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鹏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山西省长治市046000
摘要:窃电具有较强的危害性,会给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干扰,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用电事故。如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窃电主体也越来越复杂,窃电手段非常的高明,具有一定的团队化和技术化特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使用以往的反窃电检测技术无法实现对其精准的检测。文章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采集、处理和监控等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情况为基础,对反窃电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信息采集;反窃电;在线监测
1现阶段常见的窃电手段
1.1将电费计量装置无效化
此种方式主要就是指窃电用户私下将窃电所用的电线自己介入到电表中,这样的行为会使得窃电用户私自介入的电线的用电情况不在电费的计量范围内,也会导致相关检查人员在实际进行检查的时候,窃电用户一旦将私自介入的电线撤掉,检查人员就没有办法发现此种窃电行为。一般来讲,窃电用户自己介入点标记中的电线电阻都是非常高的,此类电线也没有正规的绝缘保护措施,非常容易使电线暴露在空气中,让电线发生氧化,进而出现诸如跳火或者短路等电力故障,同时其也有着非常大的用电安全隐患。
1.2替换齿轮
此种方式是说窃电的用户私自将自家电表中实际容量比较大的计数器,换成实际容量比较小的计数器,在这种情况下,电表中的铝表的转速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电表中的点也线圈和电流线圈也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但是是需要更多的齿轮专属才会进行一度电的计量。在此条件下,电表可以计算的用电量会笔记窃电用户实际的用电量小非常多。
1.3切断零线
这种方式具体是说窃电的用户将电表中的零线私自扯断,并将此零线和其他的地线相连接,在室内安装一个倒闸的开关。适当的用户在实际用电的时候,电力虽然可以经过线圈,但是电压的线却并不会产生反应,如此一来,电能表就不会产生电能了。这样的形式由于是用户私自接地线,非常容易引发不同种类的安全方面的事故。
1.4调节火线和零线
此种方式是指窃电用户将进线端的火线、零线进行位置上的相互调换,将零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用一个短片相连,并安装一个地线,在室内装倒闸开关,使得电能表之内虽然可以有电流通过但是却不再有计量的功能。此种方式也是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的,会非常容易出现不同种类的安全事故。
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和物理架构
2.1功能
(1)收集和管理数据功能。电力系统的数据主要包含不同设备采集的实际检测信息和仿真软件优化获得的信息。智能用电采集体系可以对电力系统的数据进行周期性高效采集,上报处理所得数据,借助系统中的展示功能实现对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准确分析。
(2)预付费和自动抄表功能。高级用户可以实现预付费和自动抄表,用户对用电的情况进行实时的访问,有效分析实时信息,使用电的具体情况得到有效获取。该技术将用户的剩余用电量和费用进行科学的计算,用户对自己的用电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对用电量进行科学管控。
(3)有序用电监管功能。用电发送情况需要以计划消耗的电力情况为基础进行发送,从而使用户的功率容量得到有效控制。
(4)运行维护功能。对发电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使时空上的误差得到有效的回避,系统误操作而造成的权限管理得到科学的预防,不同的数据报表可以被导出。
2.2物理架构
从物理架构的角度对用电信息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电能表、现场终端、通信信道和主站。采集系统的管控核心就是主站,对系统安全、数据使用、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进行高效的管理,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实现科学的交换和集成。对远程通信信道进行科学配置,主要包括中压电力线载波、230 M Hz无线专网、GPRS/CDM A等无线公网和配电光纤专网等。安装在信息采集点的终端设备就是现场终端,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电能表数据进行抄收,该终端主要包括集中抄表终端和变压器采集终端。
3在反窃电中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3.1反窃电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防窃电性能具有较强的准时性和综合性,它主要借助电力营销技术、电力负荷管理技术、电能计量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现代数字通信技术来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搜集和处理。借助多种形式的通信策略,使现场终端和主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得到有效实现。
(1)分析负荷数据。使用该功能可以分析日峰谷和日最大负荷比,有效查询负荷曲线的详细信息。
(2)分析电量信息。使用该功能可以分析峰谷、突变和日电量同比,从而使用电情况得到有效获取。
(3)分析电流和电压。使用该功能可使查询电流曲线、电压三相不平衡率、电流三相不平衡率、电压合格率和电压曲线变得更加快速,有效分析了零电流和零电压的详细情况。
(4)分析线损情况。使用该功能可依托信息分析数据,实现对每日线损情况的有效获知。
3.2评价指标
在对反窃电进行评价的时候,其评价系统主要包括八项指标,以此来对怀疑对象进行确认。如果用户在经过八项检查以后,其嫌疑系数比较高,则说明该用户可能存在窃电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监视。
(1)电能表的种类。经过对以前案例的有效分析发现,机械表出现窃电情况的概率很大。
(2)用户的月均用电量。用户的用电量会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如果其用电量出现剧增或剧减的情况,则说明用户可能会出现窃电的问题。
(3)用电功率因数。对于正常使用电量的用户来说,其用电功率因数会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情况,加权平均功率因数会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和电能的使用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在进行检测的时候,用户的功率因素出现了变化,则说明用户可能存在窃电的问题。
(4)电脑对其进行扫描。对采样用户的电脑扫描情况进行分析,一旦出现异常的情况,则说明该用户存在窃电的情况。
(5)三相不平衡率。使用三相不平衡率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检测,一旦出现欠压的情况,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1)
式中,U max表示最大电压值,U min表示最小电压值。
(6)合同容量比。用户的月用电量与合同容量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7)最大线损值情况。电能损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如电能管理情况、输送电能的数量和电网结构等,在对电网的损耗进行统计的时候,需要采取分线路、分地区、分电压进行统计。在输送的时候,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电能都会出现一定的损耗,所有供电企业的线损数据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如果将最大线损值作为参考的依据,当线损率出现上升超出参考值的时候,则表明用户有窃电的情况发生。
(8)台区线损情况。所有的台区都有线损的最大范围,供电企业需要对台区的线损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从而实现对窃电情况的有效获取。
3.3处理程序
在对用户的用电情况、用电计量、电量、功率、电流和电压等进行监测时,可以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其进行高效的管理。经过对所得信息的有效监管,及时安排人员对参数异常的用户进行检查,从而及时制止窃电行为,缩短窃电破案时间,准确定位窃电用户。
(1)智能监测与在线监测有机结合。以现场采集的所有信息为基础,对掉电、缺相、电流失流和电压失压等相关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使电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防止出现窃电的情况。
(2)从多维角度进行分析。以某个流程的相关信息为基础,对其开展有效的辅助分析,从而使该流程的所有事件实现准确的判断。
4结束语
通过反窃电在线监测及智能诊断系统,可大幅度提高窃电查获率,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系统对窃电行为监测诊断分析的准确性,从而实现对窃电行为的远程制导和精确打击,将对窃电行为发挥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洁琼,刘通.供电服务新形势下关于窃电及反窃电措施的探讨[J].农电管理,2020(11):58-59.
[2]张帆.常见窃电技术分析及反窃电装置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1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