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欣东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昭通水富供电局 云南省水富市 657800
摘要:保证我国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应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建设。针对不同电力项目进行自动化建设,应先进行供电可靠性原则设定,完成原则设定后铺设自动化装置,保证供电网络实现计算机网路实时控制,提高供电过程的可靠性。为保证供电可靠性,完成配网自动化建设后,应先进行试点方案实施,实施过程记录供电故障问题,对故障问题重新维护保证自动化建设方案的实用价值,本文总结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应用理论,提出该技术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自动化建设;供电可靠性;
引言
电力系统的工作是我国重要国民产业支柱,实现供电可靠完成我国现代化电力系统的高效供电效率,利用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完成配网建设,可减少电力系统故障发生概率,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工作。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实现计算机网路全覆盖,可提升电力系统供电装置实施操控能力,保证供电可靠性应重视电力系统中用户信息与电路实时信息相匹配,减少发生用户小范围故障问题,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实时监测并切断故障源与系统主电路连接,在根源上保证供电可靠性。
1、配网自动化的基本理论
1.1配网自动化的功能
利用配网自动化技术保证供电可靠性,应先研究该技术的主要功能,配网自动化技术重要功能主要体现是自动化,配网系统利用计算机网路与通信技术完成数据采集,利用数据采集信息对电力线路系统就进行实时监控,监控过程发现线路故障可利用计算机实时通信功能传输故障问题,完成故障自动化识别。自动化电压管理,利用配网传输系统与完成线路稳压,用电传输过程,利用配网自动化压力管理系统,完成电压自动控制,保证供电可靠性。保证供电可靠应减少线路故障发生概率,配网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全面覆盖时,可完成线路故障自检,发现故障问题实时故障自检,传输故障信息到信息操控终端,提升故障维修效率。
1.2配网自动化的系统构成
实现供电可靠性应重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常规配网自动化系统有主站子站、终端与通信网络四部分主要结构。减少供电故障保证供电可靠性,应提升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软件结构,保证主站基本功能不变,利用计算机应用系统扩展主站功能,如网络故障重构、区域故障分析等扩展功能。完成主站建立后应重视子站与主站的连接功能,利用中间数据处理完成数据主站与子站的通信建立,提升电路系统故障诊断能力与预警效率。完成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结构的构建,应重视无线通信与光纤以太网的融合运用,利用光纤网络搭建主站系统与远程工作站操控桥梁,完成公共通信网的建立。电力专用网络完成终端连接,实现供电故障终端向工作站的实时传递,完成供电稳定。
2、配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的具体影响
2.1利用馈线自动化技术减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保证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应减少用户平均停电次数,利用馈线自动化技术完成电路线路实时监测,发现线路故障问题进行自动故障检测,不在停电状态下完成故障自检,保证供电可靠。
馈线自动化技术在线路未发生故障时,可完成线路稳压与电流监测过程,利用配电系统完成正常运行监测,避免发生大范围用电故障问题。电力系统完成计划性停电期间,可利用馈线自动化技术完成计划性停电期间的线路维护工作,在维护过程利用当地控制中心完成远程线路检测,保证线路检测效率与维护效率。计划性停电过程是常规线路维修与维护阶段,是不可缺少的线路维护手段,缩短平均停电时间可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馈线自动化技术应用到计划性停电设备维护过程,保证主站对远端维护的控制效率。
2.2故障定位技术提升供电可靠率
电力系统完成供电应保证供电的可靠效率,利用故障定位技术高效率检测出故障源可缩减停电时间,提升供电可靠效率。进行用电线路故障定位时,可利用GPS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融合,对故障线路进行信号故障探测,完成线路故障探测后将故障信息转换成脉冲信号,完成故障信息定位与传递。不同区域线路故障利用故障定位技术实现故障确定,可保证线路故障检测效率,利用区段定位算法实现故障数据信息转化,保证信息传输效率,不同区域模块的故障利用预先识别判断,在判断过程利用不同计算机算法完成故障线路分析,面对小故障线路问题,进行故障定位过程可不进行终端信息传递,利用自检,完成故障初检,提升故障检修效率。故障定位过程为保证供电可靠性,应重视故障测距,在故障测距环节为提升效率,省略人工故障测距过程,可利用故障稳态量进行故障测距,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应保证主线路与分线路的故障分离,可先进行故障模型建立,完成故障模型建立后,进行故障测距,保证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2.3变电自动化技术实现供电可靠
变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供电系统中,可实现供电可靠,利用变电自动化技术提升配电自动化供电效率,可稳定电力系统整体结构。保证供电性能,应重视变电自动系统结构,利用集中处理完成自动化故障监控,完成故障检测阶段的遥控问题。重视变电自动化技术的整体结构,应先进行功能分析,变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有远程遥控、远程遥调、远程遥测等,利用远程遥控实现故障稳定,可提升供电可靠性,遥控过程利用计算机集中处理其进行故障与开关的分步操作,分步操作过程进行信息复归阶段,应保证对脉冲信号的控制。变电自动化技术整体结构应分为集中式结构与分布式结构,集中式结构实现电力系统线路实时监控,利用数据处理平台与数据分析平台同步工作完成故障分析。分布式结构利用不同设备之间的间隔作用实现线路故障监控,在监控过程利用三层结构实现各基站的信息传输。
3、结束语
电力系统日常工作保证供电可靠性,应减少停电概率与停电时间,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提高故障维修效率,减少故障停电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常见配电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可分为三方面,分别是利用馈线自动化技术减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故障定位技术提升供电可靠率、变电自动化技术实现供电可靠。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实现计算机网路全覆盖,重视电力系统中用户信息与电路实时信息相匹配,发生用户小范围故障问题,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实时监测并及时切断故障源与系统主电路连接,在根源上保证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燕,顾剑.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产业科技创新,2020,2(26):74-75.
[2]冯培军.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石化技术,2020,27(08):284-285.
[3]曾兆星.配网自动化开关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研究[J].机电信息,2020(23):13+15.
[4]陈钗.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12):233-235.