分散的特点,构建有线服务中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将无线联网技术有效运用在我国乡镇金融通信体系中,并有效构建无线通信联网系统,能够进一步加快电子业务网络化发展的速度,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乡镇区域联网通信与特殊网点。
3.2措施执行后的可靠性水平
经过整体测算分析后,以上四项保障性措施落实以后,智能电网系统平均停电时用户数为0.0754h/户,电网可靠性达到了99.999917%,符合电网工程所在区对供电可靠率提出的建设目标。对于这个案例分析,结果是综合后形成的。
3.3完善电能公共服务平台
随着电力供需形势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重心应从用电管理转向用电效率提升和能效提升方面。电能公共服务平台应借助智能电网建设契机,不断完善电能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评价,提高电能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实效性。
结语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国家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实施的大背景下,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有很大提升,在生产生活中他们对电力设备的需求量也有不断增多趋势,此时电力系统运行压力繁重化。积极建设智能电网工程,整合应用控制、信息及管理技术,不管是从输电再到配电,还是从配电到广大用户群体中,均能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在建设智能电网阶段,一定要立足于我国电力实业发展实况,以提升电网运行可靠性为目标,明确影响可靠性的各种因素,采用相关保障性措施逐一解除,进而为智能电网安稳、有效运行提供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朱锐.农村智能化电网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5):312-313.
[2]秦博雅,刘东.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分析与控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0,40(18):5816-5827.
[3]汪洁,刘悠.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6):185-186.
[4]刘丹平.浅谈基层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5):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