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伟
新疆顺景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 830000
摘要:一直以来,线损问题都是威胁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为了给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供电服务,需要结合当前的电网运行实际,制定安全可靠的线损管理措施。尤其要以输配电工程的实际为依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线损管理方案,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可见,对线损原因和管理方法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线路损耗;配电系统管理;无功补偿设备
为了更好地提供用电服务,解决输电线路损耗问题,主要从自然损耗和管理损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本着节约资源和提高电能利用率的基本管理原则,降低线损率成为当前各大供电企业的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从线路损耗、配网设备损耗和管理制度上三个线损问题展开,针对其线损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方案。
1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存在的问题
1.11线路损耗过高
经过实现数据进行估算可知,当110kV输电线路使用截面积为70-185mm2的导线时,平均年电晕损耗电量对电阻耗电量百分比为4.7-0.3%。同时,除了海拔高度因素,影响电晕损耗还包括天气原因,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大雾天气,电晕损耗电量对电阻损耗电量的比值也会随恶劣天气而增大。用电工程线路损耗受多重因素影响,比如:电线电缆截面积、材料与规格、电线电缆长度、电网功率等,要甄别和选择适配的电线电缆截面积,进行甄选时,需要考虑电线电缆截面积,从公式R=Tl/S、ΔA=∫T0P2t/U2t(cosΦ)2Rtdt可以得出,电线电缆截面积和电能损耗、电阻成反比,当电线电缆截面积越小时,电能损耗和电阻也会越小,反之亦然。电线电缆截面积较大的可以有效降低线路的损耗,通过一些计量测算方法和输电线路管理方式,质量良好、性能优、绝缘性好的电线能有效避免输电线路中出现短路,电流负载过大等安全问题,提高用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强化输配电线路和用电工程的管理效果,减少电能损耗问题。
1.2配网设备损耗过高
造成配电损耗另一重要原因就是配电结构配置的不合理,在输配电线路和用电工程建设中,输配电结构布局有着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我国用电企业输配电管理经验和技术发展层面看,缺乏规划性的输配电结构配置。不同线路架构和配电设备的选择上没有协调好,造成供应电的差异化。在输配电设备管理上,出现用电消耗高峰期,导致电荷负载或空载现象,造成电能资源的浪费,输配电设备也无法高效使用,线损率上升。
1.3管理制度不完善,观念陈旧
由于线损问题被广泛关注,近年来,经过对用电设备的更新,线损率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存在线损严重的地方,导致电力资源的损失。在一些地方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制度体系并不完善,造成电能浪费。比如:违章用电、窃电,没有彻底地处理类似的问题。这种粗放型管理制度致输电线路部分电流改变了原始输电轨迹,造成其他线路电量负荷过大。此外,在管理中,平均主义盛行,忽略了人员奖励机制作用。由于陈旧的线损管理观念,导致线路损耗责任难以落实责任部门和负责人,造成无负责主体的局面。正是由于管理观念落后,制度不健全,才会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电力资源紧张。据统计,2004年我国拉闸限电的省份由2003年的21个扩大到24个,数字的上升也警示着相关电力工作人员,需要提升电能利用率,从观念和管理上发挥示范作用,解决线路损耗问题。
2降低损耗的措施
2.1安装无功补偿设备
电网中,通过安装适当容量的无功补偿设备可以调节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的比例,在出现有功功率在输电线路中被挤压时,可以利用其规律减少线损。以下设备会产生感性负荷,消耗有功功率。无功补偿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低压就地无功补偿;二是低压集中无功补偿;三是分组无功补偿。按照国家电网无功补偿配置的要求中,对于500kV无功补偿规定在10%-20%;220kV规定在10%-25%;35-110KV规定在10%-30%;10kV规定在20%-40%。所以,无功补偿配置设备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一般在配电变压器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按照负载率75%的补偿变压器和实际功率因数0.85来考量。无功补偿的作用就是通过就地平衡,提高电压质量。以集中补偿电容器为主,高压补偿为辅,需优化传统电力结构,提高输电网效率和运行的稳定。
2.2减少管理上的损耗
由于电力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在线管理制度上还不健全,必然会出现输配电过程中各种问题:例如:像违章用电、窃电、导致改变原始线路电流传输方向,致使部分配电线路电荷量过大,出现电能消耗严重现象。因此,需要不断完善电力系统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用电制度和相应管理措施。比如:在管理上还需要明确安全管理目标,根据不同电力生产和使用情况,结合用电工程实际,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精细化管理,明晰电力系统故障点和需要定期维护的地方。线损管理制度还需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和责任,在“人人有责”明面规范管理的层面上,也需要“人人能负起责任”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对于薄弱点、线路维护上,制定定期巡查的任务,做好预防,合理控制线损造成的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例如说:供电局、电力企业相关人员做好输配电管理工作,协调好线路和区域间的联系,在距离、时间等因素上,减少其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产生影响,适当增加电网分点,缩小供电设备和区域的距离,提高电力传输速度,减少线路电阻的影响,实现有效降损、优化管理的目的。
2.3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相关人员素质
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需要技术人员在工作态度、技能等方面综合提升,比如:电力企业可以加强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帮助电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效提升,企业需要联合行业技术性专业人员加强输配电技术改革,由专业性强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发挥示范代表作用。还应该完善交接班制度和奖惩制度,对交班时间、工作人数、负责区域等多方面规划。同时对于技能和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反之,也要制定必要的惩罚措施,保证各个管理环节有序进行。此外,根据技术理论线损问题计算,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际电网的方法,依照不同电压等级,有着不同的计量方法,其中,广泛运用的是潮流计算的方法,通过35kV及以上电网利用此方式获得电流和电压的情况,从而得知35kV及以上电网的全部有功损耗情况,对电网各元件根据对应的损耗公式逐一计算。对于计量设备也需采用高度精确的电力数据计量仪器,例如:采用数字化电表系统,在企业进行终端设置,可以有效改善违章用电情况,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数据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对出现电力安全问题做好应对措施。同时也要做到定期检查和更新设备,确保电力损益降到最低,提高线损管理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系统中出现的线损问题,对电力系统运行有着直接影响,要及时应对处理,提高运检管理水平和相关制度的完善,利用数字化信息手段提高配电线路电力运行效率,上述整改措施只是针对目前部分线损问题作为参考,后续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在技术上、管理上、设备设施上等多方面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黄凤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9(36):247-248.
[2]朱勇,胡发琴.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J].科技风,2019(35):148.
[3]徐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